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故人来
百度百科:
《似是故人来》是林夕作词,罗大佑作曲,中国香港女歌手梅艳芳演唱的一首粤语歌曲。所属专辑《The Legend Of Pop Queen Part I》。于1992年10月发行。
这首歌曲是1990年度电影《双镯》的主题曲,并获得第十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1991年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最佳中文(流行)歌词奖,199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似是故人来》这首歌,转眼快三十年啦,真的是唱着它长大,听着它变老,近段时间我反复在听钟明秋版本的,越听更喜欢啦,听时,脑海里的画面浮现不断,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难以言表。正如似是故人来,就这几字就很有画面感,就会让人进入联想翩翩之中,难以自己。我们在闲的时候,脑海里想的可能90%都是人与人的关系,似是故人来,故人带你跌进年月的深渊,正如歌词写的“望明月远远,想象你幽怨……”,荡气回肠,缠绵百转。
单单这个首歌的名字,就耐人寻味,似曾相识,又,飘渺无踪,那么惊喜着,那么盼望着,那么失落着,真是无边无际……
随着旋律到歌词:“同是过路,同造过梦,本应是一对。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看似平平淡淡的第一段,就说透了人生中的遗憾,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的,总是最好的,简简单单就能把人带入到无尽的哀伤当中,心不一处,也许同样的故事,时而你会会心一笑,时而你会泪眼模糊,听着唱着,心就会自然地流露,歌词里讲的是他说的也是你……
太多的语言不能表达那个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用心去吟唱,一阵阵的感动,緾结了然心间,为何世间太多的美好与遗憾同在?
歌词每一段都是神来之笔,限于自己写作水平,感觉感受说再多,也只会局限了别人的美好,各位看官还是听歌吧。
如果你也有感触,欢迎留言分享。
以下内容是《似是故人来》的三个版本㰤唱的链接和四个不同高人的评论,继续看下去,一定让你再次荡气回肠,心不一处。
1999年梅艳芳回祖籍广西深情演唱《似是故人来》
梅艳芳《似是故人来》现场版,经典再现!
梅艳芳《似是故人来》经典演唱会绝版
以下高人的评论
01 歌词中的神品——论林夕的《似是故人来》
——缪人凤
一般论歌词,免不了要说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等,其实这些都是不重要的。作者反映的是其当时的创作情绪,而论者反映的也只是论者本身的情绪,就象诗无达诂一样,歌词如果有一个标准解说版,那么这不但不是该词的成功,反而是其失败之处,因为这限制了该词的覆盖范围。歌词是一种艺术,一定程度上的模糊与似是而非是必须的,而对歌词的解读也一样。所以我下面对《似是故人来》的解读也只反映我自己的理解,并不想,事实上也不可能成为一种标准解读。
该词创作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语言的典雅隽永。全词除了中间过度段之外共有四段,结构基本一样,对仗也相当工整,用词浅白而典雅,每段分别押韵,这使得歌词易合音律,易于传唱,而又在畅晓明白中不失典雅,如同前人形容李后主的词“蓬服乱头,不掩国色”。
其二则在其描述的情感的丰富性,有懵懂之爱,猜疑之爱,热烈之爱,有离情别愁,有无奈与缠结,包含了人生各阶段的多种情感,这在其它歌词中是很难见得到的。
其三则是词句中名言警句不段,而又十分的贴切自然,毫无堆砌之感。相较于其它歌词,这首词中这一点尤其突出。
其四则是在于描述的完整性,人生各阶段的情感都被准确提炼,这要在一首短短的歌词中做到,非有神来之笔不可。
下面尝试就歌词本身作一下情景模拟,以有助于理解。
第一段:
同是过路,同造过梦,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一对少年男女(设想成男男或女女也可)同在异乡,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共同编织过很多未来的梦,感情真挚而自然。忽然某一天,在懵懂不觉中天各一方,以后双方各自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但放眼四周,却找不到最能拔动自己心弦的那一个,然而日子还是因循而过。
该段末名最为出彩。“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这句语话直追龚自珍的“千古知音汉武帝,人难再得始为佳”,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如此而已,可又仅仅是如此吗?
