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个故事。
小时候特喜欢看漫画,《七龙珠》、《城市猎人》、《阿拉蕾》……小伙伴们都很痴迷,还有几个悄悄透露说也想做个漫画家。我却说,“我绝对不要当漫画家!如果做了漫画家,看漫画就会注意人家的技法,那就再也不能享受漫画本身了。”
所以从前我也从来不看关于写作的书,电影的导演,演员叫什么我也刻意地不去记忆,我只关心故事和画面。我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无知,以便我可以捧着书或者在电视前傻笑。
直到几年前我看到作家许荣哲的一个演讲。
许荣哲也讲了一个故事。2005年,他在《联合文学》杂志社担任主编,要为即将到来的第十九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做宣传,这时他想起听到的一个故事——
有个美国纪录片导演,偶然在自己书柜上看到一本布满灰尘的书,发现这本书好得不得了,但是作者却没没无闻。他特别好奇,这么好的作者为什么不再写作了?他生命中是否遇到了比写作更重要的事?于是他突发奇想,既然我是纪录片导演,我为什么不去寻找这个作家,把过程拍下来呢?历经波折,这个导演真的找到了这个作家,并把整个过程拍摄了下来。纪录片大获成功,还激励了这个封笔多年的作家重新开始写作。
这个故事太励志了,许荣哲决定模仿它,去寻找台湾第一届小说新人奖得主王湘琦。他当年的得奖作品《没卵头家》被吴念真改编成电影,由当年最红的影星陆小芬、陈松勇主演,1989年上映后,好评如潮,红极一时。可是,那之后,他就消失了,再没有作品发表。
许荣哲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王湘琦,并且真的把这个过程拍成了纪录片。这个时候的王湘琦据说在三峡经营一家精神疗养院,还兼做些古董生意。
记录片中,他们来到三峡老街,这条街上冷冷清清,到处残桓断壁,只见得到几个工人在拆除原有的铁皮,门窗之类,看起来像是要被整体拆迁的样子。还好有这几个工人,他们问到了路,踏着铁皮、碎砖等各种废料,钻进了一个狭小黑暗的楼梯间,上到二楼,见到了王湘琦。
这时候的王湘琦已是中年大叔,但看起来似乎比实际年龄还要大些,略显肥胖,一脸木然,属于走在路上绝对没人会注意的平凡面孔。
在逼仄的房间里坐下,王湘琦坐在一张木凳上,两手扶着膝盖。许荣哲开始了采访。
首要的问题当然是,他为什么不再写作了?
王湘琦的答案是,人有许多爱好,他对古董也很感兴趣,总要做些取舍。
许荣哲不信,接着聊。过了一小时他又问出这个问题。
王湘琦有些欲言又止,支支吾吾说写不出东西了。许荣哲不放弃,再聊。终于,两个小时之后,王湘琦说出了真正的原因。
原来得到小说新人奖后,他时任住院医师,工作繁忙,还要抽时间写作,就忽略了家庭。任由四岁的儿子在书房外敲门苦喊,他也不肯开门,只顾埋头写作。四岁的孩子,趴在门上喊,“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许荣哲在演讲中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每说一个“爸爸”,就伸出一根手指计数,然后说,“你们注意了!我说了几个爸爸?十个!为什么?”
许荣哲在台上走来走去,激动地挥舞着手,“你们要记住!作家写每一个字都是有用意的,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寻常的地方。这里就是不寻常的地方!我接着讲,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不寻常,为什么要注意了。”
原来,王湘琦四岁的儿子罹患“神经母细胞癌”,当年就去世了。他悔恨无及,深深自责,从此再也无法写作了。因为只要他一提起笔,就听见门外响起儿子的敲门声,“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许荣哲这次没有计数,只用手在空中作出敲门的动作,一声比一声叫得慢,一声比一声叫得沉重。全场鸦雀无声。
演讲听到这里,我也被震动了。仿佛坐在房中的是我,而门外敲门的是我永失的所爱,我呆呆地坐着,被永远困在失去他的一刻。
采访完后两个月,许荣哲收到了王湘琦寄来的挂号信,里面是两篇手写稿。18年没写作的王湘琦,居然真的又开始写作了。
但是许荣哲陷入了两难。这两篇文章,是发表还是不发表?论水平,确实很糟糕,远不到王湘琦当年的水准。可是不发,会不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再也不写了?但是发,如果没有得到好评,或者批评众多,又或者根本没人在意,会不会更伤害他?
