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的出家人

口述:贤信法师

整理者:龙泉寺智能中心产品部董方


前言:

本文主线和核心内容均来自贤信法师周日的讲授(新学员培训课程),弟子结合法师言教并且在网上搜索了一些信息和个人体会加以补充、整理,希望对未能上山听课的学员和对龙泉寺充满好奇的外界大众提供一些真实的学习素材,让大众看到龙泉寺出家人的精神风貌。


目录:

1、法脉传承

2、寺院建设

3、寺院戒律

4、僧团特质

5、上课与上班

6、深入经藏

7、海外弘法

8、公益慈善

9、其他关怀


一、法脉传承

想了解龙泉寺的出家人是什么样的,首先需要了解龙泉寺道场理念的形成,这就要从师父的法脉传承开始有一个正确并且清晰的认识。

学诚法师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副主席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北京市政协常务委员 ,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福建佛教》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摘自师父的百度百科)

师父自小就开始读诵佛经,1982年法师受宿生愿力牵引而出家,依止福建莆田广化寺圆拙老和尚,寺里安排师父下地种田,以考验道心。1983年农历二月初八,师父落发为僧。由圆拙老和尚亲自安排剃度。

圆拙老和尚曾近亲民国四大高僧中的两位大德:弘一大师和印光大师。弘一大师是近代佛教律宗一代宗师、印光大师是佛教净土宗的一代宗师,而两位大师的智慧传承在师父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1989年,年仅23岁的师父,出任莆田广化寺方丈,成为中国佛教最年轻的名寺方丈。随后,师父也参与到福建省佛学院的教育工作,成为佛学院的教育管理者。从师父的经历中可以看出,师父经历过中国佛教发展的各个环节,从学员(出家)到管理者(方丈),从寺院管理者(方丈)到佛学教育家(佛学院),师父对中国佛教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了解的非常清楚。

在师父的整个弘法教育过程中,经历过从实践、到观察、到思考、到再实践的完整过程,并最终在龙泉寺的历年建设中,落实了多年的思考观察经验,形成现在龙泉寺“以戒律为中心,学修相结合”的道场理念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龙泉寺如今的精神风貌是师父多年潜心思考的结果,是师父思想理念的外现。


二、寺院建设

龙泉寺始建于辽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民国期间曾一度衰落。90年代末由居士发心修缮寺院,师父带领众弟子弟子(一行8人)随后也来到北京入住龙泉寺,参与龙泉寺的重新建设工作。在2005年4月11,经北京市宗教事务局批准,龙泉寺正式对外界开放,并迎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住持寺院,成为国家承认的宗教活动场所,同时也是海淀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所新开放的三宝具足的佛教寺院

相信阅读本文的信众也都曾参拜过其他佛教寺院,在寺院建设中有一个建设格局叫“中轴线格局”,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寺院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贯穿各大殿,大家烧香拜佛都需要经过穿过一个个大殿依次进行。

但是来过龙泉寺的人都应该明显感觉到,龙泉寺的寺院建筑格局非常“奇特”,完全不按常规寺院的套路建设,这是为什么呢?、

在唐代,佛教寺院大多以“法堂”为中心(或者以禅堂为中心),意思就是以“法”为中心,重弘法。

宋代以后,佛教寺院大多出现了“中轴线格局”,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信众参拜佛像的需求陡增,所以礼拜的空间增加,而学修的空间减少,重礼拜。

一个寺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这个寺院的学修理念。

龙泉寺的建筑理念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学修为主,绝大部分空间是给“人”用的。比如有很多的教室、会议室等等。

从整体上来看,龙泉寺的建筑结合了传统和现代两面,整体建筑风格传统,但格局和内饰现代化,也代表着龙泉寺:传承和创新并重的寺院建设理念。


三、寺院戒律

提到戒律,大家都会想到僧人要持戒,仅此而已。我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但贤信法师开示我们,僧众持戒只是佛陀戒律的其中一半,那另一半是什么呢?

