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张家辉

罗永浩的演讲里提到过这样一个理论,说一个新的产品出现,受众群体就会分为三种人,一种比较积极的去尝试去感受,第二种是看着有人去做了他也跟着去做,那还有这样一种人,就是只要原来的还可以用,只有他的老竞争者不死掉,产品不停产,她就不会去接受新事物,比如他的姐姐。那我想说的就是,我和她姐姐是一种人。

对于新事物,我是一个相当迟缓的人。比如初中的时候,QQ聊天在同学们之间风靡,而我到大学的时候才有了QQ号码,觉得这东西很好用,然后很土鳖很兴奋地去加我以前的同学,结果她们告诉我说她们现在在玩人人。然后等我有了人人,她们已经在玩微博了,我不敢想等我有了微博微信的时候这世界上又有了个什么东西,而现在订阅号永远是我聊天排名前三的今天,有了ofo,这么一看,我反倒释然了。我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与我而言,接受一个新的事物,改变从前的东西,真的挺难,也挺慢。所以我想说说继喜欢XX(一个明星,不写名字了,我没有对比的意图)那么多年之后,为什么XX没有死,没有不上镜,而他在我心中的位置却被取代了。

我这个人不追星,只是很喜欢张家辉。我是个好姑娘,好到就连喜欢明星都告诉自己不能脚踏两只船,由于这种荒唐的自律,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我唯独喜欢张家辉。

我看他的第一部电影名字记不准确了,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叫什么赌侠1999,赌圣2000还是什么2002,只记得他演的是一个被星爷各种捉弄的小角色,现在回忆起来脑袋里只有一个他被美女扑倒猛脱衣服的画面,那时他青涩的就像他演的那个角色一样。我看他的第二部电影就是激战,前几天,我不想说这是一部让他拿了什么奖拿了多少奖的电影,当然他拿奖我很开心,但与我,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成就了他在我心中地位的电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部电影的时间差如此久远,从小学到昨天,我一直在想,在这中间我是很巧妙的避开了他的电影呢还是有看到过但没关注过他呢。

我不写影评,我只想说说这部属于张家辉的电影,属于我们的电影----《激战》。这应该是13年上映的,我又是跟不上节奏的前几天才看过,看过之后,除了一份震惊和几行热泪,还有一团汹涌厚重的情绪堵在胸口,咽不下去,吐不出来,就像无意间喝了一口浓烈的酒,它暗自灼伤着你的胃,也许还会呛得你眼泪流,你很想说点什么,告诉人们你的感受,但一张口,便是无声。

我不知道什么光线什么色调什么远镜头,但我知道它打动我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曾辉煌过骄傲过以为世界属于自己过,谁不是这样呢,他拿了数学竞赛第一名,他拥有了优秀完美的爱人,他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他被破格录取,他的作品被发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又是卑微的呢,谁没有过光芒四射的那一刻呢,我们都豪言壮语信誓旦旦过,都给这世界好看过,可是现在呢,最后呢,时光不会永远停留在那一刻,也许他拿了数学竞赛第一名但是却没有去到梦想的大学,也许他有了完美的爱人但是他们却分手了,也许他找到了好工作但是公司却倒闭了,这世界太快,从来都不等人的,谁都无法永远坐庄,也没有人会永远是女王大人,所以我们也都让身边的人失望过,对自己怀疑过,放弃过,抱怨过,在寂静黑暗的夜被这个世界狠狠的嘲笑过,谁不是这样呢。

我们奔波忙碌一生,到最后无非是一缕青烟一抔尘土,那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呢?因为行走着幸福着,因为重要的不是结果是过程,因为旅途的意义在于路上的风景,与我,这些都是放屁。

电影的最后张家辉决定重新打拳时,他朋友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打,他说“阿奇每次上台去打,我都会跟他说,最重要的是记得为什么上了台,输了赢了都会过去,那些都不重要,其实,我跟阿奇是一样的,只是想为自己做件事而已,我不想临走的时候连一件值得回忆的事都没有。”

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还要拼呢?这就是我的答案。

多做几件值得自己回忆的事,活一个不那么后悔的人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有人“上台”的原因吗?

当张家辉在昏暗的灯光下告诉自己,不要怕,我能做到的时候,Ania翻唱的这首歌悄然响起“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就像失恋的人听到每一首歌都觉得是在唱给自己一样,戴着耳机站在那里的人早已不仅仅只是他,他的眉眼,他的情绪,甚至他的沉默都与我们如出一辙。

其实,我们演的是同一出戏。

也许我们没有外债,也许我们不会拳击,也许我们没有当过拳王,但生活,哪里不是擂台呢?

我们都是张家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都是张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