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意识到本题做法必然是定义一个玄学的比较顺序,然后整个序列sort一波即可,所以我没敢直接写。毕竟自己遇到这种题目就出现问题,而且在思考的半小时中也没有搜刮到合理的贪心方法和证明(实际上只是因为我忘记以前写过的这类贪心该如何证明,估计是被上次ACM镜像赛上的有一题恶心到了)。最后没办法只好在敲好随机化之后,去敲第三题了(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对的,第三题异常水)。
最后的时候我尴尬地发现随机化部分不需要高精。而且由于第一次敲高精除感觉出了点问题。所以最后只水了40分。
这一题出的问题感觉比较难避免吧。既然知道自己已经想不到暴力就应该稳住部分分,结果好高骛远敲了高精。不应该啊。
对于 n≤10 的数据,我们采用全排列暴力,时间复杂度 O(n⋅n!) 。
【探索本条线路获得物品:随机化】通过利用上述暴力程序进行对拍,我们会发现对于当前的数据,构成最优解的序列非常多。这点是随机化60分的基础。
对于 n≤20 的数据,我们采用状态压缩dp,时间复杂度为 O(n⋅2n) 。具体实现是用二进制表示第i个大臣是否在目前序列中,得到转移方程式:
/* 40分 状压dp写法 */
static const int S=20;
long long sum[1<1<#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pair<int,int> s[S+5];
int main(){
int n;
scanf("%d",&n);
if(n>20)exit(0);
for(int i=0;i<=n;i++)
scanf("%d %d",&s[i].fi,&s[i].se);
for(int k=0;k<(1<0].fi;
for(int i=0;iif(k>>i&1)sum[k]*=s[i+1].fi;
}
clear(dp,0x3f);
int Allset=(1<1;
dp[0]=0;
for(int k=0;k<(1<1;k++)
for(int i=0;iif(!(k>>i&1))dp[k|1<1<1].se));
cout<
接下来还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性质:
说的深入点,就是对于两个相近元素的交换,只会对小范围内的最优解产生影响。根据这点有两种思路方向:
正解的思路基于相邻交叉排序策略:
本题的结论是为了 {a,b} 顺序更优,有 l[a]⋅r[a]<l[b]⋅r[b] 。下面有两种均不严谨(均没有考虑向下取整这一条件——虽然即使不考虑也不会有问题。当然跪求大神严谨证明)的证法:
证法1(相邻交叉排序策略):设在中间序列中取出 a,b ,此时前面序列 T=∏posi=1l[i] 。为了使得 {a,b} 的顺序比 {b,a} 优,有:
由于保证 l[i],r[i](i∈[1,n])>0 ,所以上述式子就化简为比较 T×(l[a]⋅r[a]) 与 T×(l[b]⋅r[b]) 的大小。易知为了满足最优,必须有 l[a]⋅r[a]<l[b]⋅r[b] 。命题得证。
证法2(意识流证法):显然,所有人的左手权值积是固定的,我们考虑最后一个元素的情况。为了使它为最优解,必然有 ⌊∏ni=0l[i]l[n]⋅r[n]⌋ 最小。同理对于 [1,i] 中的第i位,我们也类比如上证法。于是我们就按照 l[i]⋅r[i] 排序即可。
好像两者乘积最大并不一定放在最后,但是我们根据上述打表内容,可以说将乘积最大的放在最后一定是最优解中的一种情况。于是命题得证。
之后根据数据大小以及60分处的提示,我们意识到要进行高精计算。对于高精除部分,如果是高精之间转化,则可以考虑采用二分答案实现;但是注意到数据大小为 ai≤104 ,如果是用万进制实现的高精度,我们可以实现高精与低精之间的运算。
最后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n2) 。
Co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har str[1005];
struct BigInt{
static const int M=1005,P=10000;
#define clear(x,val) memset(x,val,sizeof(x))
int num[M],len;
BigInt(){clear(num,0),len=1;}
void print(){
printf("%d",num[len-1]);
for(int i=len-2;i>=0;i--)printf("%04d",num[i]);
putchar('\n');
}
bool operator < (const BigInt &cmp)const{
if(len!=cmp.len)return lenfor(int i=len-1;i>=0;i--)
if(num[i]!=cmp.num[i])return num[i]return false;
}
BigInt operator + (const int &p){
BigInt B;B=*this;
B.num[0]+=p;
int step=0;
while(B.num[step]>=P){
B.num[step+1]++;
B.num[step]-=P;
++step;
}
while(B.num[B.len])++B.len;
return B;
}
BigInt operator * (const int &p){
BigInt B;
B.len=len;
