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成长是最终的目的,那么什么时候才是终点呢?
根据《刻意练习》的理论,这个时间可能是一万小时。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这个时间或长或短,不过我们可以先按照这个时间进行锚定。
也就是说这是我们达到目的,所需要重复的时间。
从今年2017年4月9日开始至今,每天早上我都是5点钟起来,开始思考或者写当天的文章。
写作的练习重复了多少时间呢?
272小时。
这是ihour软件中记录的数字。
也就是说,不过我距离目标的时间,还不够二十分之一。
但是最近,我发现自己常常出现一种幻觉,脑海里有一个声音,不断地提醒自己休息一下。
好像有一种坚持不下去的感觉。
1 身体的生理周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阻碍自己前进的想法呢?
渐渐的,我发现了这样的念头出现的规律,那就是每次脑中信息过载,十分疲惫的时候。
也许是因为身体出于自我的保护,把当前的疲惫归因于思考,让我停止这样的行为。
因为当我恢复状态,充满活力的时候,这样的想法又消失掉了。
并且,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劲,不管做什么都得心应手。
这也解开了我一开始的疑问,为什么天天睡眠时间超过八小时,身体还说我需要休息。
这或许就是身体的生理周期。
还记得之前总觉得时间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就算是身体疲惫的时候,也不想浪费这样的时间,通过听音频、看小说,把这些时间给利用上。
但我却发现,在这之后脑子却常常处于混沌的状态。
其实这样的做法,只是重新给自己打上了肾上腺素,暂缓了疲惫,实际上身体依然需要休息。
记得有一次,小说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按理来说,小说的信息是最不需要我们思考的,最容易接受的,但脑子就是连这样简单的信息都不愿意接受,那说明,我那时候真的是太需要休息了。
所以,疲惫的时候,休息就好。
2 看得见的希望
还记得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亏钱了,却依然乐此不疲?》,市场中亏钱了,需要坚持吗?
只要心中尚存希望,就不需要坚持。
因为我们相信自己可以赚回来。
无独有偶,我发现玩游戏的时候,也不需要坚持。我发现内心的声音是我想要,我需要。
为什么呢?
因为在游戏的时候,我能够看到自己的进展:
距离下一次晋级还需要多少经验
距离任务的完成还需要多少步骤
完成了任务之后得到了什么奖赏
……
如此种种,都在驱使我继续玩下去。
那么写作,为什么就变成了坚持呢?
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没有花点功夫去深刻挖掘一下这样做的意义,以及看一看做了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写作,我也不会把自己的投资体系详细地整理出来,或许这会给我将来的投资埋下隐患。
如果没有写作,我对动态因子策略的思考也不会那么深入,那么在之后面临巨大回撤的时候,很难坚守策略。
如果没有写作,我也不会强迫自己不断地却阅读和和获取信息,也就不会发现银行的投资机会,以及银行股轮动这样的方法,这已经让我获得了2%的收益了。
如果没有写作,我不可能把自己的思考让几百个人同时知道,更不可能得到聚宽的邀请,在其2周年纪念的时候去深圳做量化的分享。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到活动的链接。
其实回想起来,虽然我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好像付出了不少,其实也一直在得到。
这其实就是看得见的希望。
在想清楚了这些之后,我发现其实继续写下去也挺愉快的。
看见践行过程中的每次得到,对于我们的坚持都至关重要。
或许,这时候我们可能不会用“坚持”这样的词,而是变成了“需要”。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这样的话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不容易,因为人天生就对于前程有着欲望与追求。
那我们何不把好事和前程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我们对自己行动的看法由“我能行”变成“我想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