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三万老沈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机号:17717324202)
奥林巴斯!
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青春回忆里,一定有一个位置属于奥林巴斯。
作为一家拥有101年历史的百年企业,奥林巴斯在相机业务上的耕耘已有84年。然而,近年,数码相机行业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近日,奥林巴斯与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签署映像事业转让意向确认书,经营了84年的相机业务将被正式出售。
新闻出街第二天,奥林巴斯股价却大涨11%。
一个长期被人忽略的事实浮出水面:在独领风骚84年的相机业务之下,奥林巴斯其实并不是一家相机公司。
副业相机
在全球相机历史上,奥林巴斯都是绕不过去的一页。
1936年,奥林巴斯推出第一款相机产品,但并未一鸣惊人。真正令奥林巴斯声名鹊起的,是1959年推出的Olympus PEN。
这是一台半格旁轴相机,设计师米谷美久赋予其的经典造型一度奠定了此后奥林巴斯时尚+复古的相机特色。PEN价格低廉、小巧便捷,一经推出,在当年的日本就有150万台的市场,因为产能问题一直供不应求。
此后,“轻量化设计”成为了奥林巴斯的核心理念,技术的加持更令其开始了一段“开挂”历史。
1972年,奥林巴斯推出了当时最轻最小的35毫米单反相机;
2001年,奥林巴斯实现了μ系列相机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台的辉煌业绩;
2002年,推出世界首款高清录像系统;之后,推出世界第一款18倍变焦数码相机,以及“变态”级的5轴防抖技术。
2008年,对于奥林巴斯、甚至对于全球相机行业来说,都是划时代的一年。就在这一年,奥林巴斯和松下联合研发的M4/3系统正式发布!
在此之前,奥林巴斯正陷入4/3系统的困境:镜头过重、卡口断裂、数码相机快速增长的像素威胁、长期停留在1200万像素的4/3系统走到了末路。
M4/3系统可谓是在这一末路尽头拯救了奥林巴斯。
奥林巴斯的M4/3系统(微型4/3系统),以小型轻量为特点,独辟蹊径开创了一条和35mm全画幅数码单反完全不同的相机路线!2009年,奥林巴斯推出其第一台M4/3画幅无反相机,凭借卡片机般的小巧机身,以及近乎单反的性能,再现了成名之作PEN的设计理念。
然而,“此”之蜜糖,“彼”之砒霜。
对于奥林巴斯来说,M4/3再现了辉煌,也成为了阿克琉斯之踵。
“小”是M4/3的最大优势,但随着时间流逝,也成为了限制因素。它使M4/3面临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镜头卡口尺寸限制、无法向更大的全画幅挺近、传感器难以突破更高像素。
而智能手机在相机功能上的入侵,更使M4/3系统举步维艰。智能手机的高像素和多镜头技术使得5、6千元价位的智能手机突破了低端相机的防线,加速侵蚀无反微单的市场。2019年,全球数码相机发货量仅1521万台,相当于10年前巅峰时期的一成左右。奥林巴斯相机业务连续3年亏损,2019财年亏损额约合人民币6.9亿元。
更致命的,是奥林巴斯对M4/3系统的执念。2019年,奥林巴斯宣布,将继续坚持M4/3系统。这一表态令坊间哗然不已:在显而易见的低像素劣势之下,奥林巴斯的相机业务如何仅依靠M4/3生存下去?
一年后的今天,奥林巴斯对相机业务的出售,更像是印证了坊间的猜想:不进则退,不变则死。
然而,就在奥林巴斯宣布出售深耕了84年的相机业务之后,与外界猜想的“相机巨头轰然倒塌”不同的是,奥林巴斯反而创出了近段时间的股价新高。
至于原因,十分了得:以相机闻名的奥林巴斯,其实,根本不是一家相机公司,而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医疗公司!
相机,只是奥林巴斯“顺便”做的“副业”而已……
主业医疗
奥林巴斯的医疗业务,始于创始之初。
1919年,奥林巴斯创立;1920年,奥林巴斯即在日本成功将显微镜商品化。1950年,奥林巴斯在医疗用品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内窥镜。
至今,奥林巴斯都是全球精密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失落”于相机业务的奥林巴斯,比想象中强大得多。2019年财报显示,相机业务只占到公司营业额的不到6%。换言之,它根本不靠相机业务而活,医疗部门才是主业,收入占其营收八成以上,而且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佳水平!
追根溯源,84年前,奥林巴斯会开始做相机业务,也是因为在光学技术方面实在“太优秀”,不跨界做一下与光学技术同样高度相关的相机业务都说不过去。可能连它自己也没想到,一不小心会将“副业”也搞成了全球巨头。
2018年,奥林巴斯内窥镜设备已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以中国市场为例,2019年,奥林巴斯软式内窥镜保有率以82.2%占据市场第一。目前,中国三甲医院使用的大部分胃镜和肠镜都出自奥林巴斯。
这不是医疗业务第一次在奥林巴斯的百年史中展现惊人力量。
事实上,它最具影响力的力挽狂澜,还当数在2011年奥林巴斯财务造假丑闻事件之后。
2011年,奥林巴斯爆发震惊世界的财务造假丑闻,时间跨度长达20年,一度被称为安然事件之后最大的财务造假丑闻案。奥林巴斯最终承认,在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大肆投资金融产品,因股市和房市泡沫破裂导致损失惨重,奥林巴斯当时未把亏损记入资产负债表,而是通过一系列暗箱操作的并购活动“填窟窿”。通过并购“洗牌”骗局等方式,有超过1000亿日元的资金被巧妙的“移花接木”,把账簿上的投资损失转移“不见了”。
丑闻爆发后,奥林巴斯股价暴跌、日企文化遭受质疑,没有人认为它还能“站起来”。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奥林巴斯就转亏为盈。以实打实的高科技为底子的医疗业务,可说是“功不可没”。
2012年,奥林巴斯将医疗设备定位为重振计划的核心,并售出当时的第二大业务的资讯和电信服务。2013年3月,奥林巴斯转亏为盈,部分归功于当时刚上市的新内窥镜。2014年,奥林巴斯69%的销售额来自医疗设备、14%来自显微镜、13%来自相机。2017年,医疗业务占比达77%。至今,医疗业务仍然处于“高歌猛进”的状态。
而奥林巴斯医疗业务的迅猛发展,也和日企的主流趋势相一致。
十年前,日企开启了转型战略。其核心是:控制上游,主要是控制先进材料和先进制造设备;占据中游,主要是研发核心零部件;放弃下游,尽量少做终端产品。奥林巴斯是幸运的,丑闻爆发后的主动转型,正赶上了日本企业开启战略大方向的新趋势。
技术的力量
在世界公司史中,奥林巴斯都是足够令人侧目的存在。
它以相机出名,却不是相机公司;它曾经跌入谷底、名誉扫地,却能迅速爬起、再现辉煌。
在长达101年的历史中,技术,一次又一次显示出了“定生死”的威力。当它尊重技术,技术总是赋予它爬起来、向前冲的机会;当它固守旧理念,停滞的技术就给了它衰落悬崖的结局。
近年来,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引起广泛争议。智能手机的崛起一度令此类争议达到空前热度,似乎每一种新技术的崛起,都是在利于一部分人的同时,伤害、牺牲着另一部分人。“智能手机令老年人寸步难行”的新闻无一不在印证这一现象,这令“该不该缓一缓技术发展的脚步”成为一个现象级话题。
而奥林巴斯用起落沉浮的百年历史,无疑是在对技术方的重注加码:发展技术,还有活的可能;反之,则所有人都没有活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