for(int i=0;iif(B.num[i]>=P){
B.num[i+1]+=B.num[i]/P;
B.num[i]%=P;
}
}
while(B.num[B.len])++B.len;
return B;
}
BigInt operator / (const int &p){
BigInt B=*this;
for(int i=B.len-1;i>=0;i--){
if(i)B.num[i-1]+=B.num[i]%p*P;
B.num[i]/=p;
}
while(B.len>1&&!B.num[B.len-1])--B.len;
return B;
}
};
struct node{
int a,b;
bool operator < (const node &cmp)const{
return a*b1005];
int main(){
int n;
scanf("%d",&n);
for(int i=0;i<=n;i++)
scanf("%d %d",&s[i].a,&s[i].b);
sort(s+1,s+n+1);
BigInt ans,pre,val;
pre=pre+s[0].a;
for(int i=1;i<=n;i++){
val=pre/s[i].b;
if(ans
题目的复杂程度是和第三题相配的,但是难度就对不上了……或许只是因为做过比它更难的问题我才会这么想吧。其实两部分的优化我都想到了。但是我就是想A第二题。
现在想想我当时确实挺智障的。
本题题面比较杂,先整理一下题目大意:
【目标】对于给定的起点和最大长度,求出A,B分别行驶的路径长度。
【行驶方法】A,B为交替行驶,且小A先开车。其中A将会行驶到以该点作为出发点,向右第二近的城市,而B则为向右最近的城市。
【终止条件】当经过总路程长度 > 限制路径长度,或者接下来城市不存在第一/二近城市时,他们终止旅行。
城市远近的比较规则:
- 第一维按照 dis<st,gt>=|hst−hgt| 从小到大选择。
- 第二维按照海拔高度 hi 从小到大选择。
本题中比值定义:只要 distA=0 , ans=∞ ,否则 ans=distBdistA 。
本题与POI2010_Frog非常相像。本题只需要完成两个操作:快速判断下个到达的城市和模拟两人的行驶。
如何在低复杂度判断下个到达的城市?
有这样一个性质:
- 每个城市接下来第一近和第二近的城市都是唯一确定的,与到达该城市前的城市无关。而且只有以下两个城市不存在解:第n-1号城市不存在第二近城市,第n号城市不存在第一/二近城市。
于是这个东西我们可以预处理出来。对于70分的数据,我们可以直接 O(n2) 暴力扫出来,更深入一点的话就需要处理下标问题常见的set,或者正解链表 O(n) (不考虑排序)(用法在NOIP2016提高组初赛中有出现过)。
然后就是顺便维护次值,这个问题也是POI2015_Trzy_wieże的弱化版。
如何低复杂度模拟两人的行驶?
对于每一个询问,我们都可以进行暴力 O(n) 跳跃,这个实现比较简单。由于上述每个城市的下一个抵达城市是确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处理出行驶 2k 次后到达的城市,以及A,B两人行驶的路程。于是我们采用倍增法进行跳跃。
当然这里处理倍增法比较麻烦,因为A,B是交错跳跃的。我的方法是特别处理跳一步的情况,因为之后就会换人跳,但是对于跳 2k(k≠1) 步的情况,下一个重新开始的人都是相同的。
综上,本题时间复杂度为 O(nlogn) 。
Co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clear(x,val) memset(x,val,sizeof(x))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temp>
inline void Rd(temp &res){
res=0;char c;int f=1;
while(c=getchar(),c<48&&c!='-');
do if(c=='-')f=-1;
else res=(res<<3)+(res<<1)+(c^48);
while(c=getchar(),c>47);
res*=f;
}
template <class temp>
inline void Pn(temp res){
if(!res)return;
Pn(res/10);
putchar(res%10^48);
}
template <class temp>
inline void Pf(temp res){
if(!res)putchar('0');
else Pn(res);
}
template <class temp>
inline temp _abs(temp a){
return a<0?-a:a;
}
static const int S=17,N=100005,inf=0x3f3f3f3f;
int n,near[2][N];
long long h[N];
bool compy(long long h1,long long h2,long long h){//h1优于h2
if(_abs(h1-h)!=_abs(h2-h))return _abs(h1-h)<_abs(h2-h);
return h1void up(int pos,int move){
if(!~near[0][pos]){near[0][pos]=move;return;}
if(compy(h[move],h[near[0][pos]],h[pos])){
near[1][pos]=near[0][pos];
near[0][pos]=move;
}else if(!~near[1][pos]||compy(h[move],h[near[1][pos]],h[pos]))
