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秦人的故事】31、鄢陵之战

【老秦人的故事】31、鄢陵之战_第1张图片

1、楚国出兵

晋楚的第三场大战眼看要一触即发的时候,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晋楚的战绩。

晋楚,之前有两场大战,

其一、城濮之战,以晋国全胜姿态而告终

其二、邲地之战,晋国内讧,晋国大败亏输

晋楚,各自一胜一败。晋楚此时,实力应该说是势均力敌的,因为晋国国中有三郤专政,同样楚国南部也面临吴国的挑衅和国内的变乱。

对于要不要攻打郑国这件事情。晋国决定打,必须打。

于是575年,晋国出兵伐郑。

晋国一出兵,郑国就去找楚国搬救兵去了。楚共王派子反为中军,子重为左军,子辛为右军。

楚军北向,到达申邑,子反去拜见老臣申叔。问申叔,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

【老秦人的故事】31、鄢陵之战_第2张图片

申叔问:晋国出动多少人。

子反说:几乎晋国全部兵力

申叔说:你觉得晋国和楚国,谁强?

子反说:应该不相上下,晋国略强于楚国。

申叔说:那楚国必败无疑。楚国一不占道义,楚国首先背弃会盟。二不顾人民生死,在春耕之时出兵。这样的情况,楚国怎么可能赢?

其实,我们还有一点不知道。按道理来讲,楚国背弃盟约,确实是楚国理亏。但是晋楚出兵之时既然都是农耕之时,为什么说楚国不占先机呢?

我们看楚国此时,中原国家除了郑国以外,其他国家几乎都是先向晋国。此外,楚国南部有吴国在后方捣乱。

最麻烦还不是人心向背的问题还是士气的问题。

郑国使者回到郑国,报告楚国的情况。

他说:楚国行军速度很快,经过险隘之处,行军的排列不齐,缺乏纪律性。

军队纪律性是军队重中之重,特别是古代战争。古代战争的武器装备差距极小,楚国占有铜禄山,铜矿丰富,按道理楚国的武器装备应该不错。

战争赢在哪里?就是士气和纪律性。所谓士气,就是一定有确信,包括战争的意愿。所谓纪律性,就是军士相互配合的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讲,管理学上的第一设问就是,如何提高组织的匹配度。

如果把我们的人体视作组织,那么各个器官,甚至各个细胞的都必须匹配,无论任何细胞,如果不受规定的盲目增殖,也就是各个细胞的匹配度开始变动,那么我们就会生病。同理,在一个管理组合中,最重要的就是匹配度。各个机构林立,最头疼的也是匹配度。一个组织越大,他的匹配度就要稳固,否则组织可以立刻破溃。

2、士燮之忧

楚国这方对于战争不看好,晋国这边也差不多。

士燮听说楚国出兵了,再次要求退兵。

他说:我们退兵吧,就假装打不过楚国。打楚国这件事情不是我们能承受的。

大家都不同意。

晋、楚两国随后在鄢陵相遇,士燮再次希望退兵。

郤至马上就讽刺士燮说:韩之战的时候,晋惠公溃不成军。箕之战,先轸战死。邲之战,晋国战败。这是晋国三大耻辱。现在又要避开楚国,那不是耻辱吗?

士燮说:今日不同往日,以前秦、楚、狄、齐四国威胁我们的生存空间,不得不打仗。现在秦、狄、齐早已臣服,我们没有必要打这场仗了。就退一万步讲,我们晋国此刻打赢这场仗,我们就会更加骄傲,晋国灭亡就不远了。

大家不听。

士燮的儿子首先就不听他父亲的劝告。

晋楚两国当时在鄢陵军营靠的非常近。

楚国早晨,早早就逼近晋军,意图占领先机。现在,如果晋军此刻列阵,那就是楚军的刀下之鬼了。晋军这方十分害怕。

士燮的儿子范匄说:既然楚军不想我们在外面列阵,那我们就填平锅、井,就在里面列阵,其他就看老天爷的指令吧。

这可以讲,就是决一死战,相对于破釜沉舟之策。

士燮听说以后,拿着戈就跑出来,一边跑一边骂说:小兔崽子,国家存亡,你竟然只用天意决定,你懂什么?

这句话透露出的信息其实太大了。可是很深刻揭露,春秋时期的特点。为什么呢?

如果各位还记得,以前的打仗都要干什么?

占卜,既然是占卜,不就是听天命吗?可是士燮竟然说国家大事不能诉诸于老天爷。

这里就要讲一讲,占卜在早期军事的莫大贡献。

要知道,人类所有知识都是建构在占卜上。无论是现在看似真理的科学理论,他的根本诉求就是通过规律把握未来。本质上跟原始的占卜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假想一下,最原始的时候,两个氏族打仗,你除了占卜你还能做什么?

