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由一个“优秀大学生”一步步走向失业的

已经是六月初,好像有某种执念一样,每一次期末都会来到瞄一瞄,然后无可避免地留下一些文字。

大四这一年里经历了什么呢?一个字概括就是“飘”。

从去年的10月到11月,今年的3月到现在,都会处于一种惶恐的状态。秋招拿了一份offer,春招也拿了一份,但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放弃。

于是档案被寄回原籍,落户广深已经不在我的计划之内。毕业照片10天之前已经拍完,春招的excel表格已经跟新到第三版本,从最初的大厂投递进度,到冲刺阶段,再到社招阶段。

心态已经从持续性的焦虑到慢慢地接受,然后去再想出路或者遇到最坏的结果怎么处理。


“这是我最讨厌放假的半年”

如果不是因为春招,我还不知道原来平时有那么多假期可以放。清明放假3天,五一放假4天,端午放假3天,呼啦啦一回来于是又不见了每一个月的上旬。于是折算起来就是不见了差不多整整一个月。

因为我并不是盲投递,整个招聘期间,投递过的建立大大小小加起来应该有100份。但是大厂或者银行的基本都是笔试以后就没有了然后。小厂要么是没有了回音,要么是自己不想去面试。还有可能真的有水逆成分,有好几个面试都是电话进行了沟通说好发邮件,但是后续却没有任何回应。

这种不知道该干什么,只能干巴巴等着命运安排的无力感,大概很多年以后都还会记得。而且尽力不让自己再重蹈覆辙。


“迷茫成这样,我自己都不会录用自己”

作为一个从来不愿意正经地在经济管理学院待下去的金融学子,又作为一个新闻理想坍塌的新闻叛变人,每一次去面试,都会接受灵魂的拷问。“你为什么不从事金融相关的工作?你为什么大学期间的经历都是往这边跑的?为什么不在当初的单位继续留下去搞新闻?”

作为睁开眼睛都是迷糊的我,回答当然也是由着我那迷糊的小眼睛一样,都是迷迷糊糊,回答不出来几句的。

现在回想起来,作为一个每次院运会都出马必拿奖、校报公认文笔数一数二的副部长、报社可以连续出两篇300w+阅读量的实习生,二等奖学金四六级从来难不倒的“优秀”大学生,为什么会在这场战役上跌成了这样?


1.完美主义作祟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学校期间很多事情之所依会得到优秀,是因为我自己做的事情不够多。社团参加只有一个,还有一个几个月才搞一次活动的校外联盟。所在的社团出校报的时间为一个月一期,当然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慢慢磨,慢慢采。慢慢修改。

虽然现在很多领域会推崇工匠精神,但是在你还没有确定你将来要做的事情之前,把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并且尽可能多去尝试。这远远比在一件事情上打磨能让你收获得更多。

一句话概括,“年纪轻轻,在作减法之前得先学会做加法”。极简主义或者断舍离这类书籍大概针对的目标人群并不是二十几岁的小年轻。至少在人生探索层面上是这样。

在职场上,把事情做对永远比把事情做好要来的实际很多。


2.自我不坚定又太封闭

曾经作为一个重度社恐患者,因为家里人在对自己填报志愿时候的一句,“你连问上课问老师都不敢,还怎么当记者采访别人”,而自我怀疑了很久。

即使后来在校报以及校外媒体实习可以独当一面地完成采访任务,但是这份对自己的怀疑一直没有消退,甚至阻止了我进行实践的步伐。因为这份自我怀疑,大二的时候一直没有敢去报社实习,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一直拖延到大三。实习以后惊觉,原来我也可以。但是浪费在踌躇上的时间却有了整整一年。

对于这一点,或许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尽快地到实地尝试,尽快地找到业内的圈子进行检验。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永远不要让任何人定义你自己,只有行动能说明东西”。年轻人除了泡妞要勇敢之外,在求职这件事情上也要这样。


3.受外界影响太深

网上一直都有“金九银十”、“金三银四”的校招旺季的言论,确实是这么回事。但是只能相信一般,并不意味着你在11、12、1、2月可以松懈,虽然大多数企业的校招在这期间是没有招聘的,但是不能忽略到这个少数的存在。

还有一点,对于刚刚出来的大学生,每天接收招聘信息的公众号在给你校招资讯的时候,也会无形中给你带来很多的压力。比如,“应届生7成平均月薪不足6K”,"毕业三年了,我为什么还是活得这么惨",“舍友拿到了腾讯offer,我连个实习都没有”。每天横扫过去,就算是自动忽略,也难免会被残存的焦虑辐射。

对于这种事情,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事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好自己的期望月薪,这个实际情况包括自己的实习经历、职位平均水平、所在城市等等。然后给自己一个找工作的日期底线,这样大概就不会慌慌张张不知所措了。

很多时候会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把自己的牌出错了,更多的时候会进行自责,但是已经慢慢会进行自我调解。人生毕竟还有很长,而且每个人道路也肯定不一样。有可能会就业、有可能会出国、有可能会遇到家庭变故、有可能会结婚生子、有可能会读研、有可能会去流浪、还要可能会去间隔年或者二战。

最后一点,要尽量把握“秋招”,不要相信“有能力的人无论是什么招都可以的”鬼话。其一、秋招可以给多你半年的机会提前适应社会。其二、有没有能力在得到验证之前你说的不算数。如果你想要像我想以小说家的悲情思维来体验社会,那上面的话当我没说过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如何由一个“优秀大学生”一步步走向失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