near[1][pos]=move;
}
typedef pair<long long,long long> pll;
pll dp[S][N];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int nxt[S][N];
void init(){
for(int i=1;i<=n;i++)
if(~near[1][i]){
nxt[1][i]=near[0][near[1][i]];
if(~nxt[1][i]){
dp[1][i].se=_abs(h[i]-h[near[1][i]]);
dp[1][i].fi=_abs(h[near[1][i]]-h[nxt[1][i]]);
}
}else nxt[1][i]=-1;
for(int k=1;k+1for(int i=1;i<=n;i++)
if(~nxt[k][i]){
nxt[k+1][i]=nxt[k][nxt[k][i]];
if(~nxt[k+1][i]){
dp[k+1][i].fi=dp[k][i].fi+dp[k][nxt[k][i]].fi;
dp[k+1][i].se=dp[k][i].se+dp[k][nxt[k][i]].se;
}
}else nxt[k+1][i]=-1;
}
//小B cur=0 小A cur=1
long long val[2];
void calc(int st,long long xmax){
clear(val,0);
for(int k=S-1;k>0;k--)
if(~nxt[k][st]&&val[1]+val[0]+dp[k][st].fi+dp[k][st].se<=xmax){
val[0]+=dp[k][st].fi;
val[1]+=dp[k][st].se;
st=nxt[k][st];
}
if(~near[1][st]&&_abs(h[st]-h[near[1][st]])+val[1]+val[0]<=xmax)
val[1]+=_abs(h[st]-h[near[1][st]]);
}
typedef pair<int,int> pii;
set table;
int main(){
Rd(n);
for(int i=1;i<=n;i++){
Rd(h[i]);
table.insert(make_pair(h[i],i));
}
clear(near,-1);
set ::iterator it,ite,ita;
for(int i=1,cnt;i2;
while(cnt--&&ite!=table.begin()){--ite;up(i,ite->second);}
cnt=2;
while(cnt--&&ita!=--table.end()){++ita;up(i,ita->second);}
table.erase(it);
}
init();
long long x0;Rd(x0);
int pos=0;
double bizhi=inf;
for(int i=1;i<=n;i++){
calc(i,x0);
if(val[0]==0)continue;
if(bizhi>1.0*val[1]/val[0]){
bizhi=1.0*val[1]/val[0];
pos=i;
}else if(bizhi==1.0*val[1]/val[0]&&h[pos]printf("%d\n",pos);
int m;Rd(m);
for(int i=1;i<=m;i++){
int st;
long long xmax;
Rd(st),Rd(xmax);
calc(st,xmax);
Pf(val[1]);putchar(' ');
Pf(val[0]);putchar('\n');
}
}
详见我前面两篇有关同余方程和扩展欧几里得的文章。
#include
void exgcd(int a,int b,int &x,int &y){
if(!b){x=1,y=0;return;}
exgcd(b,a%b,y,x);
y-=(a/b)*x;
}
int main(){// ll 文件 内存 变量 取模
int a,b,x,y;
scanf("%d %d",&a,&b);
exgcd(a,b,x,y);
x=(1ll*x%b+b)%b;
printf("%d\n",x);
}
惨遭线段树卡常。以后应该尽可能避免线段树的使用,还有对于数据范围一定要更敏感,简单题也不能松懈,在保证正确性下能够进行的优化一定要进行。
说实在没有意识到线段树常数这么大,能硬生生被卡掉。
本题要%这位大犇。
根据题意,我们立刻会想到这样一个算法:
于是能够进行区间更新和区间查询的数据结构就只有线段树了。但是标准的线段树模板是会被卡掉一个点的,原因在于相同的query和update导致常数翻倍。于是这题应当合并update与query,即查询的时候同时删除即可。
线段树的时间复杂度为 O(mlogn) (常数大)。
(有点为线段树这种数据结构感到悲哀了)
本题的单调性也非常明显:“到第i组订单能否分配教室”这个命题是符合单调性的。即对于每一次二分,我们都需要处理出分配到第i组订单后,目前教室的使用情况。由于上述的这个处理是离线的,我们借鉴最开始做区间问题的方法:“刷漆”——差分前缀和来完成。这个思路还基于重构(或者说推翻重来)的思想。单次差分前缀和的复杂度是 O(i+n) ,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nlogm) (常数小)。
/* 100分 二分答案做法*/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1000005