首先强调一下龙泉寺对戒律的态度:注重戒律。一切以佛陀戒律为根本。

弘一大师作为律宗宗师,法脉传承下来,龙泉寺本身有具有浓厚的律宗传承。龙泉寺的戒律分为两部分:

1、个人戒律:用以指导个人的学修,比如沙弥戒、比丘戒等等

2、团体戒律:用以指导增团的学修,比如出家人在一起应当如何生活?如何学修?

个人戒律很好理解。团体戒律就体现在僧团的集体生活的学修之中。比如日常的早晚课(早4:30~5:30,晚16:30~17:30)等等,还包括其他的在寺院各个堂口的事务承担工作等,都是有律可依,外界很难感知到。

补充资料:关于僧团戒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本书叫《佛教徒的信仰是什么》,作者达摩难陀法师,这本书关于僧团戒律部分有具体描述。


四、僧团特质

龙泉寺的出家人都有什么特质?按照网上传言,那可都是高知啊!北大清华中科院,想想就压力山大,真是没文化出家都难啊…

贤信法师对龙泉寺出家人的特质是如何定义的呢?

那就是:年轻、思想先进、僧俗关系非常和谐。

“想在龙泉寺出家是不需要看学历和工作简历的”。说到这里法师都笑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在龙泉寺出家呢?那也未必。

师父对龙泉寺出家人确实是有明确的考察筛选依据的,一共3条:

1、信心

2、道心

3、吃苦耐劳的精神

按照师父的言教“佛教是古老的,但佛教徒是现代的”。所以是现代科技要求出家人具备更高的素质,而不是出家人为了追赶潮流去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更不是清华北大的高材生就慧根较高,更容易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贤信法师也讲到:出家,是宿世的因缘。佛教讲无限生命,我们的这一生只是无限生命中很短暂的一段,出家人在无限生命的世世代代中都是出家人,在这一世,我选择出家,其实就只是“重操旧业”而已(法师笑)。


五、上课与上班

龙泉寺的出家人确实是需要上课和上班的。怎么看这两种身份呢?

传统佛教丛林(寺院)教育体系是没有“班级”这个说法的。都是以师徒相授,口口传法为主。也就是俗话说的:师父带徒弟,就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也是受到五祖亲口传授《金刚经》法门后才顿悟,继而接过了五祖的衣钵。

那什么地方有“班级”性质的学修体系呢?那就是:佛学院。

龙泉寺注重汉传佛教学修体系的建设和学员的培养,因此,将传统寺院和佛学院的学修理念合二为一,形成了如今龙泉寺特有的“上课+上班”的学修特色。

上课是龙泉寺班级管理的主要特色,从班级建设来说,一个班级作为一个整体,这个班的出家人会在分班后:一起剃度、一起受戒、一起修行。同时,也会有“年级”的体系在其中,通过层层带动,体系化的培养,比如:准净人、净人、沙弥、比丘…有一个次第修行的概念,类似于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义务教育这类的。

上班主要借鉴传统寺院的修行实践理念。出家人在寺院的各个堂口承担事务性的工作,通过部门化的管理方式,比如有经藏校勘部分、科研部分、劳务部门等。出家人在完成日常的学修功课后,还需要切换到一种上班的状态,来完成寺院的其他建设工作。

这也就是师父一直强调的:以戒律为中心,学修一体化。


六、深入经藏

龙泉寺的出家人不是以世间事(外出演讲、参会、拍动画片、闷头搞研发…)为主的。这可能是外界对龙泉寺出家人最大的一个误区。其实大部分的世间事,都是由法师指导,居士和信众来发心承担的。

龙泉寺出家人70%是“向内用功”,比如佛法的学修、深入经藏的研究等。30%是法师慈悲来带领居士们用各种方式来向外界弘扬佛法,做一些承担工作。很多人只看到了这30%,而没有看到出家人向内用功的大功德。

