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为纲

以信为纲_第1张图片

儒家五常经千年教化,业已融入中华民族之血脉。蒙学经典《三字经》:"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五常之说,源于汉代。最初孔子提出"仁、义、礼",并一生致力于礼法治国。孟子在其上发展为:"仁、义、礼、智",大约是认为若需达成仁义礼之境,需有智慧吧。后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孟子之上增益儒家指导思想为:"仁、义、礼、智、信"。自此,信为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重要纲要,民间俗语:人无信不立,于经济商业往来更是强调诚信基石。奇怪的是,在信息相对闭塞,传播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诚信问题似乎没有现代严重;反而信息极大丰富流转极大迅速的今日中国,诚信反而成了大问题。思之似乎原因有三,其一古时信息少,所以弥足珍贵,所以大家都尽可能制真传真,假的源头少;最多在战争中非常时期用反间,以假乱真迷惑下对手而已;其二是资源有限,物质短缺,制假成本亦高,所以制假也就失去了土壤与空间了;其三是专业分工不细,社会可提供就业空间有限,一旦失信,真的就关乎生存,所以大家都守信如金。而反观今日社会,信息多以至于假假真真难分辨矣,资源极大丰富,制假手段成出不穷,暴利唆使,人变无所不用其极矣,社会分工反而带来人守信尊契程度下降,随意跳槽,解约,仍可某个衣暖饭足。

以信为纲_第2张图片

此为社会现实,故今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诚信"被列入24字核心。有说法谓:缺啥才提啥,可见社会基于诚信缺失。在当下的社会转型中,阶层体系渐被固化,商业渐回归理性,文化回归日增,诚信基石愈发重要矣。然时代发展至今,单纯强调信之一字,亦难以存续矣。故与道和法相随,方可长久。

道为道德,亦为规律,有德行的基础才能有信义的外显;同时,在道的规则上,也才容易立信。

法为约束,正因为制假成本低所以需要借助法的力量让违信成本足够高才行。如现代西方的信用体系,一旦失信,人生至此染污,从此诸事难行。

借此观中国式众筹,以信为纲,大有还大清世界朗朗乾坤之道。

以信为纲_第3张图片

小圈子,熟人经济,无信无法立足,彼此相交,信义方可赢得更多人生机遇。同时以法为制衡之策,让违约成本足够高,一则圈子排外,二则了无所得。此法倒也含二,其一为组织内法(规则),可称家法;其二为国法,依国家法律规章行事。

所以杨众筹说:中国式众筹是以信任为基础的新熟人经济,大抵众筹之间以信为纲矣。

恰"舌尖上的众筹"如火如荼开展,直指当下食安困局,假假真真难辨真伪,重构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任体系为首要问题。圈子经济+道法约束,民间行为还需官面背书。舌尖小圈私下勾兑已有时日,今日喜遇315公众平台,硬条件(检测)+软监督(实地考察),轻承诺(生产者)+重背书(315),"舌尖"筹事大大跨越一步,越来越有意思。

以信为纲_第4张图片

当然,归根结底,回到单一个体,还需自立,以信为纲,信为义本,似云长手持青龙偃月,过五关斩六将,千里单骑,唯守对玄德之信矣!

以信为纲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信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