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

导语:单身被网民们称为“狗”,其背后是单身人群遭遇的各种尴尬。他们一边遭受这来自cp们的刺激,一边被身边人热切地关(催)照(婚)。可对于他们来说,爱情早已不是牵牵小手脸红心跳那么简单。从单身到恋爱,从恋爱到结婚,也早就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由畸变的社会结构设下的一个个难以跨越的关卡。

人天生就是“群居动物”,没有谁能够离开他人独自过活。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者被动选择单身,单身俨然成为一种社会常态。中国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据统计数据,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亿,此数量已经相当于俄罗斯和英国全部人口的总和。

其实,单身不仅仅是中国社会的现象: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4月公布关于“终生未婚率”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50岁之前从未结过婚的日本男性比例约为23.4%,女性比例约为14.1%,创下历史新高。有专家认为,预计这种“终生未婚率”将持续攀升,未来日本将进入“超单身社会”,成为“单身大国”。到2035年约一半日本人单身。

——新华网

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_第1张图片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其论著《单身社会》里称,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已进入单身时代。独身主义、不婚主义来势汹汹,成为主流社会一道别样的风景。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在奔赴单身的路上?谁是单身的“高危人群”吗?单身的困境,来自爹妈与其他组织的干预真的可以突破吗?

价值多元导致年轻人单身?

传统价值观统领全社会的时代一去不返,价值的多元化似乎决定着年轻一辈看待婚恋的态度的多样,在保持单身这个问题上,每个单身人士也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那么,年轻人们为什么会单身呢?

有人说,因为喜欢的人不出现,出现的人不喜欢,他们也很被动:

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_第2张图片

一位虎扑女JR的征偶贴,可以说是很直接了。图:虎扑

也有人主动选择单身,因为他们不愿忍受与另外一个人相处的心累,而选择了一个人的安静和自由:

@Meyes:不用担心初恋变成回忆,不用担心分手,不用担心妈妈不同意,不用担心自己荒废了几年青春换来一场梦,不用担心毕业以后会不会因为距离分开,不用担心记忆中的这个人在岁月中会变成陌生的样子。

@素年:不用周末在家带孩子做饭伺候老公,不用下班就回家带孩子做饭伺候老公,不用节假日在家带孩子做饭伺候老公。

@heidi ●—●:单身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才没人要管你裙子太短、领口太低、眼睛太蓝、嘴巴太红呢……

@H:想干嘛就干嘛,更重要的是,想不干嘛就可以不干嘛。

——微在《单身都有哪些让人羡慕的好处?》

另外,在什么都要花钱买的今天,大城市的恋爱高成本已然成为了天然避孕药。大家一边恋爱,一边要考虑投入产出比:

“90后”李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热恋期,吃饭以每次200元计,一个月至少1000元;逛街花费每月花费1000元左右;礼物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生日必备,大约3000元;旅游每年一次,包含机票及住宿,大约花费4000元。……不少男生坦言,把女朋友追到手,大约半年至一年后谈婚论嫁,这样的“烧钱攻势”就会慢慢消停;如半年后仍没有看出女友的表态,他们可能会提分手。……七成男生表示,他们愿意找与自己经济实力相当,或者年收入逊于自己三分之一以内的女朋友,但七成的女生表示,她们想找年收入基本为她们1.5倍-2倍左右的男生,经济实力是她们择偶的重要标准。

——中国江西网《90后恋爱成本:月均上千元 “烧钱”顶多半年》

所以当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时,烧钱的恋爱也就被当成了生活的另一种负担:

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_第3张图片

感情是一座围城,城墙用搬砖的血汗铸成。图:虎扑

也就是说,在人们的眼中,遇不到、伤不起、买不起、忙不来是恋爱焦虑或选择单身的根源,在个体对单身现象的多元化阐释背后,其实是大多数年轻人难以摆脱的穷忙生活。他们在这样的困境中既没有了解他人、相互磨合的耐心和时间,也缺少足以支付恋爱花销的金钱。正如日本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在其书《低欲望社会》里提到的,日本年轻世代正变得不愿意再背负风险,晚婚化、少子化,丧失物欲、成功欲,消费意愿低迷。

为什么剩女贵族剩男狗?

如上所述,多元价值的选择背后是经济上的无奈。但是并非所有的单身,姿势都是一样的,比如剩女与单身汉面临的就是不同的具体问题。

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_第4张图片

在中国,城市是剩女的高发区,而农村则是单身汉的集中地: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大龄未婚群体中,男女的城乡和受教育程度呈两极分化趋势,男女存在“错位”。数据显示,大龄未婚女性绝大部分集中在城镇(92.5%),城镇大龄未婚女性中受教育程度在大学专科以上的比重达到81.1%。而大龄未婚男性更多地集中在农村,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比重达53.7%。

——北京晨报《北京大龄未婚男女比例6:5 超9成女性集中在城镇》

英国广播公司BBC曾经用镜头探究过日本的单身潮,单身男爱藏身家宅,单身女则遍布于职场:

日本一部分适婚男性宅在家中,与他们的电子情人互动,享用它们虚拟的可爱乖巧与顺从。镜头切换到日本的另一部分适婚女性,她们则奋战在职场,凭自己的努力赢得人生,谈到结婚,她们笑着说,男人们都被妈妈宠坏了。