龙泉寺是一个僧俗大众共修的团体。贤信法师如是说。

依托僧俗大众的力量,结合人工智能的技术。龙泉寺已经完成了对南山律宗的全新校勘和释义。学诚法师表示:“南山律宗在历史上为汉语系佛教的僧团延续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历时10余年的全面点校可为中国佛教发挥承前启后作用。”

这是当代僧人对大藏经中的南山律典所进行首次全面点校整理,填补佛教典籍整理的部分空白。

南山律文字古奥、义理精微,初学者会有畏难情绪。学诚法师表示:当今时代、语境均有发展变化,律典也要用现代语言进行校勘、校注、整理,以适应当代众生的需要,帮助读者深入到律学宝藏之中。

自2004年起,学诚法师指导上百位龙泉寺僧众,以弘一大师校勘、标注的八大部为基础深入研究律学著作,校核电子文本并转化为简体字,整理出美国、英国、日本等处现存刻本、写本相关信息,查访、影印并加入校勘版本行列。

贤信法师最后说道:在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公布,随着深入经藏后续成果的逐步显现,未来大家对龙泉寺的认知,又会不一样了。


七、海外弘法

学诚法师长期以来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

1、佛教本土化

2、佛教社会化

3、佛教全球化

本土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经藏的语言、弘法的方式、本地信众的背景、当前时代的背景等等。

社会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快速的将佛教融入社会大众,让大众能够便捷的亲近佛法,获得正知见。

全球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海外的信众(华人、外籍)能够近距离接触佛法,全球化要求出家人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为了适应全球化的佛教发展问题,师父带领僧众与时俱进,采取了一系列的实践,如:

1、成立翻译小组

2、成立翻译中心(目前师父的微博已经通过全球16种语言同步弘法)

3、提高出家人的外语能力

此外,龙泉寺也已经在海外开设了分道场,也有海外的根据地了:)

1、荷兰 乌得勒支 龙泉大悲寺

2、非洲 博茨瓦纳 龙泉博华寺

3、美国 LA 龙泉观音寺

师父的希望是:让佛法能够融入到西方世界的主流人群。

仔细想想师父对佛教发展制定的本地化、社会化、全球化的这三步战略,跟一个公司的运营模式多么类似啊,内心里真的是由衷的赞叹!


八、公益慈善

利益众生,利益一切有情。南无阿弥陀佛!

龙泉寺从2006年开始设立“仁爱慈善基金会”,已经运营了12年了。

基金会的官网是:http://www.chrenai.org/上面有很多信息,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分享一个比较触动我内心的案例:

基金会其中的一个慈善活动是:奉粥。很好理解就是在城市里给老百姓发一杯粥。一般这项工作是由城市里各个区域的心栈来负责的。让我触动的有两点:

1、 怎么才能发起建立一个心栈呢?需要365天每天不间断的奉粥,这个心力有多么殊胜强大不言而喻。而为了准备这些粥,经常需要半夜3点就开始熬粥,每天如此…

2、 有一次在深圳的奉粥活动被一个记者问,说你们搞这个是不是在作秀啊?

当时这位心栈负责人说:一杯粥不值多少钱,路过的行人也都不缺这一杯粥。粥,只是一个载体,奉粥,传递的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淡薄的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关怀和爱心。


九、其他关怀

之前说过,龙泉寺的出家人有一个特征就是:年轻。正是这个年轻,其实引发了一个更大的社会责任问题,那就是:养老。

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问过,说你这么年纪轻轻的就出家,真是不负责任啊,以后你父母老了怎么办?

贤信法师非常正面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1、龙泉寺对养老问题一直都非常非常重视。

2、龙泉寺山上有很多出家人的父母在此居住,由寺院来负责老人的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

3、未来,龙泉寺考虑将会建设养老院。


龙泉寺、龙泉寺的出家人,是不是跟你想的不一样?希望本文能够让外界更多人看到一个真实的龙泉寺出家人的风貌,以此理解并亲近三宝,共同发心投入到龙泉寺的弘法事业中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龙泉寺的出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