派间谍考察一下对方?绝对没有这个可能。因为当时都是血缘群团,我们都是姓“姬”的,各自都十分熟悉,忽然看到一个人,从来没见过,一看就是其他部族的人。自发的就抵触,你有什么间谍可以行使。

那么部落领导人总要打这场仗,而打仗最害怕,军心动摇。即使一个错误的决策,也比摇摆不定的决策好。

所以怎么办?占卜,老天爷要我们怎么办,就怎么办?

当后来,军事上,我们能获悉的情报越来越多,占卜肯定不行了。于是周朝出现所谓“重德”的观念,已经将天命,改成了领导人的德行好坏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到了《孙子兵法》成书的时候,直接提出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所谓庙算,你想想,原始时代,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算个什么?只有你能获悉对方的信息,你才有足够的能力去算。

《孙子兵法》接着说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

所谓“不可取于鬼神”,就是警告军事统帅,不能占卜。很明显,《孙子兵法》成书的时候已经有一套获许对方信息的方法。

书归正传的是,士燮为什么这么谨慎?

因为士燮害怕?怕什么呢?怕祸及子孙。我们来看看,晋楚的战争,从晋国来看,免不了的是内部卿族争权。

除了第一场,城濮之战,晋文公当时的威望,卿族实力尚未发展起来,还没有多少争权夺利。

第二场的邲地之战,直接就是卿族争权夺利,导致战败。

现在第三场战争,卿族内部挤压,跟过去比有过之无不及,赵氏被杀,三郤专政。开战之前,士燮就警告,内部的问题。士燮自然很明白,如果这场仗,自己家族有一点问题,战争过后,免不了赵氏之祸。

可以讲士燮的眼光别致而深远。而他的儿子却不懂他老子一片苦心。

栾书说:楚军轻佻,我们先保守,坚决不出战,等他们退兵的时候,再突然袭击,就可以取胜。

3、战前部署

栾书说完话,郤至就大声的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他说:我们不能才去保守政策,我看楚军虽然来势汹汹,但是没什么可怕的。他有六大弱点。

其一、楚军两个统帅不和

其二、士卒疲惫

其三、郑国士兵列阵无组织无纪律(鄢陵之战是郑国、楚国联军)

其四、楚军的蛮人不对,没有阵法可言

其五、打仗不避免晦日(月末,不吉利)

其六、布阵士兵懒懒散散

这样的将士怎么能赢呢?赶紧出击,不要失去战机。

郤至虽然人不怎么样,但是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楚国这边,楚共王正在观察晋军的动态。

楚共王问:晋军有些人正在向右,向左跑,这是干什么?

伯州犁回答说:在召集官员。

伯州犁是谁呢?伯宗之子,因为父亲被迫害,就跑到楚国。

楚共王说:那些人集中在中军,干什么?

伯州犁说:讨论战争对策。

楚共王说:晋军为什么陈设帷幕?

伯州犁说:占卜吉凶。

楚共王说:撤去帷幕了。

伯州犁说:那就是做出决策了,要发兵命令了。

楚共王说:甚嚣尘上,怎么回事?

伯州犁说:应该是列阵。

楚共王说:兵士登上兵车,又拿着武器下来,干什么?

伯州犁说:那是听取将军誓师

楚共王说:那是要作战了吗?

伯州犁说:还说不清楚。

楚共王说:他们又上了战车,将军和左右又下来了。

伯州犁说:那是向神灵祈祷。

伯州犁把晋厉公所在的地方,指给楚共王看。

同样,在晋国这方,又占卜又誓师。占卜,是什么结果呢?

首先,晋国这边也有一个楚国人,苗贲皇。

苗贲皇对晋厉公说:此番,楚共王亲自来战,士兵必然要保护君王,所以兵力就分散了。左、右的兵力少,我们应该首先打侧翼,左右一乱,中军兵士还不敢轻举妄动,此战必赢。

接着,占卜,结果大吉。

好,如此,战争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4、君子之风

战端一开,是有进无退。

这场仗,涉及到三个国家,三个国家的君主一起”斗地主“。

晋厉公这方,郤毅给驾车,栾针为车右。

郑成公这方,石首给驾车,唐苟为车右。

楚共王这方,彭名给驾车,潘党为车右。

一开始,晋厉公的车就陷入泥沼之中,出不来了。这样一来就尴尬了,”出牌“不顺利。

栾书就跑过来,说:要不,我的车给君主你做?

栾针说:

书退,国有大任,焉得专之,且侵官,冒也,失官,慢也,离局,奸也,有三罪焉,不可犯也

栾书,你退下,你是有责任的,怎么能跑过来,侵占我的责任。这是冒犯我,擅离职守,这是怠慢。远离部下,这是犯罪。

有意思是什么呢?栾书和栾针是父子俩,栾针本来想帮帮儿子,结果被他一顿数落。

栾针然后奋力一抬,把车抬出来。

按照战略,怎么打呢?

