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读后记

        今天,我把《列夫.托尔斯泰》这本传记书看完了。托尔斯泰这个人,我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他,但不了解他,甚至他写的书我也似乎没有看过一本。我只知道他是俄国的一个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这本传记书让我了解了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出生和主要生活在十八世纪。他一生著述无数,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擅长写小说,单是如《复活》、《安娜.卡列妮亚》、《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巨著就有很多本,并且成为世界名著。当然他也写剧本,写政论文章。除了这些,他还写了大量信件和日记。即便到了晚年,他仍然是一个多产的作家,这让人不竟感叹,他的精力是何等的旺盛。

        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不仅仅是因为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大量的精神食粮,更在于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荒唐过,也曾一度虚度过,但纵观他的一生,他却能够经常反省自己,解剖自已,这种反省和解剖直到生命之火即将熄灭时都没有停止过。他还专门为自己写了一本《忏悔录》,因而最终让他成为了让人景仰的一代伟人。

        托尔斯泰是个贵族,拥有自己的庄园和土地。那时的农民没有土地,他们依附于贵族阶级,实际上就是贵族的奴隶。托尔斯泰在还很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不应该存在阶级剥削和压迫。因此他早年就提出要改善农民的生活,减租减息,后来还进一步主张还土地于农民。他不仅这样说,还身体力行这样做。他给农民办学校,他甚至于把庄园买下来分给农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托尔斯泰关心政治和国家的前途。他主张立宪治国,放弃独裁,摈弃暴政,让农民有地可耕,有饭可吃。他在报上发表文章宣扬自己的主张,甚至还给政府官员乃至沙皇写信阐明自己的主张。虽然他只主张改良社会,反对暴力推翻政府,然而这也不容易。他因此而遭到政府的迫害,自己的许多学生、信徒、朋友被抓,著作也不允许发表。但是他不怕威胁,矢志不移,坚持向反潮流的势力作斗争。他的坚韧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托而斯泰不仅著书立学,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还非常关心教育。当时农奴的孩子也是贵族的奴隶,他们没有学校可进,不能接受教育,所以俄罗斯国家的文盲很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创办学校,高薪聘来教师免费教农奴的孩子学文化。他编写教材,如《识字课本》、《农村实用语法》等,在全国推广,收到很好的效果。他的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要因材施教等许多教育理念对当今的中国仍有现实的意义。

        托尔斯泰视金钱如粪土。他尽管著述无数,但却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来要放弃自己著作的部分版权。他要将版权归于社会,归于人民,人们可以自由出版转载他的作品。他认为他写的东西是为了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是为人们的幸福而写的",因此他认为他"不该拥有这些著作的版权"。他的这种做法曾一度不为家人所理解,尤其是他夫人到他死都坚决反对,但他顶着压力,仍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做法。

        托尔斯泰关心人民疾苦,热衷慈善事业。每当社会闹饥荒,他都挺身而出。他不顾自己有胃病,仍然奔赴灾区。在他的带动下,子女们也投入到了赈灾工作中去,就是最初考虑到他的健康等因素而持反对态度的他的夫人,后来也对救灾工作热心起来。他们顶着社会上少数人对他们救灾工作的诽谤,积极的在报刊杂志上发文要求社会为灾区捐款,并自己开办食堂,最大限度地为灾民提供免费的饮食,表现出一个贵族家庭难能可贵的高尚品质。

        托尔斯泰活了八十二岁,为社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他的家庭生活却不尽人意。尽管他与夫人终身都很恩爱,子女也很孝顺他们,但是由于夫人在他的著作权归属问题上与他意见相左,使得他们夫妻之间常发生矛盾。这种矛盾在他们晚年时更甚,以至于托尔斯泰几次想出走,夫人也几次去自杀。就是在托尔斯泰生命的最后时期,这种矛盾也没有停止。托尔斯泰就是死在躲避妻子离开家庭出走的途中。书看到这里,我流下了眼泪,不禁感叹,要是他夫人对他多一分理解,托尔斯泰也许会生活得更好,生命也会更长。

      当然看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也不仅仅是让我了解了托尔斯秦本人,还让我在多方面深受启迪,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重社会轻名利,要重亲情轻金钱。轻名利了,轻金钱了,你的思想境界才会高起来,你看人看事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你本人才会活得轻松过得愉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列夫.托尔斯泰》读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