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

在丹麦安徒生国际幼儿师范学院访学期间,对一条”安慰鱼“念念不忘,这条安慰鱼的由来很有意思,一天Lisa老师来给我们上课,Lisa老师是经济学硕士,因为偏爱动手做服装,和女儿一起创立了自己的儿童戏剧服装品牌,平常会跟幼儿园合作上戏剧课,孩子们穿上这些卡通形象的服装就可以角色扮演,演绎各种各样的故事,同时她也在跟一所大学的学前教育研究所做一个课题,主要研究孩子们穿上戏剧服装之后大脑的变化,这个课题已经进行了八年之久。


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_第1张图片

Lisa给我们讲述丹麦教育理念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接纳和关注每一个个体,而不是只关注某个表现最优秀的孩子,大人和孩子之间是相互尊重,相互留空间的。

接着,她给我们讲了一个“安慰鱼”的故事:丹麦有一首“三条小鱼”的歌,由于Lisa老师对这首歌情有独钟,于是设计了一个“三条小鱼”的小游戏,游戏里面一个孩子扮演渔夫站在中间,其他小孩在外面围成是一个圈,然后三条小鱼被孩子们一个传给一个,让小鱼在中间“游”,Lisa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给我们展示她做的“小鱼”道具,在分别展示完这三只小鱼后,又拿出一条鱼,我们好奇不是“三条小鱼”的游戏吗,那最后一只是做什么用的?


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_第2张图片

她回答说,第四条小鱼是给那个不想参与活动的孩子准备的,如果有个孩子那天正好不开心,不想参与到游戏中来,她会把最后的这只鱼给到这个小朋友,并且告诉他,“这条小鱼没有人照顾,能麻烦你能帮我照顾好它吗”。

这样,即便这次这个孩子没有参加游戏,也很自然的融入到了整个游戏活动之中,这条小鱼给了孩子尊严和价值感,他没有被孤立,别的小孩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的异样,一般情况下,在下一次的活动中,这个孩子就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大家的游戏中来了。

Lisa解释说,这是一个游戏,但是我们也要包容接纳不愿意参加游戏的孩子,情绪不在状态的孩子,以及想法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


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_第3张图片

听到这里,感觉脑袋“duang”地一下,震撼之余是满满的感动,如果说之前我还停留在学习丹麦幼儿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术”的层面,最后的这条“安慰鱼”直击心灵最深处,让我参悟到也许这才是丹麦教育成功的“道”之所在。

“安慰鱼”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教育工具,它如此温暖地拥抱了一个不在状态的孩子,一个不开心的孩子,一个“不合群”的孩子。这条“安慰鱼”秉持着一种宽容平和的姿态对待每一个孩子,不评判不定义不指挥,更多的是一种引导和启发。

北大附中校长张思明曾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而对于丹麦的孩子来说,这把尺子只带在自己身上,那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较,他们没有被拿去比较的遭遇,也少有竞争的压力,他们的一切,被全然接纳着。

从孩子的层面,这条小鱼让他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在状态,接纳自己的不良情绪,接纳自己的“与众不同”;从环境的层面,这条小鱼巧妙地让“不合群”的孩子和整个游戏活动融为一体,同时也让别的孩子学会接纳和尊重那个跟你不一样的人。


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_第4张图片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叫我第一名》,电影的主人公患有先天性的妥瑞氏症,这种严重的痉挛疾病,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的声音。而这种怪异的行为,更是让他从小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批评他,同学们更是对他冷嘲热讽,就连他的父亲也对他失望透顶。

只有他的母亲一直是他的坚实臂弯,母亲的坚持与鼓励,让他能够在正常人的生活里艰难前行。直到在一次全校大会上,校长在众人面前巧妙的让大家了解了Cohen的真实情况,让同学们理解并接纳了Cohen,这次大会成为了Cohen生命中的转折点,他终于不用在痛苦的漩涡里挣扎,尽管后来仍然遭遇很多挫折,但最终梦想得以实现,这个校长扮演的角色不就是“安慰鱼”吗?

为什么接纳教育至关重要呢,能否接纳自己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人通往幸福道路的准入门槛;而能否消除偏见,接纳别人,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整体幸福感。

反观周边,有多少成年人还纠缠在不能自我接纳的痛苦中,有多少人被评价被鄙视,有多少人处于讨好型人格不能自拔,又有多少人敢于做回真实的自己?

接纳教育,就给了生命一个弹性和空间。不良的情绪每个人都会有,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心理上的生病就像感冒一样,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什么病都不得,任何人都可能感冒胃疼闹肚子”,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这很正常。

那么当一个孩子不开心的时候,老师采取这样的方式首先就给了这个孩子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你出现的情绪问题很正常,不开心也很正常,不用大惊小怪,你不想参加活动是可以的,你想自己呆一会也是可以的。在这样的一种空间里,孩子不会觉得压抑,反而更容易释放和调整自己。

接纳教育,点亮生命的美丽。 王菲的女儿李嫣天生唇腭裂,可是我们看到的李嫣是那么阳光开朗,自信笃定,我想除了父母给与了她很好的医治和外在条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对她的全然接纳,即便这个孩子有一定的残缺,但是我依然无条件的爱她,我依然会发现她的美。这种接纳在孩子心中根植了初始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这种接纳不是一种伪装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当被问道如何对李嫣进行心理建设的时候,她回答说:“就是把她当做一个正常的孩子就好了,这个完全取决于家长的心态,我们的心态会影响她,我现在真没觉得(她有缺陷),我觉得她很美,我们的心态是这样的,她会照存我们的心态,她小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个很健康的心理的话,她长大也会没有问题的。”

假设王菲夫妇并不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这个孩子,那么就会不自觉的地表现出遗憾或者怜悯,这样孩子就会对自己的缺陷自卑纠结,生理上的残缺变成了一个连锁反应,再度引发心理上的残疾。

以前看到一句话很有感触,“每个孩子都是孤品”,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和发光点,少一点评判和定义,会发掘更多美丽。


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_第5张图片
胎记 也变得美丽起来


接纳教育,避免了负面能量的扩大化。 有一个定律就是越想回避什么,反而越是会加强什么。就拿失眠这件事情来说,越是不想失眠,越是告诉自己要好好睡觉反而不容易睡着。而当你全新接纳自己,告诉自己,失眠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如起来看一会电影吧或者看一会书吧,困意却很快就上来了。

事实上, “安慰鱼”所影响到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幼儿的世界其实是成人世界的一种映射,丹麦作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对于成人的接纳度同样也是非常高的,丹麦是第一个支持同性婚姻的国家;对于丹麦的大学生来说,有个“间隔年”的概念,就是如果你感到自己不在状态了,不想继续读书了,可以暂停自己的学业,用这一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安慰鱼”,一个多么温暖而强大的存在。




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丹麦安幼访学启示篇:接纳教育之“安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