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西部》读书随笔| 与其“诅咒”,不如包容

在西部,就是这样,很多有才气、有天赋的西部女子,年轻时,都有梦想,心气都很高,嫁人之后,却被生活、环境及诸多因素磨砺得变了样,不仅相貌变老了,心也变混沌了,不再敏感了,不再浪漫了,也没了梦想,最终,都没有走出她们的命运,碌碌一生。没办法,在那种环境里,由不得你不变的。那种命运的大力,谁也挡不住,很多女子曾经都是杜鹃,但啼血鸣叫了几声之后,最终还是认命了,甘心做了老母鸡。一个弱女子,在那股浑浊的大力中,也根本走不出变成俗婆娘的命运。这一切,我的感受很深,在《白虎关》里也写得比较多。兰兰历尽沧桑后的诸多心理描写,就是我面对西部女性及其命运时的思考。在西部,很多女人一但嫁人,就定格了一生,对她们,我寄予了很深的同情,但却是无可奈何的。所以,每每念及,总是感慨不已。

——摘自《一个人的西部》 雪漠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个人的西部》读书随笔| 与其“诅咒”,不如包容_第1张图片
钟鼎小朋友


最近,我去车场练车时遇见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许多人总会在闲暇之时来猜我是不是已婚人士。一位和我父亲差不多大的阿叔猜都不猜就直接说到:“不用猜了,像她们这个年龄的女性应该都结婚了,在这个男多女少的时代,女性是很抢手的。”先不说这位阿叔说的对不对,但是他说的定然是一种现象。什么现象?他生命中出现的现象,他所在环境的现象。这位阿叔的看法定然不会超过他的心和世界,所以从他的眼界来看世界的话,他是没错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女儿注定是别人家的人,养儿子才能防老。因为有了这种观念,所以在农业时代,人们会拼命的生儿子,生不出儿子的人是没有安全感的。我相信这种说法不单单是在广东,在中国大部分的地区都有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农业时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了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男性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也会比女性大。在农业时代的女性,大多数都是在男性的意识指挥下去生活,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旦结了婚就真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不可否认的是农业时代对我们的影响确实很大,至今为止,在德庆老家的许多人的思维方式依旧停留在了农业时代。有的时候真的不能怪他们的思维反应的太慢,或许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太快,在德庆老家,我总是能从细微处嗅到中国的传统思想,甚至包括了“三从四德”之类的。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人的命运似乎是被注定的,注定了你的一生中只能有一种活法。每个人都必须要非常务实的活着,如果你的选择中不是为了一日三餐而活着的话,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你就是个异类。只是在这个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等等的差异让我们成为了彼此眼中的异类。

所以用传统的思维来看待现代生活中那些活到二十多岁还不结婚生子的人,他们就是异类。城市越大,晚婚的现象就会越普遍。男性和女性都有晚婚和不婚的理由。之前有位朋友告诉我,在这个时代,婚姻只不过是一种合作关系。只是因为在彼此的生命中出现了一种需要,所以才产生了一种合作关系。如果外界的条件发生了改变,彼此之间不再需要这种合作关系的话,大家自然而然就不会把结婚作为一种头大大事来对待了。更多的人也会选择等到自己沉淀后,才会用心来经营自己家庭与生活。

其实我说的也是一种现象,我身边看到的一种现象,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当然,我的身边大多数的人也都是选择在正常的年龄下结婚的,毕竟我们骨子里或多或少都保有着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传统思想,我们才会注定有传统的命运。

选择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权利,选择结婚也好,选择不结婚也罢,这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对于他人的人生选择,我们除了能给到一点别人需要的帮助之外,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对他人给予一份祝福。在大多数的时候,人很难包容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这个跟人的好坏没有必然的关系,这个是人性的表现。所以,我们不要总拿着自己的观念和信仰去撬开别人的世界,别人的心,选择了婚姻并不意味着一定就是坟墓,选择不结婚也并不意味着你就会自由。生活是自己的,活出怎样的人生归根而言是自己的事情,生命的质量如何关键是在于你活着的状态。看到别人的选择,我们不要总去做一个带着高帽子的巫婆,秉持着自己的观念去“诅咒”他人,我们的“诅咒”是无意义的。更多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用一颗包容的心给予他人一份好心情。如果未来别人需要你的帮助,请你依旧不失大侠的风范,情义于江湖。

在我看来,一个人最难改变的是观念。我们每个人都有固化的思维,我们总会把眼镜看到的世界认为是别人眼里的世界。正因如此,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就会上演不同的爱恨情仇的故事。此刻即将进入深夜的11点,我如果打电话给美国的朋友告诉他,此刻有一轮明月高挂在天上,美国的月亮是不是一样的圆时,他或许会告诉我,让我早点休息,他正在准备午餐。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都是如此,何况我们每个人的主观世界呢?且包容,且祝福。

写于2018年6月1日广州帽峰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西部》读书随笔| 与其“诅咒”,不如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