#define clear(x,val) memset(x,val,sizeof(x))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inline void Rd(temp &res){
res=0;char c;
while(c=getchar(),c<48);
do res=(res<<3)+(res<<1)+(c^48);
while(c=getchar(),c>47);
}
int a[M];
long long sum[M];
struct query{
long long dis;
int st,gt;
}q[M];
int n,m;
bool check(int p){
clear(sum,0);
for(int i=1;i<=p;i++)
sum[q[i].st]-=q[i].dis,sum[q[i].gt+1]+=q[i].dis;
for(int i=1;i<=n;i++){
sum[i]+=sum[i-1];
if(a[i]+sum[i]<0)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int bisection(int L,int R){
int res=-1;
while(L<=R){
int mid=L+R>>1;
if(check(mid)){
res=mid;
R=mid-1;
}else L=mid+1;
}
return res;
}
int main(){
Rd(n),Rd(m);
for(int i=1;i<=n;i++)Rd(a[i]);
for(int i=1;i<=m;i++)Rd(q[i].dis),Rd(q[i].st),Rd(q[i].gt);
int ans=bisection(1,m);
if(!~ans)puts("0");
else printf("-1\n%d\n",ans);
}
接下来我们需要以下发现:
对于每次的判断,我们都是累加 [1,i] 的所有情况,那么前面的元素就被多次重复累加了(加速算法的原因)。
对于 [1,k] 区间内的教室,如果检查到第j个订单,没有出现不够借出的情况,那么说明在检查第 [1,j−1] 个订单的时候,这段区间一定不会不够借出;同理如果出现不够借出的情况,那么对于接下来 [j+1,m] 的订单也一定不能满足。总结上述的话,就是:原序列的前缀序列也满足单调性。
对于同一个序列上的 a<b ,设 ti 为当前 [1,i] 区间能坚持到第 ti 个订单,则一定有 ta≥tb 。
那么于是把所有状态先丢进差分前缀和中,如果 [1,i] 不能坚持目前的状态,就不断回撤之前做过的抉择——将状态 ≥ta 的订单撤销掉。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递推得到这个 tn ,而不必进行二分答案求这个 tm 了。
上面%的那位大神说的有句话似乎点明主旨:
将离线的二分答案改为在线做法,就是将二分答案转化为线性复杂度的方法之一。
Co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 1000005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inline void Rd(temp &res){
res=0;char c;
while(c=getchar(),c<48);
do res=(res<<3)+(res<<1)+(c^48);
while(c=getchar(),c>47);
}
int a[M];
long long sum[M];
struct query{
long long dis;
int st,gt;
}q[M];
int n,m;
int main(){
Rd(n),Rd(m);
for(int i=1;i<=n;i++)Rd(a[i]);
for(int i=1;i<=m;i++){
Rd(q[i].dis),Rd(q[i].st),Rd(q[i].gt);
sum[q[i].st]-=q[i].dis,sum[q[i].gt+1]+=q[i].dis;
}
int tot=m;
for(int i=1;i<=n;i++){
sum[i]+=sum[i-1];
while(tot&&a[i]+sum[i]<0){
if(i<=q[tot].gt){
sum[max(i,q[tot].st)]+=q[tot].dis;
sum[q[tot].gt+1]-=q[tot].dis;
}
--tot;
}
}
if(tot==m)puts("0");
else printf("-1\n%d\n",tot+1);
}
感觉本题的锅是我没有理顺堆贪心那一块部分。尤其是没有理清楚哪些点可以去更新而哪些不能,所以导致有一些情况没有考虑到。
啊,堆贪心真难。
本题的目标是求出最小的时间,使得所有军队在这个时间限制下,可以将所有叶子节点覆盖掉,即要求行走最远的军队所花时间最小。所以按照题目描述几乎可以确定,本题的思路是二分答案。
本题有以下贪心思路:
如果当前军队个数少于根节点儿子个数,说明无法控制疫情。(这一条可以直接判掉无解的情况)
对于一棵树,如果占据它的根节点,则这棵子树下的所有叶子节点都可以被覆盖。
那么哪些军队该去支援其他子树呢?我的贪心是:在保证当前子树被完全覆盖的前提下(其实甚至不一定要保证当前子树被完全覆盖),至少留下一人在根(神TM知道我怎么想的),其他贡献更多的军队去支援。于是只有70分。
譬如说有这样一组数据(官方数据blockade2.in):
答案为105,此时要求4号点补到5号点位置,5号点补到6号点位置,即蓝色线路。
这个图就是上述贪心的反例之一了。
感谢Kyle大犇帮我总结思路!
