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猜,你也爱删票圈儿吧

你记得你什么时候发了第一条朋友圈么?你有数过截止目前一共发了多少条朋友圈状态?我想,如果不是现在刻意去做,大多数人应该都没有办法回答上这个问题。发个状态,就像习惯使用微信一样,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只不过,从qq空间移到了朋友圈儿,从那些单纯的“心情日志”变成了整个自己。

之前听过一堂有关新媒体的讲座,主讲老师在业内很有名气,当时他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家为什么要发朋友圈,在场的很多人都懵了一下,发了那么多状态,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给了一个答案:“装逼”。在场的很多人都笑出了声,有些尴尬。其实这个答案很有道理,又让人觉得有些排斥,有人认为“一针见血”,也有很多人表示质疑,我就发个自拍,分享一首好歌,怎么就成了“装逼”呢。所以我想用一个更“温和”的词来替换下:社交。朋友圈的状态(以下统一称“票圈儿”哈)虽然是自己的,但本质的需求或者说目的在于社交

基本上,我们发的每一条票圈儿,都希望被他人或者特定的一些人看到并有所反馈,当然形式是四选一啦,点赞、评论、转发、私聊。不过,正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自己发的票圈儿没有收到理想反馈也是常事,所以隔一段时间后果断删掉,好像就可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的样子了。你敢说,你没对自己发的票圈儿痛下过杀手吗?

总结一下,那些面临被删命运的一般有这几种主题:

一、商家诱导分享的广告或者求赞。现在的商家但凡做活动,都想在消费者的票圈儿里插一腿,各种“转发就送”、“集齐88个赞免费”等等,这类内容在当时对我们“很有用”,可以立刻获得“收益”,但过后并不希望长期存在,你总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圈成为各种商家的广告阵地或者充斥着“求帮我集赞”、“快帮我杀价吧”这样没营养的内容吧,毕竟商家又没有给你广告费,所以很多人对这类信息的态度是是用完即删;

二、某个事件或时间点的情绪表达。往往以负面内容为多,比如失恋或者遇到烦心事感觉不爽等等,发泄出来,同时寻求安慰,这样的票圈儿多有感伤和矫情成分,在情感涌上来的一瞬间可能得到充分发泄,但“高潮”过了后,回过头再看时,往往有种“我靠,好傻叉”的窘迫,不希望被其他人二次看到,尤其新加的“微信之交”们。何以化解,唯有删除;

三、照片,特别是包含自拍的也是中枪高发区,这一点在女生身上可能更常见。朋友圈儿和美颜相机的存在给了长相普通的女生体验“女神”的机会,一张或几张自拍,配一两句话,绝对是真正的集赞技能,不过女生特有的心理往往会使她定期清空包含自怕的票圈儿,原因可能很简单,“不好看了”;

四、这一类一般是发票圈狂魔,比如现场感受演唱会的小视频,兴奋时会连发很多,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社交范围较广,每天会发很多条状态,有些可能有特定目的或者作用,帮他人转发的内容或一些“万票求助”等,这和商家的广告很像,“用完即删”;

其实,还有很多人可能只是因为心理作用,会不定期删除自己的票圈,往往是因为有些内容自己觉得怕“被多想”或者“不够好”才被删除,这多少带有一点“反思”的意味,当然还有一些情感上的安慰。似乎,删了朋友圈,人生又可以重新开始。

我猜,你也爱删票圈儿吧_第1张图片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朋友圈早就成了其他人来认识自己的一个窗口,尤其是每个人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拓宽自己的人际网,在微信上形成很多“弱关系”的当下。透过这个窗口的印象尽管不一定准,但多少会影响对一个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看到经常四处旅行,晒风景的女生可能会觉得她过得潇洒自由,还不差钱;看到喜欢发和不同人的合照,然后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票圈,我们会下意识得认为对方朋友很多,很善于社交;还有一些喜欢发工作学习milestone(里程碑事件)的人,常常会让人觉得很“正能量”,这些印象的准确度未必多高,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即在这些印象被打碎前这些印象会一直存在。

不是有一句话吗,每次看完朋友圈儿,都觉得大家的生活好精彩,自己过得猪狗不如,其实这不过是大家有选择性呈现的结果罢了。在一个大家都在有意无意透过9图和寥寥数语“展现自我”的年代,你真的有信心只发一些没有营养,不带观点的东西吗?从这一点来说,删除的朋友圈,真的可以重来,因为避免了二次“曝光”。

删除,不过是一种补救行为,那为什么不在当时控制住自己呢。

因为,还是想被人看到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猜,你也爱删票圈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