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钱庄》
作者:蜀蛇
出版社:美国南方出版社
ISBN:978-1-68372-070-6
出版日期:2017年6月DWPC第一版
购买途径:请点击美国南方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徐建华,笔名蜀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金融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金钱人生》《保险战争》《银行风暴》《演说山海经》《真的不重要》《野生娃》《资本的血》等七部长篇小说,《最后的军妓》《新月》《没有围墙的公园》等多篇中短篇小说。其中《金钱人生》获得第一届全国金融文学长篇小说一等奖。
序
文 / 帅师
一、钱的意义
钱的经济学意义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但在生活中的意义决非仅限于此。
比如过年发压岁钱。年在甲骨文中很像竖立的蜈蚣,传说中经常把它与“值岁神”太岁混淆。它很可怕,只有两样东西能对付它,除了放鞭炮吓跑它,就是用钱镇住它。这时的钱不仅仅是“特殊商品”,还表明:“有钱在此,诸邪不得作祟!”这时的钱被认为能够驱邪避祸,类似道士手中降妖除魔的“法器”,所以叫压岁钱。
追思缅怀亲人,时尚的少数去墓前献花,传统的多数在坟前或者堂前烧纸。至于祭祀是否庄严诚敬,反而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上坟必需带烧纸,否则就像歇后语所说:“上坟不带烧纸——惹祖宗生气。”这种烧纸叫冥钱,虽不是人民币,但要花钱去买,相当于陪葬的“明器”。
洋人空脚撂手就上教堂,不上香也不祭献供品。我们朝庙礼佛如果手头不带点什么,可能遭和尚诅咒“回去就肚子痛”。至于手中应该带点什么,最好是带钱,庙宇里最醒目的除了诸神塑像,就是接受捐献的“功德箱”,只要捐钱菩萨就保佑,光烧香不捐钱可能“心不诚神不灵”,人神之间也靠钱沟通。老百姓过节或红白喜事,相互之间礼尚往来,必不可少的还是钱,这种钱叫“节礼人情”,相当于“礼器”。
钱覆盖社会的许多甚至所有方面,就连至圣先师孔夫子招收学生,也要收取一束十块腊肉,称为“束脩”。我请教过一位有知识的杀猪匠:“十块腊肉什么代价?”他说:“腊肉是上等猪肉腌制,正月间拎上一块腊肉就好去孝敬丈母娘。”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代,祭祀祖先都未必舍得供奉腊肉。“苛政猛于虎”时代,连饭都吃不饱,一般人家很难拿出十块腊肉供孩子念书。
至于婚姻,更是离不开钱。即使不要求“门当户对”,普通人家嫁女娶媳妇,除了陪奁、聘礼,还要准备谢仪,一套花销足以让男方负债累累。牛郎拿不出钱只好幻想天仙配,许仙拿不出钱幻想娶个蛇妖,蒲松林笔下的穷书生拿不出钱,幻想“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国文学无数肝肠寸断的故事,都是由于男方拿不出钱,而像司马相如那样敢于拐了卓文君就私奔的男人毕竟不多,于是不断因为钱重演悲剧。
二、钱的表达
古人非常善于将一些看似偶然的现象提升到哲学层面表达,比如养蚕。
蚕种是粘附在树叶(现代人用纸张代替)表面的密密麻麻虫卵,很像用于金属表面打磨抛光的那种砂纸,乍一看看不出生命迹象。过些时候虫卵就自已孵化成蚂蚁般大小,开始吸食桑叶。再过些时候一动不动身体僵硬,像是都死了,其实是休眠。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休眠几次,身体由白变黄,再也不进食,吐丝结茧把自己包裹起来……这回以为终于死了,可切开茧壳看,它们仍旧活着,无非由蚕蜕变为蛹。又过些时候,它们破茧而出,由蛹蝶化成飞蛾,然后产卵,产下的卵成为新的蚕种。
面对蚕的这种蜕变、蝶化、再生现象,我们祖先并不止步于就现象论现象,而是想到“生命循环”,并进一步想到人的生命可能也是如此循环。婴儿在母体里像鱼(道家用黑白双鱼图表示),出生后由小变大,然后身体萎缩,直至安息。安息以后呢?会不会也像蚕那样并没有死,而是蜕变成蛹,然后化蛹成蝶飞出坟墓,以灵魂寄托的方式转世投胎,再回归人形?这样的思考最终形成“灵魂不死、生命轮回”的原始宗教。
古人把这样的观察思考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为:“形而下为之器,形而上为之道。”也就是作为现象存在只是“器”,提升到哲学层面就是“道”。
由此引申,钱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只是“法器”、“明器”、“礼器”,提升到哲学层面它本质上的“道”是什么呢?早在西晋时期鲁褒就在《钱神论》中回答:“钱是神物!”有多神奇?他说钱:
亲爱如兄弟,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使祸转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振贫济乏,天不如钱……故曰:“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
西晋时期儒教、道教兴起不久,佛教还没传入,大多数人处于图腾崇拜阶段。但不管以龙、虎,还是以山神、树妖作图腾,按照鲁褒“钱是神物”的诠释,“神物”就是图腾,钱也是一种图腾,而且是多民族共同的图腾,一直延续至今。
