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负面情绪,偷偷吃掉你的努力

别让负面情绪,偷偷吃掉你的努力_第1张图片

文 | 厦九九

01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形形色色的人,总有些人和事会消耗我们,带来负面情绪。而如何处理好负面情绪,不但关乎我们的幸福指数,还关乎个人的成长发展。

一个人能够活得幸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活得更好?

1938年,哈佛大学开展了一次史上对成人发展研究最长的研究项目。这个名叫The Grant & Glueck Study的研究持续了76年。在此期间,他们跟踪记录了724位男性,从少年到老年,年复一年地询问和记载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等。

这项研究报告显示:发展得最好的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一句话总结——好的社会关系能让我们过得开心、幸福。

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会远离那些总是带来负面情绪的人,这是本能。反过来,一个处理不好自己负面情绪的人,在处理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关系上,往往也不会很融洽。

02

现在的工作中越来越关注人,聪明的人都知道:最好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情绪处理不好,事情往往也难办。

古典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提出一个公式,在职场中,人的价值=才华-情绪成本-沟通成本。

处理好负面情绪,就是在降低情绪成本,同时也有助于降低沟通成本,因为很多沟通成本的增加,往往出在情绪上。如果你不是很有才华,但能处理好情绪,你的个人价值未必会比有才华的人低。

在职场多年,我见过才华过人、能力很强的同事,因为遇事情绪化,不爽就摆臭脸,和同事吵架,跟老板摔门,最后不是成为不招待见也无晋升的刺猬,就是愤愤不平地离开。而那些能力中上,总是给人如沐春风,喜怒不形于色的人,反而发展得更好,生活也更幸福。

我常常想,我们那么努力地提升自我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不就是为了追求幸福(追求成功也是为了获得幸福)吗?

如果一个人经常陷入负面情绪,生活本身也不会幸福。如果一个人不会管理自己情绪,那他努力提升的个人价值,会不会被高昂的情绪成本给抵消掉呢?

别让你的负面情绪,偷偷吃掉你的努力!

情绪管理也是一项技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过时,而且随时都能用得着。

诚然,情绪也受性格影响,但性格也有后天塑造的部分,控制情绪也是一样。无论一个性子多急、脾气多暴躁,当他决定改变,就一定有办法能够改变。

03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情绪是怎样产生的?

心理学上有个情绪ABC理论:A → B → C。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

通常,当人们产生C的时候,都会去找A的茬儿,尤其是与创造A有关的人。所以我们一边抱怨A,一边疲于奔命地处理、协调、改变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有时候还越弄越糟。

可实际上呢,B才是我们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而且引发C的不是A,而是B。

我们的信念和对事情的诠释来自于我们的想法、认知、思维方式,我们对事物的看法,会直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处理。

可见,情绪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而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实际上,别人是无法左右你的情绪的,能让你产生情绪的有且只有你自己。同样,没有你的同意,谁也无法让你产生糟糕的情绪。

《关键对话》一书中有一个“行为方式模型”:所见所闻→主观臆断→形成感受→展开行为。它解释了情绪和想法是如何导致我们出现特定行为的。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会忽略一个重要的步骤和内容:在观察到对方行为之后,产生感受和情绪之前,我们在大脑中构思想法(不管对错),即主观臆断。

我们会对观察到的事情赋予某种含义,猜测事情背后隐藏的动机,同时还会加入自己的判断。这和ABC理论里的B是同样的道理。

要知道,唯一有能力主观臆断的人是我们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能控制或转变内心的想法,也就可以驾驭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了。

对情绪而言,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你如何看待这一切。同样的事件,不同的想法和看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从而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

04

从情绪产生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人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是正向还是负面,取决于他的想法。

人一旦产生负面情绪,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控制它,要么被它控制。大多数时候,尤其出现强烈情绪时,我们都容易成为情绪的奴隶。这时候,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一堆混乱的情绪,智商为0,智慧亦为0。

为了避免沦为情绪的奴隶,改变想法很重要,它能直接改善情绪。

诺曼文森特皮尔博士有句名言:“改变想法,就是改变你的世界。

前阵子有人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位教授很爱跑步,但工作很忙,又不能牺牲家庭时光。他想了一个两全的办法进行跑步训练,那就是下班跑步回家。

但城市里红绿灯多啊,一遇到红灯就要停下来等,让人讨厌,心情也烦躁。但他转念一想,绿灯我就加速,红灯我就停下来休息,这不挺好嘛。从此以后,他最讨厌的红灯变得无比期待。

纽约时报畅销书《感恩日记》的作者贾尼丝.卡普兰在做有关感恩的全国性调查时写道:“我发现,我对接下来一年的感觉如何,可能和实际发生了什么没有太大关系,而是与我为每一天的生活注入了什么样的心情、精神和态度有关。重要的不是环境,而是我怎么看待这一切。”

两千年前,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创立了一种哲学,他的学生把他的思想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爱比克泰德论说集》。

这本书主要阐述这样一个思想:幸福生活的关键就是——明白我们只能控制自己和自己的反应。人们不是因为某些事件而不安,而是因为自己对这些事件的看法而烦恼。

如果一个人不仔细审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就会按照惯有模式重复下去,烦恼和情绪也会继续纠缠下去。

05

那么,面对一件事情,如何改变无意识的或瞬间蹦出来的负面想法?

最有效的方法是回到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具体做法包括两方面:一是改变主观臆断;二是回顾自己的行为方式。

从行为方式模型中我们知道,控制想法的关键步骤是避免“主观臆断”,但这一步通常转瞬即逝。所以你需要让自己慢下来,无论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先不要任由感受支配你的行为,让自己冷静下来,看看这种感受是合理的吗?还是可以有另一种解读?

如果你没能控制住,已经做出某种情绪化的行为了。那你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首先确定行为背后的感受——是什么情绪让我做出这种行为?

我们需要透过行为,探索背后真实的感受。虽然我们对各种情绪并不陌生,但却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感知。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笼统的“糟糕”、“心烦”或模棱两可的“恼怒”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有人说自己感到气愤,真正的感受却是尴尬外加几分羞愧。

了解自己的感受至关重要,准确的表达意味着准确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到底形成了怎样的主观臆断?下一次出现强烈情绪的时候,首先停下来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试着使用真实、准确的词汇描述它。

其次,分析感受背后的想法——产生这种情绪的想法是什么?

当你确定感受之后,一定要审视你的感受和想法是否正确。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这种感受是正确的吗?也就是说,你主观臆断的想法是正确的吗?

想要控制自己的感受,首先需要打破这样一个错误观点:我产生的是唯一正确的感受。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质疑自己想法,是因为把想法和事实混为一谈了,误以为自己的想法就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最后,寻找想法背后的事实——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把事实和想法区分开,分析感受的真正源头,可以问自己:我所说的事实的依据是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吗?这些依据是不是确实出现过的行为?

当你一次次这么去剖析和观察自己的时候,就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改变自己的固有模式,改善自己的情绪。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负面情绪,偷偷吃掉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