“完璧归赵”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二)背后真相

后世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说是秦国本就想打赵国,只是希望通过和氏璧试探赵国的实力,而蔺相如的表现正好证明了秦王的推断,于是秦王下定决心攻打赵国。
这固然能够解释秦国攻打赵国的举动,但却难以解释秦王在面对蔺相如的一系列无礼要求时,近乎懦弱的反应,比如蔺相如要撞碎和氏璧时,要求秦王斋戒五日时,偷偷把璧送回去时等等,秦王都忍了下来,这实在是与一个强国君主的形象格格不入,更与秦王想拿和氏璧作为战争借口的目的大相径庭。
还有人说了:“秦王之所以忍气吞声,难道不可能是真的希望得到和氏璧?”
纵观秦昭襄王的一生,一直想的是如何争夺天下,绝不是个玩物丧志的君主,而且后来秦王再也没有提过和氏璧的事。

“完璧归赵”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二)背后真相_第1张图片
完璧归赵.jpg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究竟是什么?
我觉得 “以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其实是秦昭襄王故意放下姿态,想要示好赵国!
啊?怎么可能!估计很多人该喷了,别急,先往下看。
要想了解历史的真相,我们就要把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国际大背景下。“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83年,我们看看前一年发生了什么,公元前284年,在燕国大将“乐毅”的率领下,燕、赵、魏、秦、韩五国伐齐,五国为何要伐齐呢?因为齐国吞并了宋国,其他国家为了达到政治上的平衡,决定联手削弱齐国。就像当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为了维持地缘政治的平衡,和北约一起,发动了“海湾战争”。
五国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齐国只剩下“即墨”和“莒”这两座城,随后五国瓜分齐国的土地。
燕国作为带头的,占领了大半个齐国。
魏国与宋国相邻,把齐国吞并宋国的领土给占了。
赵国占领的稍微少点,只是占领了齐国的阴晋等地。
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就是跟着来凑热闹的,很快就撤兵回去了。
楚国刚开始没有参战,后来看到其他国家抢钱抢地,自己也加入进来,趁机收复了被宋国占领的淮北地,又向北推进了数百里。
最不可思议的是秦国,最为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居然一寸土地也没得到!

“完璧归赵”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二)背后真相_第2张图片
五国伐齐.jpg

这是因为秦国一直想占领宋国的陶邑,可却被魏国捷足先登了,其他土地它也看不上,当秦国向魏国索要陶郡时,遭到了魏昭王的拒绝。于是秦王便动了出兵魏国的念头,而赵国作为第二强国,他担心赵国出手相救,便想把赵国拉拢过来,结为同盟,重新瓜分齐国的领土。
有人读到这儿就提出质疑了,你拉拢就拉拢,直接挑明了不就行了,还整出一块璧干啥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之所以秦国做得如此含蓄,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再看看“五国伐齐”之前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称帝,他称帝的同时还怂恿着齐王一块称帝,齐王被忽悠称帝后不久,马上去除了帝号,随后与赵国结盟,联络楚韩魏,组成了五国联军共同攻打秦国,史称“五国伐秦”。秦国招架不住,于是割地求和。
秦国通过一块和氏璧来接触赵国,其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如果秦赵结盟的事情被其他五国知道了,他们为了生存就会抱得紧紧的,如果一家有难,其他家必定来救,秦国的如意算盘就会落空。
赵国看出秦国的企图了吗?看出来了。但他是不愿意和秦国结盟的,因为和秦国结盟后,就会被其他五个国家所抛弃,而齐国就是前车之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秦国后来攻打赵国,赵王并没有责怪蔺相如。
不想结盟,直接拒绝不就完了,费那个劲干嘛?秦国在试探赵国,赵国同时也在试探秦国,这就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彼此心照不宣。秦国试探赵国好理解,但赵国在试探秦国什么呢?
赵国在试探秦国的底线。他想知道秦国得知他不想结盟后的容忍程度。如果不派人来送璧,就是摆明了撕破脸,外交上理亏,也容易激怒秦国。
因此赵国只能按照外交礼节派人送璧,但如果双方达成了交换意见,会让别的国家以为秦赵在结盟。这是赵国不愿看到的,因此赵国只能采取表面上送璧,背后却想法设法破坏交易的行为,因此蔺相如向秦王提出一系列过分的要求就合理了。
那该如何评价蔺相如的表现呢?
还记得蔺相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吗?“秦强而赵弱”,这句话非但不是在泄露赵国的实力,恰恰是在威胁秦王,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是你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因此赵国要与其他国家站在一起,跟你划清界限。而秦王怕的正是这个,于是不停地解释。

“完璧归赵”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二)背后真相_第3张图片
蔺相如.jpg

那有没有可能秦国本来就是想拿十五座城作为幌子,骗赵国的和氏璧呢?如果不考虑当时的国际背景,秦国绝对有可能干出这样的事,但如果把它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就会显得非常不合理。
秦国当时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确了,就是希望多瓜分一些齐国的领土,这里面他最想要的就是富庶的陶郡,他在这时候单纯为了骗赵国一块玉,冒着失信于天下,和赵国决裂的风险,实在是有些不合时宜。
表面上看双方交易的是一块璧,其实背后交易的却是整个天下!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生存逻辑是这样,要么是敌人,要么是敌人的敌人,当秦国发现不能拉拢赵国,那就只好把你当成敌人。
“完璧归赵”不久后,秦相魏冉统兵,兵分两路,一路由斯离率领,进攻魏国,意欲夺取陶郡。另一路由白起领兵,攻打赵国,目的就是防止赵国出兵救援。他给出的战争借口是什么呢,不是和氏璧,而是赵国不和自己联合攻打齐国,说到底,秦国就是想在瓜分齐国上分一杯羹。
这一仗的结果是什么呢,虽然白起那路大军攻克了赵国的蔺、离石两座城池,但遭遇赵国顽强抵抗,伤亡不小。而赵国制定的不与秦国结盟的外交策略发挥了作用,其他几国再次抱团,燕国大将乐毅放弃攻打齐国,率领燕赵联军,和魏军一起,把秦将斯离统领的那路大军打得大败,魏冉也因战被罢免了相国的职位。
但秦国仍不死心,第二年魏冉恢复了相位,亲率大军再次攻魏。这次秦国不再寄希望交好赵国,为了防止赵国再次出兵救援,直接命白起率领一支偏师,攻打赵国。赵国的大将廉颇此时正在与齐军作战,赵国陷入双线作战的局面,给了白起机会。白起趁机攻入了赵国的太原郡,斩首赵军三万人。而魏冉那路大军也如愿以偿占领了陶郡,至此秦国的战略意图才完全达成。
但秦赵双方的战火并未停息,之后秦王打算与赵国和好。公元前279年,他邀请赵惠文王到渑池进行友好会晤,这一次蔺相如的表现再一次惊艳全场。

下一章 “完璧归赵”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三)针锋相对

你可能感兴趣的:(“完璧归赵”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二)背后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