我们将点分成两组:能够跳出子树的点和不能跳出子树的点。
显然对于不能跳出的点,我们就把它最后跳到的位置mark一下,表示这个点以下的子树有军队覆盖。而能够跳出的点,就只需要记录那个跳到根上后,剩余时间最少的点。其他点扔进可以接下来贪心的堆中。
此时有两种特殊情况,仍然可以让这个最小贡献点不必放在子树的根上:
- 除了这个最小贡献点之外,剩下的点(亦包括那些能跳到子树根节点但是不能跳到根节点的军队)能完全覆盖这棵子树的叶节点。
- 这个最小贡献点可以跳出又跳入(也就是说这个点还是可以回来的,此时这个最小贡献点可能由其他点进来更优。这个贪心是均摊的思想,显然让一个点全走不如让多个点共同分担)
剩下的点就只能放在子树根节点了。
根据上述的贪心,我们只需要将没有完全匹配的点和多余的军队匹配一下就好了。显然按照花费时间从大到小匹配,当遇到无法匹配的时候,说明无解。
时间复杂度为 O(nlog2n) ,正好适合这个数据范围。
Co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clear(x,val) memset(x,val,sizeof(x))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temp>
inline void Rd(temp &res){
res=0;char c;
while(c=getchar(),c<48);
do res=(res<<3)+(res<<1)+(c^48);
while(c=getchar(),c>47);
}
typedef long long LL;
static const int M=50005,inf=0x3f3f3f;
//-----------------------------
int n,m,head[M],etop=0;
#define root 1
struct node{int v,w,nxt;}Edges[M<<1];
void add_edge(int u,int v,int w){
Edges[++etop]=(node){v,w,head[u]};head[u]=etop;
Edges[++etop]=(node){u,w,head[v]};head[v]=etop;
}
LL dis[M];
int fa[M],army[M];
//-----------------------------
void dfs(int u,int pre,LL d){
dis[u]=d;
fa[u]=pre;
for(int j=head[u];~j;j=Edges[j].nxt){
node now=Edges[j];
if(now.v!=pre)dfs(now.v,u,d+now.w);
}
}
bool used[M];
struct cmp{
bool operator()(int &a,int &b)const{return dis[a]int rest[M];
bool dfs_check(int u,int pre,bool flag){//当前有flag或者下面所有子树内有flag
if(flag)return true;
bool f=false;
for(int j=head[u];~j;j=Edges[j].nxt){
int v=Edges[j].v;
if(v==pre)continue;
f=true;
if(!dfs_check(v,u,flag|used[v]))return false;
}
return f;
}
bool check(int _time){
clear(used,0);
clear(rest,-1);
priority_queue<int>q1;
priority_queue<int,vector<int>,cmp>q2;
for(int i=1;i<=m;i++){
int u=army[i];
while(fa[u]&&fa[u]!=root&&dis[army[i]]-dis[fa[u]]<=_time)u=fa[u];
if(fa[u]!=root||_timetrue;
else{
int val=_time-dis[army[i]];
if(!~rest[u])rest[u]=val;
else{
if(rest[u]>val)swap(rest[u],val);
q1.push(val);
}
}
}
for(int j=head[root];~j;j=Edges[j].nxt){
int v=Edges[j].v;
bool flag=(~rest[v])&&(dfs_check(v,root,used[v])||rest[v]>=dis[v]);
if(flag)q1.push(rest[v]);
else if(~rest[v])used[v]=true;
}
for(int j=head[root];~j;j=Edges[j].nxt){
int v=Edges[j].v;
if(!dfs_check(v,root,used[v]))q2.push(v);
}
while(!q1.empty()&&!q2.empty()){
int v=q2.top();
if(q1.top()>=dis[v]){
used[v]=true;
q1.pop(),q2.pop();
}else q1.pop();
}
return dfs_check(root,0,false);
}
int bisection(){
int L=0,R=inf,res=-1;
while(L<=R){
int mid=L+R>>1;
if(check(mid)){
res=mid;
R=mid-1;
}else L=mid+1;
}
return res;
}
int main(){// LL 文件 内存 变量 取模
Rd(n);
int cnt=0;
clear(head,-1);
for(int i=1,u,v,w;iif(cnt>m){puts("-1");return 0;}
for(int i=1;i<=m;i++)Rd(army[i]);
dfs(root,0,0);
printf("%d\n",bisec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