“登对”在粤语中是搬配的意思,本意来自古汉语。
第二段: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前事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
伤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
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那一天,我突然遇见了你,是你吗?我正在做当年你最喜欢的事,堵物思人,旧人故事,你能想起吗?或许我身边有个他,你身边也有个她,而我这时突然明白,最能让我畅开心怀的不就是只有你吗?我之所思是否是君之所思,真恨苍天弄人,但我绝不甘心。
该段末句使得感情转为炽热。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过渡段,点出题意。该段作者巧妙在运用叠字,创造了一个凄美的欲罢不能,欲语还休意境,突出了全词的基调。
第三段:
何日再追,何地再聚,说今夜真暖。
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像你幽怨。
我们终于如愿以偿了,但一解相思之苦后,天意还是不能对抗,只能期望将来能有一天重温今日欢情。这一天能到来吗?以后你就是我生命的全部,刹那光彩就是用余生来交换也不可惜。
该段末句极为精彩。表面上看写的只是情人被迫分开的幽怨,但实际上人生谁不是经历了某一阶段之后,只能在岁月的深渊中沉沦,只有远远的明月能给自己带来一丝慰藉。
第四段: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
离别以前,未知相对,当日那麼好。
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祗恨看不到。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祗恨看不到。
你离我而去,我的世界已不存在。没经过生离死别,真想不到当初平淡的日子是那么美好。真想与你执手到老,但还是不得不分开,双双对对的日子待来生吧。
该段第三句看上去极为平淡,但就这平常的语句,短短的几个字就写尽了人生的不甘、无奈与缠结,“执子之手”是不甘,“却又分手”是无奈,“爱得有还无”是缠结。
该词作者林夕号称词神,的确名下无虚。但我想就是让林夕再来写一首,也决计达不到这个水准,这就同李广在紧张中射虎,矢没巨石中,以后却再也射不出这种力量一样。词神的神作也只能是在特定状态下,因缘际会中妙手偶得而成。词神尚且如此,他人就更不足道了,我看过《似是故人来》的国语版和闽南语版,相较于林大神的词,差距不可以以道理计,国语版稍好,勉强及格,而闽南语版只能算渣。
该首歌的原唱者是梅艳芳,她在多个场合唱这首歌是微笑着的,凄婉的歌用微笑的态度去唱,这正反映了她对歌词的独到领会:人生大低如此,何妨微笑面对。
02 评论《似是故人来》
——越残酷,越美丽
梅艳芳的粤语歌《似是故人来》,由罗大佑作曲,林夕作词,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粤语歌,没有之一。
很多年前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刷微博的时候,随便点了播放,哪料刚开口就被她惊艳到。
“同是过路,同做过梦/本应是一对/人在少年,梦中不觉/醒后要归去”
这开头,夸张点说,有点像《红楼梦》。开辟鸿蒙,谁为情种?警幻仙子带宝玉游太虚幻境,终究不过是一场梦。美好的感情从少年开始,像在梦中,可是醒后要归去,这是通篇的基调。
“三餐一宿,也共一双/到底会是谁/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有人说到,夫妻不过是一个锅里吃饭,一个被窝里放屁。三餐一宿共一双,说得就是天长日久的陪伴。再纯洁再美好的感情,都要落地。人啊,偏偏是爱怀念的动物,失去的总是最好的。“登对”这个词粤语中常用,北方很少见,放在这首粤语歌里很合适。
“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前世故人,忘忧的你/可曾记得起/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
歌唱演员,既要唱,又要演。林夕将演戏的人和看戏的人写得放佛已经看到了眉眼。这一段我最喜欢的还是“欢喜伤悲,老病生死,说不上传奇”。这句话说得特别冷酷,因为这是真相,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人生乏善可陈,生老病死的轮回而已,像历史中的尘埃,渺小无痕。听到这句,甚是凄凉。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这出戏已经发展到了分离的时刻。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分开,天意?断肠两句有古诗词的韵味,唱出来更是优美婉转。似是故人来,点题。
“何日再聚,何地再醉/说今夜真美/无份有缘,回忆不断/生命却苦短/一种相思,两段苦恋/半生说没完/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象你忧郁”
也许我们的缘分更多地只能在回忆里,过了今夜,又要分离。如泣如诉,说不完我对你的深情,只能由明月寄托我的相思。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
听歌的时候,我想象眼前有个舞台,我在黑暗中看台上翩翩的舞者。她一袭白裙,时而腾空,时而匍匐,我的爱人,你在何方?风雨交加的夜晚,放佛听到了你的脚步声……
“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离别以前/未知相对当日那么好/执子之手却又分手/爱得有还无/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
人生有起有落,此时已是暮年。想起年轻时的往事,真真觉得你是那么好。爱得有还无,这就是爱情带给我们的感受。我想等我走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一定不会再让你走,一定会和你在一起,只恨的是,这辈子,已看不到这样的结局。 这首歌词、曲、演唱都是极品。曾经看过梅艳芳的采访,她说她回想起来最好的一段感情还是初恋。正如这首歌里的“人在少年”。梅艳芳终生未嫁,在自己最后一次演唱会上,她穿上婚纱,问歌迷“我穿婚纱好看吗?”台下说好看。她说“错过时间了。”她的歌如人生,人生如歌。
断臂的维纳斯最美,越残酷,越美丽。这首歌唱的就是未完成,未完成便一直留有期待。曾经想以今时的我回到过去,肯定会有不一样的选择,但没有过去,怎会有今时的我?所谓故人,只是回忆。
03 《似是故人来》
《似是故人来》是一篇优秀的词作,也是一篇优秀的音乐作品,它要远远高于同类情歌并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构筑了许多充满想象以及爱情里面的爱别离的愁绪意象。
首先,这首歌最大的魅力,在于歌名,“似是故人来”,一个“似”字,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充满无限可能,这个意象,同中国一些离愁诗词的情绪描写,异曲同工,“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夜深风竹敲秋韵,梦又不成灯又烬”,这是分手已久,别离经年之后,触景仍会生发的一段情感,他来了吗?他没有来。他没有来,他是否曾经来过?