汪云萍女士撰文说,她手中有一种专门的“避邪花钱”:“直径45毫米,厚度3毫米,一面刻着八卦图和太上老君像,一面刻着‘老君咒曰六立九章符神在此永保平安急急如律令’字样”。她把这枚“避邪花钱”像贾宝玉的命根“通灵宝玉”那样随身佩挂,据她说“十分灵验”。我在凉山西昌的“奴隶社会博物馆”,看见彝族人铸造的摇钱树,问他们:“摇钱树用来干什么?”他们回答:“用来祭拜”。我在贵州凯里的苗寨,看见供奉的赵公元帅神像,十分诧异地问:“你们也拜财神?”他们回答:“哪个不拜财神哟。”我所居住的城市,正月初五大早就鞭炮震天响,城里人也要迎接财神……有人说古人缺乏宗教信仰,可能大谬,依据鲁褒的诠释,钱就是他所说的共同信仰的“神物”。
所有国家的法律都明文规定污损货币违法,这是从法律上保证钱不能遭到玷污。即便没有这样的约束,也没人当真把钱当粪土。我在钱币博物馆参观时,最强烈的感触就是钱币无论铸造还是印刷都十分精美,包括“通宝”、“元宝”、“宝钞”等字样,无论书法还是工艺都没有丝毫随意,如此庄重可能超过了铸造、印制神像。
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业余爱好数钱,数钱时特别愉快,比他女儿来了还要心情好。类似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十分常见,钱不仅带来愉悦,带来憧憬,带来无以复加的幸福感,还带来尊严,带来荣耀,带来崇高。
可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又反复强调:“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先贤著作大多是对钱的批判,几乎把钱当万恶之源。孟子甚至断言:“上下交征利,则国危矣!”(上下都爱钱争利,国家就危险了)亚当•斯密写下不朽的《国富论》,教会大家运用市场手段这只“看不见的手”赚钱,却又赶紧写一本《道德情操论》猛烈批判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更是辛辣地指出:“资本来到这个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今天的社会已不再讨厌钱,但也不会过多谈论钱,为什么不能正面表达呢?
三、关于本书
可喜的是,金融作家徐建华先生在这本《地下钱庄》中开始了正面表达。
本书原名《金钱人生》,时代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2011年参加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担任评委会顾问、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担任评委会主任的首届全国金融文学评选,获得长篇小说最高奖一等奖。颁奖辞为:
长篇小说《金钱人生》以高超的艺术虚构手法,沉稳内敛地讲述了一个具有浓重传统文化氛围的内地小城的两个传统家庭企业的命运故事。作品通过主人公井上李的个人命运的沉浮,真实生动展示了封闭式家庭企业的复杂而怪异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文化关系和利益关系,多层面地揭示金钱的本质,深化了反思与忧患的思想主题,是一部很有文化哲理很有文化韵味的优秀作品。作者有着丰厚的生活积累,对当代金融危机与风险有着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能自如从容地把枯燥的专业操作过程变为生动可感的小说细节,成功塑造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现作者坚实的思想基础、文化功底和文学表达能力。
美国南方出版社准备将其更名为《地下钱庄》,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重新出版,请我作序,我欣然应允。
之所以同意作序,基于两点考虑:其一,作者徐建华是我们交通银行的员工,作为交通银行企业文化部的负责人,我有责任推荐他;其二,获得“德艺双馨”称号的全国29位金融作家中,徐建华是其中之一。
至于作品本身,交由读者审阅。
是为序
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交通银行企业文化部总经理 :帅师
(2017年6月15日)
序文作者简介:
帅师:男,笔名旋风。中国金融文联副主席、交通银行企业文化部总经理。1968年1月出生,籍贯:江苏南通。
二十余载金融生涯,足迹踏遍漠北江南,曾是沪上个人金融业界的超新星,却演绎了“现代知青”奔赴内蒙创事业的传奇;回归机关后,主政员工工作,年过不惑依然是金融系统的创新翘楚。性格兼具南北特点,细腻豪放集于一身。聚会中,常常回望北方家园,佩草原剑鞘慷慨悲歌;静处时,夜夜伴随窗前月光,品碧螺香茗笔耕不辍。十年如一日坚持长跑,冰霜考验,只因心中坚守一个少年般的信念:过往今朝,皆为序曲。
作品链接:
1.《野生娃》2.《资本的血》
3.《金钱人生》4.《保险战争》
5.《银行风暴》6.《演说山海经》
7.《真的不重要》
【风铃书屋】好书推介(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