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眼泪》,每个人,都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

        说起来,对三毛好像不怎么喜欢,曾在某本书上看到过她的照片,穿戴打扮奇特,赤脚,脚很大,脚骨突出,整体让人感觉她并不是书上写的那么漂亮,所以对她印象一般。而且她的《撒哈拉的故事》里,有许多记不清的外国地名,外国人名,所以没有耐心看完。这一次,看人物传记,正好有她的一本,所以拿来看一看。

        三毛原名陈懋平,因她嫌”懋”字难写,自作主张省去中间的字,变为陈平了。1943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1948年,因国名党战败,移居台湾。

      三毛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喜欢在垃圾堆里捡拾别人丢弃的东西,随便一改装,便成了自己的收藏。

      她三岁时读了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深刻,此后在发表文章时,因感慨自己过往的经历与三毛相似而取笔名为“三毛”。

        三毛喜欢读书,国文成绩很好,可是数学就不怎么灵了。初中时,数学总考零分,而她又是个好强的人,要面子,然后就自己找方法提高分数。经过分析,她发现每次考试,老师都从书后的习题里出题,于是就把那些题背了下来,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连考6个100分。数学老师发现了她的小秘密,单独出题让她做,她又考了零分。这位恶毒的老师,当全班同学的面,用墨水在她眼睛上画了两个圈,并让她走过班级外的长廊。同学们嘲笑她,羞辱她。她的自尊心被残忍地伤害,在第二天上课时昏倒,从此不能再正常地上课,开始逃学到坟场或图书馆去看书。

        她为此得了严重的自闭症,休学7年。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割腕自杀,但被家人发现。她的父母足够爱她,又有足够的财力,便给她请老师到家里教学,国画、钢琴,后来教她油画的顾福生发现了她的写作天赋,鼓励她写,并推荐她的作品《惑》发表在《现代文学》上,由此开始文学创作之路。

      她在朋友推荐下做了大学旁听生,毕业后到西班牙留学,遇到她的爱人荷西,几经辗转,两人在西属撒哈拉沙漠定居、结婚。荷西在一次潜水时遇难,三毛深受打击,自杀的念头再一次在心里活动起来。1991年1月2日,三毛在医院做完子宫内膜肥厚手术后,用一条丝袜上吊自杀,享年48岁。

      三毛的作品数量众多,文笔忧伤、细腻,成名后颇受读者追捧。文集包括《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倾城》、《哭泣的骆驼》、《撒哈拉的故事》等等。直到现在,她的许多作品都是图书馆里借阅最频繁的。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来生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清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从不骄傲,从不寻找。”

      ”请你,担负起对自己的责任来,不但是活着就算了,更要活得热烈而起劲,不要懦弱,更不要别人太多的牵引。”

        她的文字,优美、安静,读起来像清风细雨,直入心底。

        三毛生性敏感、脆弱,所以老师的羞辱对她来说是致命的,一次羞辱,影响终生。在她的一生中,无论自己成就如何,她多次自杀,最后一次终于成真。

      传记读完,内心也充满了忧伤,原来有才华的人 ,成功的人,背后也会有那么多的坎坷与悲伤,原来每个人,都活得那么地不容易,无论表面多么风光,内心总有彷徨,大概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吧。

《撒哈拉的眼泪》,每个人,都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撒哈拉的眼泪》,每个人,都是表面风光,内心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