这种离愁别绪,在米兰 昆德拉的《慢》里面,也有类似描写,我们脚步越快,是否就可以把回忆落在后面,并非,或许反而在“慢”中,我们的回忆会慢慢被遗忘,并且被改变。“刻奇”或者“媚俗”,我们自我情感的走向,会是如何,在《似是故人来》也有这样的意象与思索。
“在年月深渊,望明月远远,想象你幽怨”,这种情感,究竟是对方是否也在幽怨,还是自我的“刻奇”生发,我们不得而知,但若是对方也如此,那么我们的这段情感,更可以因有着两地相隔,情发一处的美好,而更加令人愁肠百转,千唱百叹。
《似是故人来》的另一重感情意象,在于构筑了一种戏剧的间离效果,“台下你望台上我做,你想做的戏。” “恨台上卿卿或台下我我,不是我跟你。”爱情中你我不分,我唱念做打,都是你的影子,我的愁肠百转,也折射着你,我们一同看过去,时过境迁,卿卿我我,不再是我和你,但是那触景生发的,还是我和你的回忆。这种间离效果,因其明了与看透,却又沉陷不出,而令人更加感叹爱情的魔力。
“十年后双双,万年后对对,只恨看不到”,《似是故人来》里面,“恨”字有两处,一是当时爱情里面的“做戏”,爱情的戏剧过程,当下当时就恨看不到;二是想象未来,若有人同我俩一样的经历,或许会成双成对,但是我们生不逢时,也已然看不到。这种“恨”并无怒意,反而有一种释然后的惆怅。
这首歌的魅力,不仅在于词曲的精致婉转,似是而非,解愁肠又陷苦恋,还在于演绎者的个人魅力,梅姑的个人魅力与舞台生命,以及动人的中性低沉嗓音,赋予了它更多的释怀与喟叹,使它没有陷入恨意,也没有过分自我,令人回味无穷。
而我想,能够写出《似是故人来》的林夕是幸运的,因为这种感触,未曾真心喜欢过一个人,不能感知,而我们若曾经真正的真心喜欢过一个人,我们便是幸福的。
04 评论《似是故人来》
首先说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和演唱者,这三个名字亮出来基本上就是精品的保障啦。
再说这首歌的背景,它是电影《双镯》的主题歌。剧情简介:
《双镯》改编于陆昭环同名小说作品,由黄玉珊导演,陈德容、刘小慧、郭晋安、陶大宇主演。少女惠花(陈德容饰)及秀姑(刘小慧饰)自小一起长大,情同姊妹。惠花因对乡中的童婚制度及异性产生恐惧,不自觉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秀姑身上。二人在妈祖庙内结为姐妹夫妻,互换手镯为盟。秀姑以为是闹著玩,惠花却一心想与秀长相厮守。
秀姑出嫁,惠花对秀姑的恋慕更为沉迷,秀姑渐感不安。惠花被逼下嫁富户大雄后,竟向丈夫提出离婚,逃回母家。而秀姑自婚后已逐渐适应婚姻生活,对丈夫阿光(郭晋安饰)产生情愫,表现日趋亲昵。阿光申请外调特区工作获准,拟偕秀姑同行;惠花竟欲刺死秀姑然后自杀,下手之际忽闻秀姑已有身孕。惠花如梦初醒,不再向对方下手,自己却独自走上不归路。
(插播下:刘小慧也出过专辑,估计听过的……咳咳咳,都和我一样上了年纪的。)
--------- 背景交代完,不太华丽的分割线 ---------
先说歌词的行文。由于罗大佑的这首曲风走中国传统路线(再加上电影的剧情背景),因此林夕的词也走传统路线,运用大量的对仗、骈文、叠字的手法,文笔优美而又行云流水。难能可贵的全文没有任何做作和晦涩的引经据典,而只是使用略带文雅但又不失生活气息的语句,谁都听得懂而且听到心里去。仿佛一个老人在略带微笑、略带伤感的向你娓娓道来一桩陈年往事,你波澜不惊的听完,却惊觉脸上已经写满泪水。
再说歌词的情节。
第一节:
同是过路 同造过梦 本应是一对
人在少年 梦中不觉 醒後要归去
三餐一宿 也共一双 到底会是谁
但凡未得到 但凡是过去 总是最登对
少男少女(或者《双镯》中是少女少女)之间的情絮总是在不知不觉间油然而生,一起走过的路、一起编织的梦,在那一瞬间只觉得天造地设本应一对。然而,梦中醒来终究是回归到无奈的现实——三餐一宿朝夕相处的人是谁?终究不会是你。而对现实的无奈,却更加怀念曾经的往昔。
