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1)

前段时间,我匆匆看了这本书的三分之一,放下了。这个月月初又重新拿出来看。很久没有写读书笔记了。这样的后果是我对书本的理解差很多。重读这本书,回归最初的笔记,记录可以带来思考,思考可以让我有收获。

阅读进度:Inside-out (P23-P53)


1. Th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 ethics

作者Stephen R. Covey在开篇就列举了一些问题, 比如“ 事业成功的商人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 “企业老板的焦虑,管理不好自己的员工”, “抱怨自己婚姻平淡,孩子管教不好的问题”……等,Yes, these problems are familiar to us. 因为我们时刻都有或者听过这样的那样的问题。一堆人跑来问作者,该怎么办?作者结合自己教育儿子的问题,作者意识到一个真实情况,想要改变我们的境况,就要改变我们自己,改变我们的认知 (perception)

If we wanted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we first had to change ourselves. And to change ourselves effectively, we first had to change our perception

Covey 在研究perception过程中,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 即personality 和character ethics. 对于personality和character中文翻译都可以说“个性,性格,特性”。差别在哪呢?我查了字典,才清楚

personality: someone's character, especially the way they behave towards other people

character: the particular combination of qualities that makes someone a particular type of person. 

作者在本章节最后提出,要改变的是我们的character而不是personality。最重要的还是改变自己。

感悟:当我们问别人”怎么办“时,我们其实是在寻求一种捷径,希望能复制/粘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然而这就如同考试临时抱佛脚,虽然可能短期内解决问题,拿到高分,可是最本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迟早还是要为此付出代价。“ You always reap what you sow, there is no shortcut."


2. Paradigm 

Paradigm(范式),是个model,theory,perception,assumption, or a frame of reference. 作者说的更直接就是"they way we "see" the world in terms of perceiving, understanding, interpreting." 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如同地图一样,你能否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有一份准确的地图。

因此,我们能否看这个世界,也需要一个准确的paradigm。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1)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这幅图片,你看到的是什么?

我看了很久都是一个少女,当我发现也可是一个老年女性时,我看不到少女画像了,满眼满脑子都是老年女性的画像。

我们有试图问过自己 “我们眼睛里看到的事物就是他本来的样子吗?” “为什么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画,会有这么大区别呢?”

在此之前,我从未有过这样的疑问,我把一切都想的太理所当然。

事实上,

“we simply assume that they way we see things is the way they really are or the way they should be. And ou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grow out of those assumptions. The way we see things is the source of the way we think and the way we act."

感悟:我们看到的事情,描述的事情,不是事情本来的样子,而是在描述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范式。改变我们的行为和态度,最重要的改变我们的paradigm。paradigm的改变有大有小,有点瞬间就可以因为一件小事改变,有的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需要很多努力才能做到。


3. The principle-centered paradigm

作者在解释paradigm后,给我们引入了另外一个概念——principle。前面作者提出paradigm是地图,在此作者把principle比作是Lighthouse,也是一种laws。可以管理人们的幸福。

Principles are guidelines for human conduct that are proven to have enduring, permanent value.They are fundamental and self-evident. 

principle 是不能打破的。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女儿在生日聚会事,拒绝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作者觉得很美面子,试图和女儿沟通无果后,作者采取了命令式的语气要求女儿分享自己的玩具。后来作者反思,他的行为其实是一种 “borrowned strength from his position and authority".  这个 “borrowed strength"在平常的生活中太常见了,人们总是喜欢借用自己的优势,身份地位,体力,信用……等来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尤其是在父母和孩子之间。这也导致弱小的一方变得暴躁,没有耐心,甚至武力。

If children gain a sense of real possession, they share very naturally, freely, and spontaneously. 

A sense of possessing needs to come before a sense of genuine sharing.


4. The way we see the problem is the problem

作者真是一针见血指出我们的问题的核心是看待问题的方式,而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正是我们自己的paradigm决定的。与其想方法解决这些表明的问题,不如花时间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的character。引出了作者最后的一个话题,就inside-out,从内到外的解决方法。首先要从自我开始,从我们自己的character,paradigm,motives入手。要从内到外改变。达到the new level of thinking. 








你可能感兴趣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