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和太极拳——简单三步抓牢适合你的读物

章鱼和太极拳——简单三步抓牢适合你的读物_第1张图片
外练精骨皮,内练一口气

灵秋草在微信上问我怎样选择读物,我试着回想并记录在案。看了此文,不妨也留下您的选择方法,交流一下。

读书这件事有功利的成分在里面,也有兴趣的成分,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对考试时效益为先,平时以兴趣为主。因此选择的范围跟用途有关。没有迫在眉睫的用途就可以宽泛一些,有立马的用途就先拣葵花宝典开练。

怎样挑选葵花宝典要根据具体用途来,没法一概而论。接下来就说说没有明确目的的持续阅读需要怎样挑选并抓牢有益的读物。

首先需要盘点。遵循以下三个关键词:need、want、could

·need——想多了解哪方面知识,或者多补充什么想法,或者验证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评论。因为基于缺乏,所以视作需要。

·want——想成为什么人,或者对什么好奇,或者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求索意识强烈。缺乏的程度更甚,到了饥渴的程度,所以视作想要。

·could——书再好看不进去也是白搭。所以盘点自身状况里很重要的一点是看看自己能接得住哪些招。

这里有个误区选择简单是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但年轻人往往不擅长选择。一边鄙视简单,一边选择简单,而且选下来的简单往往矫情。可能是矫情的简单既看得懂,又让人觉得还不那么简单吧!说到底还是不明白深入才能浅出的道理,不认为简单的才是最好的。

比如看一点历史相关的书籍是常为人所推崇的事,一上手就是《二十四史》,可能就太过艰深。《东周列国志》就很好看,因为文字简单明白、八卦很多、揭示人性。对于非历史专业人士的普通人,看历史的主要作用不就是了解人性,培养大局观吗?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张鸣的《重说中国近代史》、陈舜臣的《中国的历史》,都是非常简单而有深意,经得起一品再品的读物。如果能早一点明白:真正的大家都是深入而浅出的,会不会释然一点,有利于更好地去选择?

其次需要浅尝。看看选择的书对不对胃口,能不能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判断有没有必要继续成体系地读下去。有一种筛选读物的方法是根据所看并认可的书,看它的参考书目,逐步扩大范围。

最后需要吐纳。吐是总结、运用,纳是消化、吸收和进一步探求。把书上看来的东西做一个总结,看了这本书之后知道了些什么,有的是耳目一新,有的是跟以前所知的不同,甚至有的是大跌眼镜的八卦。看来的东西有的可以马上用到,有的可以联系碰到的一些事让人浮想联翩,有的一时没什么用,但的确非常精妙,揣摩作者的思维能让读书人的思维有进步和提高。再有甚者,让人如骨在哽,不吐不快的,就赶紧坐下来把感想写下来,这是一种输出,正是对知识、观点的巩固和提高。

盘点、浅尝和吐纳的过程,有点像打太极拳,“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又有些像章鱼,感觉到自己饿了就伸出触须四处探求,抓到合适的东西就拿到嘴里猛嚼,不合适的吐掉,好吃的吞掉。

正如太极拳的招式是向四面八方的,章鱼的触须也会伸向四面八方,跟读书这件事不谋而合。我以前有个马原老师叫张苗夫,时隔多年我除了记得他名字,还记得他曾经总结过的一句关于读书的话,叫做“乱七八糟地读书,不读乱七八糟的书”,这么多年我的确是这么干的。保持灵动,保持open,保持向四面八方伸出敏感的触须/手脚/天线,才能探求并抓牢适合自己的读物,让自己获得读书的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章鱼和太极拳——简单三步抓牢适合你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