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能够侃侃而谈,而且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让你有一种"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为什么总有些人,能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简化,然后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

到底怎么样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也许你也和我一样,有过迷惘的时候,有过怀疑"知识是否有用"的时候,有过嫉妒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活得比自己好几倍的时候。

韩寒都曾说过:"懂得一堆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种无力感与打击……相信我,你并不孤独。最后我发现,并不是知识没有用,而是自己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大的证明,是罗辑思维,一个大牛的订阅号都有十多万,每个消费199元,构成了一年2000多万的收入。想像一下,仅仅是出售自己的知识,就可以获得一年2000多万的收入,知识怎么可能是没用的呢?

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呢?为什么同样看一本书,有些人读出了经典,有些人看到了方法,有些人领悟了大道……

就拿看书来说,我一直觉得是一个非常低效的获取知识的方法。


时间已经碎片化了,现在毫无疑问的读屏时代,即使看过了"很多本书",自己自问,又学到了些什么?

自己发现自己处于看书,然后遗忘,然后再看书,再遗忘的循环里。记得的只是零星,了悟的只是皮毛。于是有了韩寒一样的感慨"读了很多书,却还是过不了这一生……"

然而,最近看了一篇李叫兽的文章"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顿时茅塞顿开,廓然开朗。仿佛黑暗中看到了一道光一样。

李叫兽的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很简单。我个人理解为,联系-过去与未来。

举例来说,他看神经系统的书,一句话"人类的原始脑偏向于喜欢视觉化的东西"。就这样一句话,换做是别人,可能看过了,就算了,或者接着看下面的解说,然后呢?自觉得"欧,很有道理",再然后呢?可能就束之高阁了……是不是非常熟悉的情景?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那么,李叫兽用了半天的时间来学这一句话。

他的方法是问自己"这个理论有什么案例可以拿来解析的",并且要求自己"至少找五个以上"这样的解析案例。

他想到了乔布斯的"把1000首歌放进你的口袋"的广告语(李叫兽专门研究营销),对比"小体积大容量MP3"这样的广告语,乔布斯的广告语更具说服力。

还有什么例子?古代谚语,用生动的形象来表达道理,如,"枪打出头鸟""棒打鸳鸯"……都是用形象化的言语来说明一些抽象的东西,朗朗上口、流传千古。

还有什么呢?李叫兽想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

还有雷军的"风口之上,猪都会飞起来"……

还有还有……

我想到,我自己最记得的"唐诗宋词",就是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黄河之水天上来"

我记住的都是那些极具画面感的东西。

回到建立知识体系的方法论上。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关键点。

除了联系过去,还可以联系未来。就是设想自己如何用这个理论来解决当下的问题和未来如何使用。

如,"原始脑倾向喜欢视觉化的东西"这个理论,可以在未来怎么用呢?

把一些言辞改为"形象化表达"。

如谈恋爱不说"I O U",而是改成"我希望我们七十岁了还能手牵手走在海滩上……",建立"X型人格"与"Y型人格"……我想到了乐嘉的<性格色彩>,用色彩来类比性格的不同。我想到了约翰*格雷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用星球的不同来理解"男人与女人"的不同性格特点。

所以,看到知识的区别了吗?以前我也是看到一个理论很好,自己就觉得"很好、不错"",然后呢?就过了。

所以,问题不在"数量上,而在质量上"。也不是知识有用没用上,而是这个知识"是不是属于你的"这个枪靶上。


建立知识体系,就是捆绑上以前已有的知识,设想未来如何用起来。

所以,经典的书就在那里,有人看到了"爽",有人看到了"叹",有人看到了自己的"方法论"。

以前我看<影响力>,觉得不错,很好的说明了一些"操控人心"是怎么实现的,感叹一下。只是自己看得很爽,后来才发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知不觉被"操控"……

而查理芒格把它归结为人性的"误判心理学",以此来建立思考框架,来指导自己的投资。

差别就在这里。

如果你有一个知识点,不产生联系,按照艾兵浩斯遗忘曲线,你过几天只记得5%不到。

而如果,你建立了联系,切入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设想如何运用在当下和未来,那么,你建立知识联系就构成了一张网,你的知识就是建立了"一大片",而不是一个点。你的知识增长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快速增长。因为,每一个进入你知识体系内的点都构成了一张蜘蛛网一样的连接。

在自己的神经回路上好好编织这一张网吧,你早晚会成为蜘蛛侠……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建立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