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简史》信息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

导读

作者:詹姆斯.格雷克(JamesGleick),生于195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曾长期在《纽约时报》担任记者和编辑,并多年为《时代》周刊撰写技术专栏。并是多本畅销书作者,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开创新科学》入围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的决赛,并成为畅销书,使得“混沌”、“蝴蝶效应”的说法家喻户晓,现已销售超过百万册。他的作品相继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本书一经问世,就成为亚马逊最佳图书,《纽约时报》畅销书,拿下了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图书奖。

本书是作者七年磨一剑的作品,对信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的一次全面阐释。作者将信息发展史上很多关键节点,抽离出来做了详细分析。充满趣味性,也蕴含大量丰富的知识,值得品味。

《信息简史》信息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_第1张图片

核心内容:

从信息的本质,信息的作用等方面,详细分解了信息是怎样一步步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

信息是什么?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1948年,数学家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是创建一切宇宙万物的最基本万能单位。由此解开了信息的神秘面纱。

第一:信息是人对世界认知的碎片化呈现

作者所谓碎片化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伴随着信息的产生的始终。信息的本质是人对世界认知的碎片化呈现。在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吴军的《智能时代》中,将广义的信息理解为对数据的抽象。也与作者的观点类似,信息就是人对碎片化数据抽象后的认识。

信息之所以是碎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认知结构是碎片化的,现代心理学家指出:人从婴儿时期,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就是一步步渐进的,随着生理和心理成熟,才慢慢形成体系和系统化。

虽然思维是逻辑化、结构化的,让知识更好地传承,但是这些并不是信息本身。人只是碎片化信息的载体。

人类的历史上,关于任何学科的每一本著作,和茫茫的宇宙比起来,都只是一个碎片。即便那些看起来好像概括了所有学科的通识性见解,也都只是从某一个角度解读这个世界,所以,信息的本质就是:人对世界认知的碎片化呈现。

第二:信息维系着人类文明的完整性

人类社会是各种信息的总和,缺少了任何一种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图像,声音,文字等方式记录信息,借助这些信息,人才得以还原历史。整个人类社会才得以完整保存。

在人类文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之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早期的诗歌之所以格律、程式化都非常强,就是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荷马史诗》的格律和程式化都非常强,后世研究发现,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作品更好地记忆和口口相传。中国古代的诗词也有类似的地方。文字产生以后,象征信息已经可以不再依附于上一代的口口相传。信息的传播媒介越来越丰富。

第三:信息不仅被动记录世界,并且主动创造世界

信息促进了人脑思维的产生,让知识结构化,并且形成新知识的基础。从早期的差分机,到后来的电子计算机;从最初的电磁感应到后来的互联网,在这些一层层累加的基础上,人类社会不断产生新的创造,信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文章的产生,意味着书面文化“侵入”口语文化,这让人们形成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创造了不可逆转的后果,之前的创作,格律只是为了更好的记忆,然后口口相传。但文字出现后,让人脑的记忆不再是必须的。如果忘记了,可以翻翻笔记。古代诗歌、诗词等开始脱离单纯的记忆功能,向美感转变。

信息在记录世界的同时,还让人把这个世界已有的知识加以结构化,从而总结出“关于知识的知识”。然后这些“关于知识的知识”,就像盖楼房一样,再一层层不断累加出新的信息,创造新的世界。最终,让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

第四:怎样消除信息过载的负面影响

人的记忆和信息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接收到的信息不仅远远大于自己能够处理的信息,也远远大于人实际的需要的信息。

信息过载使获取高质量、有价值的信息成本越来越高,也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这时,要从自身出发,正确收集和处理信息,运用好的搜索和过滤工具是个号的办法,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甄别。同时,要明确自身需求,内外兼修增强信息的选择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简史》信息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