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学习心得

最近熊猫书院连续看的几本书都是关于时间管理的,如《奇特的一生》介绍了柳比歇夫创造性的时间记录方法及其用意。《精要主义》强调了"更少,但要更好","less is more"的生活,工作态度。在《从容的活法》里对当下的判断和对仪式感的重视都是现代人要注意的。

曾经在007er作业中也阅读过战友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当时也看到了番茄钟还有GTD时间管理方法,但是并没有做进一步的了解。结合最近的阅读和思考,发现时间管理还真是需要钻研和持之以恒的实践。

时间管理是治疗拖延症的大杀器。我们内心都有自我和感受的存在。自我就是要完成任务的决心,感受就是制约任务完成的心情。自我要实现目标,引导时间进度顺利进行。感受是要体现当时所处状态,成为自我前进的障碍。因此自我总是受到感受的各种羁绊。只有让我们的自我和感受始终处于同一前进的方向,我们才能有效进行时间管理。

在对于时间的理解上存在着两种谬论,第一种是我们认为在将来会有比现在更多的时间。比如,“我这个周末/国庆长假/春节要去/做……”。我们都有想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我们意识中今后总会比现在要有空些,现在顾不上的事都留到以后去操心。

第二种就是我们认为时间可以节约或者存储起来。比如,“我没有时间……”。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事实上,每个人每天都有等量的24个小时(且每天的时间不能储存)。如果我们用2小时去刷朋友圈或者微博,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用这2小时去做其他事情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如果能像柳比歇夫每天做日结,记录自己的时间分配,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时间浪费的情况,比如说浪费在什么事情上,浪费了多少时间,浪费时间对当天工作,生活或者学习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总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会分散我们本来就欠缺的专注力,使我们从重要的事情中分心。另一方面,“等有空了,我想去……”这种类似的话不断重复,但是最终愿望清单上始终没有被移除去。我们每天真的很忙吗?我们就没有一点儿空余的时间吗?不管是哪种情况,结果都是一样的,该做的事做不完,不该做的事也没好。“忙茫盲”就是科技发展助攻的现代社会衍生状态。

我们真的做不到合理安排时间吗?其实如果能够分清主次,不受紧迫感驱使,我们的时间管理不至于低效成渣。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按照轻重缓急来安排代办事情的级别。比方说,电话响了,我们就会马上关注。但是,很有可能我们接听的并不重要甚至是不必要的骚扰(如中介向你推销房子,而你根本没有需求)。另外有些事情不紧急,却十分重要,包括与孩子相处、与伴侣沟通、阅读有价值的书等等。这样一来,拖延症的原因可能就在于"事一直就在那儿,想做的时候去做吧"。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要训练赋予重要的事情紧迫感,而不是在看似紧急却没那么重要的事情上耽搁过久。

总的来说,时间管理的学问也好,实践也好,都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实践。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管理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