最后,许荣哲还是决定发,这两篇小说就是《抗争协奏曲》和《阿里布达的落日》。
好在故事还是走向了光明的结局,五年后,王湘琦又写出了震撼文坛的长篇小说《俎豆同荣》 ,荣获台湾文学金典奖第二名、桃园一城一书奖、巫永福文学奖等多个奖项。
那个王湘琦又回来了。
许荣哲演讲中王湘琦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这个故事也刊登在杂志上,不少人都知道,大家现在上网搜索,也都看得到。但是许荣哲的故事还没有完。
在《小说课II:偷故事的人》里,许荣哲接着讲了他自己的故事。
当年采访完王湘琦,作为杂志主编的许荣哲要为这篇采访稿写一段编者按,说明这个企划的来龙去脉。然而他试图去找当时给他灵感的《美国纪录片导演寻找消失的作家》的报道,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难道,这一切都是自己幻想出来的?
近十年,许荣哲在许多次演讲中都提到采访王湘琦的故事,慢慢,传回他耳朵的是:有一个叫许荣哲的导演,有一次在自己的书架上找到一本布满尘埃的书,名字叫《没卵头家》,他看完后惊为天人,心想:为什么这么好的作者不再写作了?他生命中是否遇到了比写作更重要的事?于是他突发奇想,真的去找到了这个作家,并把整个过程拍摄了下来。
后来,许荣哲自己也错乱了,他常常在各种场合开玩笑说,那是未来的许荣哲,穿越时空去告诉2005年的自己,快去找王湘琦,因为日后他会成为传奇。
于是,许荣哲真的开了电影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最想拍的就是关于王湘琦的纪录片——《漂流人间十八年的小说家》。
在这本《小说课II:偷故事的人》序言的最后,许荣哲说:
你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将成为未来人生的伏笔。
小说因为这样而精彩,人生因为这样而值得活。
许荣哲和王湘琦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但是我的故事还没有完。
从听过这个演讲之后,我开始阅读关于写作,甚至包括剧本写作的书。我发现完全不是我从前想的那样——如果你了解了小说或剧本的创作方法,你就没法再好好欣赏书或电影了——不是的,你的感受会更丰富,你会更理解剧中人物和作者。
大家可能注意到,大多地方我都一笔带过,但在许荣哲采访王湘琦的纪录片我着墨略多一些。这是因为我现在也找不到那个纪录片了。当年听过许荣哲的演讲后我立刻就上网搜索,在 Youtube 上看到过这个记录片。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条荒凉破败的小街,以及一脸木然,略显肥胖,看起来行尸走肉一般的王湘琦。可能那时他还沉浸在痛苦里吧。我特别想找到那个记录片,截一张图,再发一张王湘琦现在的样子——现在网上找到的他的照片,是个头发花白,戴着眼镜,一身书生气的学者模样。而且,有笑容。
这个反差太大了,我特别想让大家看看。可是那个纪录片我怎么也找不到了。
或许,这一切也是我幻想出来的?
不过,我牢牢记住的是这句话:
作家写的每一个字都是有用意的!
《大师们的写作课》里说,“比喻这一类修辞手法,第一忌讳生硬,也就是没有受到真实感觉的牵引,而纯粹是给文字添点花样。”虽然谈的只是比喻,但道理是一致的,你写的每一个字,应该都是不可减的。
反过来说,作者安排人物这样说话,说这样的话,那么一定是有用意的,需要我们仔细体会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只是看个热闹,我们会错过许多。
我们会错过人物的灵魂,错过作者的心意。同样,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听许多人说话,看许多人和事在你的世界里走过,在你眼前发生。如果我们不够细心留意,我们也会错过许多。错过了解他人的机会,错过需要警惕的讯号,甚至错过所爱——像王湘琦那样。
当年的王湘琦,可能是个好的青年作家,但不是一个好的读者,他没有好好地倾听儿子的话:“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爸……”
现在你明白了,我无论是读关于写作的书也好,在这里写这篇文章也好,都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作家,而是想做一个好的读者。书的、电影的、世界的、生活的、我爱的人的。
书因为这样而精彩,人生因为这样而值得活。
作者: 许荣哲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推荐:★★★★
tag: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