1、着力攻击两方的楚军,把侧翼一攻破,全局溃散。

2、引诱两方的楚军出来,楚军主力一出来,晋军派一支精锐部队,攻打兵力较弱的中军,杀死或者生擒楚共王。楚军溃散。

那么选哪个?

选第二个。

于是晋军开始引诱楚军出来,而楚共王的兵力极少,楚共王正在看热闹呢?晋军突然射来一支暗箭,突然射到楚共王的一支眼中。

楚共王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大喊,养由基,养由基。把射我那个人,射死。

养由基是神箭手,拉弓搭箭,射死了那个人。

那人是谁呢?是,魏锜。

话说,前一天,两人都做了件事情。

魏锜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射中月亮,自己却做到了污泥中。

占卜,说,你明天肯定能射中楚王,但是你也会死。

楚共王也做了件事情,楚国有两位神箭手,养由基和潘党。两人比赛射箭,战绩很好。于是在楚共王炫耀,楚共王说:你们卖弄本身,就会死在技艺上。

楚共王负伤,那仗还怎么打?

楚国这方,士气大挫,楚军一溃千里。

郤至在战场上,卖力搏杀,三次碰到了楚共王。看到楚共王,就跳下车,脱去盔甲。看到楚共王,就跳下车,脱去盔甲。如此三回,以示恭敬。

楚共王于是派人,拿着弓来见郤至,对他说:刚才有个很有礼貌的人,不知道他有没有受伤。

郤至说:感谢贵国国君,我能够和楚王交兵,实属荣幸,不敢接受你的礼物。

郑国这边也遇到困难了。晋国的韩厥追击郑成公,给韩厥驾车的人说:快点、快点,快要追上了。

韩厥说:不能再羞辱国君了。

韩厥为什么说这句话,当年鞍之战,就是他差点抓到齐顷公。

此时郤至也追上了,郤至旁边的人说:我们绕道,就可以抓住郑成公了。

郤至说:不行,抓住国君,你想干吗?他再怎么样,他也是国君。

郑成公逃过两劫,但是早就魂飞天外。

郑成公的司机石首说:当年卫懿公好鹤,不肯拔出车上旌旗,所以被杀。

于是,拔下旌旗。但是晋军穷追不舍。

戎右唐苟下车,战死沙场。

5、胜负已定

仗打成这样,现在楚国人已经不想打赢这场仗,赶紧让国君冲出重围吧。

楚国的勇士叔山冉对养由基说:尽管国君有命,但是此时此刻,你要射箭了。

于是养由基,射了两箭,箭无虚发,射杀了两个晋国人。

叔山冉一把抓住晋国的车,扔去。晋国人看到两个人如此神勇,不敢靠近,楚共王才冲出重围。

此时的晋军,却展现了优雅的君子之风。

栾针看到楚国令尹子重,向晋厉公说:那是令尹子重的帅旗,当时我出使楚国的时候,子重楚军问晋军的勇武是怎么样的?我说,

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来说明,我们晋国人从容不迫。我们现在拿着酒请他喝,让他看看,什么叫从容不迫。

于是拿着酒,说:寡君,请你喝这杯酒,略表心意。

子重说:那个人肯定是当年晋国出使之人,竟然还记得这件事情。

子重一把拿过酒来,说道:好酒、好酒。

从早晨开打,到晚上结束,子反查点受伤人数,补充战士和兵车,修整铠甲和武器。

晋国这边一样,激励士气。

并且故意把俘虏的楚国人,放掉。这些人回来就报告楚共王,楚共王大惊,召来子反来商议。

结果子反喝酒,喝醉了。楚共王叹气道:看来天亡楚国啊。

于是楚共王赶紧撤军。

到这里,鄢陵之战以楚军一溃千里而告终。

第二天,晋军在楚军营地大吃大喝,相对于雪了邲地之战的耻辱。

只有士燮说:我们赢了,可是国君还小,希望国君能够有警惕之心。

6、子反之死

楚共王此时要做一件事,劝住子反别想不开。

因为害怕跟成得臣一样,又死一位将领。

于是派人,对他说:这次战败,跟你没有关系,都是寡人的错。

子反说:我难辞其咎,感谢国君赦免我的过错。但是我不死,难以赎罪。

子重此刻因为和子反争权,于是派人故意激将他说:成得臣当年什么下场,你应该知道吧。

子反说:即使成得臣当年不死,我今日也会自杀。

于是自杀而死。

(《史记》记载说是楚共王让子反死,看来不足为凭。)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秦人的故事】31、鄢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