——凤凰网《中国单身人口超2亿,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这么看来,在一个社会的婚姻市场中剩下的,总是那些“优秀的女人”和“没用的男人”。有专家解释,新女性在公共领域中的崛起的确使单身普遍化成为必然:

在人类社会中,家庭最原始和最重要的是经济功能。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工作收入使她们更有能力负担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像过去那样必须附身于一个家庭才能生存。如此一来,当家庭产生的最大意义消失后,这一社会单元本身的存在就岌岌可危了。

——克里南伯格《单身社会》

而另一方面,女人对婚姻的物质期待与现实不符,成为了婚姻难成的直接导因之一:

珍爱网发布的《2016 年单身人群现状系列报告第三期》显示,随着物质经济发展,女性对男方的经济要求也水涨船高,超八成单身女性认为5000元是男性收入的起点。其中,67.06%的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在 5000-10000元,25.02%的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过万元。……相比之下,男性对于女性的收入要求普遍较低, 80%的单身男性表示对方收入低于 5000 也可以接受。

——中国基金报《中国正面临第四次单身潮:深圳女性要求男方月入1.6万》

但这些也只是表象,“无用”男性的淘汰并非女性的崛起造成,男女梯度婚姻的背后其实是重男轻女的性别秩序。

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_第5张图片

图片来源:日剧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首先,重男轻女让不少女孩在未出生时就已被残忍地剥夺了生存权,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了:

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_第6张图片

联合国认定的正常性别比范围是102-107,不在此范围内则为异常

而那些“活下来”了的女性同样不得不在受教育、职场、财产分配和政治参与上遭遇不平等

●  就业不平等。不论是劳动参与率,还是工资水平,女性均低于男性。中国女性在工作面试中常被雇主问到“多大了”“结婚没结婚”“有没有孩子”等问题。而且,女性在就业和晋升过程中都受到限制,在经济参与领域”担任高级管理岗位”的男女比例为83:17。

●  经济不平等。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70%的女性为购买婚房做了贡献,但仅30%的婚房登记了女性的名字。 在农村,每5个农村妇女就有1个没有土地,该比例约为无地男性比例的两倍。

●  政治权力不平等。中国女性进入政治决策领域的比例比男性低得多:人民代表大会中男女比例为76:24;在部长级领导中的男女比例为88:12。

——土逗公社《3000万男性单身,都是性别不平等惹的祸》

因而,通过婚姻获得更多的资源,成为了女性不得不选择的一种生存策略,最终,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秩序在男女社会经济权利不平等的逻辑中被再生产,而人被分成三六九等:

在90%以上的家庭里男方学历不低于女方。男高女低的梯度匹配结构导致许多高学历女性成为剩女。很多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想保持单身,是因为不想放弃个人发展的机会,也不想为了结婚而勉强配对。因此出现了一种说法:“一流男人找二流女人,二流男人找三流女人,三流男人找四流女人,剩下的就只有一流女人和四流男人。如果你是剩女,你就是一流女人”。按上述这些信息的逻辑说来,城市剩男的问题被外地女性所缓解,但却使农村留下过多剩男;但城市剩女却因男尊女卑的梯度匹配结构而产生。

——转角国际《城市“剩女”时代:中国单身女性的苦衷》

单身的你,已经成功引起了组织注意,但…

随单身现象出现的,是中国特色逼婚与21世纪最有创意的发明之一——相亲角。各种关于相亲角奇葩见闻的报道早已屡见不鲜。为了子女婚姻问题着急上火的中国父母,聚集于公共场所,通过摆摊设点展示子女的条件和对相亲对象的要求,试图为儿女寻找满意的配偶。

根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超过七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有3%的青年甚至还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被父母逼婚了。

同时,单身也被形容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了组织的注意。最近,团团也开始“操心”年轻人的婚恋问题:

(共青团中央常务书记)贺军科表示,大龄未婚是中国青年迫切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此,共青团将通过媒体和各组织开展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联合社会青年组织多开展便于青年交往的活动,并协调和推动司法部门来规范婚介服务,从而帮助青年人找到合适伴侣。

——新华社《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2017年9月4日,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级团组织要结合青年特点开展服务和引导工作,通过线上咨询、婚恋讲堂、面对面沟通等多种方式,帮助青年解除思想压力和心理困惑,提高青年社会融入、情绪管理、情感经营能力,引导青年端正择偶观念和家庭观念。

——新华社《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

然而一切婚恋观与压力情绪上的引导很难动摇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也就是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与以及婚恋关系的商品化。当性别不平等与阶级不平等交织在一起,所有的爱情都待价而沽,而受损的将是所有人。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要花钱买、没有什么不能卖的商品化社会里,在这样一个缺少性别平等的父权社会里,我们就算办再多婚恋平台、再怎么鼓励青年勇敢爱,都只是缘木求鱼。

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_第7张图片

图片来源:日剧《最完美的离婚》

作者:迟恩 沙捞越

编辑:大蘑菇

美编:黄山

土逗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身没有那么容易,社会也有它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