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生产下的双赢

点览朋友圈时,被一个链接吸引住目光。标题就是《85后小伙创办农业B2B平台:12个月交易额从50万到100亿,估值1月1涨 VC受不了》。在此,我说明一点,我并不是贵公司营销人员,我可没搞文字营销!

我下面对这个 VC 受不了的公司进行简要概述:“一亩田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农产品大宗交易的B2B平台。虽然过去4年里,这个公司实现 2000%的增长,但直到这句话在社交媒体发酵,一亩田才第一次为互联网圈熟知。”

好了,各位资深的互联网人士,不用我详细的介绍 B2B 是什么东西吧!如果实在不知,go-to-百度吧!一亩田完成了什么样的业绩,取得怎样的丰功伟绩。说句实在话,可能与咱们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大家肯定会奇怪,你没挨过狠揍是不是?不遗余力的介绍,想干嘛呀!我想表达一个意思,一个公司或是一个平台的成功;肯定有大家可取之处,可学习之处;可借鉴之处。但是同时会有诸多疑问之处,我就疑问之处与大家互侃几句。


按需生产下的双赢_第1张图片
一亩田的一个页面

下面我的简述:

                     " 让农业交易精准匹配 ” 如何精准匹配,请注意这句话!

                  “订单农业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我需要什么,告诉你,你再去种植。” 简而言之,四个字:“ 按需生产 ”。字面意思很充实,无可挑剔。那咱们就通过现象看本质:“ 有点儿赚钱思维的人都明白一句话,“ 需求决定市场,市场沟通销路。” 商品的价值通过这些因素决定,那么有些商品是不是这样,会不会这样,以这些因素构成呢? 例如:“ 农作物 ”。大家都了解农业产品的特性,生产周期长;运输跨度长;不容易保鲜;等等。其中,我觉得就是农产品价格的飘忽不定。当然,必须承认市场本来就是不可捉摸的,说是千变万化,瞬息风云,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面对群体不一样,中央1号文件不断强调加大农业生产,加快农业信息化,使农民达到小康水平。农民,注意!不是农场主。一个弱势群体。大家可能觉得我有些悲观,实际情况,实际数据。大家去了解,检验吧!那么问题来了,一个弱势群体所参与的农产品生产一系列过程是否能达到按需生产这个标准呢?让我们以一个正常人的思维去考虑,做什么生意都会有合同呀!拿合同去衡量不就可以了!我如果告诉你这一套行不通,你会怎么办?这样的案列,在我们农家人的记忆里有过几次:

          “辛辛苦苦大半年,终于能和某公司履行合同了。今年老天爷没少发威,把地里大大小小的东西都给教训了一遍。不过,根据合同上讲的,不管商品贵了,还是便宜;或是受到一些伤害;都以原定价格或者最低价格购买,问题都还不是太严重 ”。农民是这样想的。 采购方来了,虽说不愿意,但还是按合同走。第一批货物拉出去,一个代表采购方的人过来结第一批帐。第一批帐结完后,先是大骂市场不好,再是难言生意难做;最后商量产品可不可以不要!农民肯定不愿意,按合同说的办。谈不拢,采购方的人要去请示经理,结果是一去不复返。打经理的电话是杳无音信。打官司吧,不值当,更加耗不起!无奈之!拉回家给牛羊当口粮吧!有牛羊还好,没有牛羊的,真是 “恭喜发财 ” 呀!这是一个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闹剧,这样的订单生产,按需生产,意义何在?市场价值何在?有些想不明白。

铺开这些话题的意思:“就是在按需生产下,如何确保农民的利益。作为农民来讲,应该给予我们双向选择的权利,既可以签订农产品交易合同,也可以通过线上渠道售卖。诚然,线上渠道售卖,肯定需要平台的帮助。推广也好,数据挖掘也好,精确匹配也好,促成交易后,再以平台的方式进行收费。也算是帮助弱势群体。采购方来讲,对于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有一些了解;既然想赚钱,那就和农民联手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农民负责人力,技术,作为采购方负责一些设备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农民,采购方、平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一起双赢,何乐而不为?


按需生产下的双赢_第2张图片
共创合作双赢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按需生产下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