佛家说,得不到、放不下,执着总是最苦的!开局很朴实无华的一小段,已经把这种大智慧说透了。
第二节:
台下你望 台上我做 你想做的戏
前事故人 忘忧的你 可曾记得起
欢喜伤悲 老病生死 说不上传奇
恨台上卿卿 或台下我我 不是我跟你
生活的节奏驱赶着我们前行。你有你的世界,我有我的舞台。这里的舞台不是指戏剧,而是生活的圈子。我在我的舞台上演绎着你想要的那场戏,然而让我牵挂的前事、故人,另一个世界中的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可能天天相见,却始终是在两个平行的世界中,可望而不可即。在你我的世界中,别人演绎着种种卿卿我我,也许你我无数次的想象着如果是我们的话会如何?但这也只能是心中的憾和恨。
所谓“人生如戏戏如梦”,在川流不息的俗世中孤独的怀念着前事故人,不像昨夜的一场梦么?佛陀在菩提树下参透禅机、勘破红尘,不就是看懂了这些悲欢离合?只可惜,我等凡夫俗子只能在一场一场戏、一场一场梦中不断的演绎而感伤着。
过门:
俗尘渺渺 天意茫茫 将你共我分开
断肠字点点 风雨声连连 似是故人来
世事难料、天意难违,有缘相会却无缘相伴,唯有窗外的风雨声和眼前的断肠字。见字如面,故人却不再重来。似是故人来一句,关键在“似”——那种发自内心的渴望却只能是痴痴的盼望,明知故人不再来却将仍不肯放下渺茫的希望;关键在“来”——故人已不可能再来,而心中的故人自从住在了心里,就不曾再离开。
第三节:
何日再醉 何地再聚 说今夜真暖
无份有缘 回忆不断 生命却苦短
一种相思 两段苦恋 半生说没完
在年月深渊 望明月远远 想像你幽怨
那年在一起相拥取暖,即便是冰冷的世界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温度,可惜分别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共话当年的小温暖了。生命有限、思念却不灭,我们都在年月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而不得解脱,但即便如此,也有你像一轮明月一样在黑暗中给我一丝希望——虽然这点希望是如此的黯淡和遥远。不知此刻的你,是否和我一样黯然幽怨?
第四节:
留下你 或留下我 在世间上终老
离别以前 未知相对 当日那么好
执子之手 却又分手 爱得有还无
十年后双双 万年后对对 只恨看不到
生命总有终点,最终总是留下你或留下我孤独终老。执子之手的下一句本应是与子偕老,但却只能是无奈分手,随着岁月的流逝,感情已经不再炽烈但却深入骨髓,爱与憾渐渐变成像呼吸一样的习惯,最终化成“只恨看不到”的一声叹息。
最后讲一个小故事——
一对恩爱夫妻聊到了死亡的话题,妻子问:如果有一天死亡终将我们分开,你是希望你先死还是我先死?
丈夫想了一下说:我希望是你先死。
妻子不禁有点愠怒:你不是说像我爱你一样深深爱着我?为什么期望我先死?
丈夫淡淡的说:我只是不想你留在这世上忍受没有我的孤独和思念的痛苦。
PS,一首好歌总是拨动听者的心弦,只不过每个人被感动的词句和旋律可能不同——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从题主喜欢的两句歌词来看,题主还是青春年少哟。过段时间看看自己的来时路,再听听这首《似是故人来》,令人感动的句子也许会从“醒后要归去”、到“似是故人来”、到“望明月远远”、再到“爱的有还无”,那时候的你也不会再在意这首词到底是什么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