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日复一日、大同小异的生活堆成褶皱,层层叠叠,只看得到长度,却鲜有深刻。似乎兜兜转转,忙忙碌碌,始终还在原点。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正太分布里平凡而渺小的个体,有时候觉得自己形同流水线上的工人,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动作,除了每月工资卡上的数字能激起心跳,感受不到更多自我价值;有时候又仿佛自己就是那传送带上的产品:一样的形状、一样的功能、一样的轨迹。买房、还贷、结婚、生子……然后看孩子完成同样的轮回。

于是有人停下来,强行从传输带上挣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那个世界精彩却无奈。去瞧瞧平行时空里相似却选择了迥然旅途的人,哪怕只是让自己发现生活中尚存的可能性。

可是,抽出时间去看看世界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需要资金、时间。对很多人而言,假期和旅行计划会冲突,不敢莽从。毕竟人活着,有责任、要生存。

而且,有太多“旅行”是这样的:去乌镇放空,去东北看雪,去西藏朝圣!问他对目的地了解多少,不清楚,问他要怎么玩,随性走。连百度地图都用不好,只记得在景点掏出自拍杆,来数张人物风景照,然后P图,发“朋友圈”,坐等点赞。

再者,旅行的人总会催眠自己:这是我来到这儿仅有的机会,离开了可能就不再回来。怀着这种暗示,旅行变成诡异的放松与挥霍,刻意避开当地人的艰难,执意不去考虑自己的钱包,每次消费都变成理所当然。涉足越远,旅行似乎也就越成功。实则本身就把自己与城市剥离、对立。我旅行,是因为大家都去旅行,我去这里,是因为大家都去这里,那我干嘛不去看看呢?

旅行不是什么涤荡灵魂,寻找自我的“神器”,旅行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做事习惯于寻找“有意义”作为驱动和支撑。可是,宇宙浩淼、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尘埃、蝼蚁般微不足道的我们,不过百年的一生都算不上有什么意义,何况在这狭小的地界上旅行呢?旅行并无意义。但是,你可以做很多别人能想到或想不到的事;也可以做很多别人不喜欢但你很喜欢的事;还可以做你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去外面看看,只是一个选择,选择用吾生之有涯,感受世界之无穷。

去外面看看,“Seeing the unseen”,也许这个“unseen”是属于外面的世界,也许这个“unseen”是属于你生活的地方,只是非要到外面走一遭,你才能感知它的存在。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去看看世界的原因。

也许你会说,现在通过网络,我不出家门同样可以了解世界。可是,通常在抵达任何一座城市前,我们只靠细致且错位的想象力加工曾经获取的相片、影像或他人的只言片语,然后勾勒出城市的模样。想象城市的声音,想象空气的温度,想象建筑的肤色,想象居民的语言,想象道路的交错,想象饮食的口感,想象人们的表情。

可是那些好的、坏的、酸甜苦辣的、最新鲜的多维感受只有你到达那个地方才能擒获。一切变得立体、真切。放下“意义”、放下虚荣,旅行也需要“走心”!去体察、接纳、实践,在这个时代,我们缺少的不是想象力,而是停止想象的能力。

无论是城市,还是人,他们都并不因为我们而存在。活在真实的世界中,接纳世界的好与坏,平淡与激越,可爱与可憎,而不是用想象力把一切粉饰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停止想象,身临其境地体悟,为心之所向采取行动。去看看世界最真实的模样,你会发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