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所关注的 -不只是一 个公众号
2020.7.4▏所长
6月27日,印度信息技术部以“有损印度主权”为由,对59款中国出海APP进行封杀,具体措施还未公布。
目前,59款中国APP已从印度各大应用商店下架。
此举不禁令人联想起前段时间中印两军在边境发生的冲突,莫迪一再宣称“印度军人的血不会白流”,并授予前线士兵开火权。
莫迪虽然嘴上叫得凶,无奈实力不济,印军不敢正面硬碰,只敢在经贸上搞小动作,封杀中国APP。
外媒分析称,封杀名单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Tik Tok(抖音)。
预计,字节跳动损失超过400亿人民币,该损失有可能超过其余58款APP之和。
中国经济有三驾马车:外贸、基建、消费。
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高度重视外贸的发展,为了增加出口,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出口。
例如,家电产品在出口时,享受13%的出口退税,本质上,这是拿国家的财政补贴外国消费者,让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外贸一度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前进的火车头。
截至2017年,中国是124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制造真正走向了全世界。
外贸给中国带来了巨额外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几乎全球都遍布着“中国利益”。
印度这次敢拿59个APP开刀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军队打不过,封杀中国企业可以吧!
据业内从业者估计,59家中国APP企业,在印度损失可能高达100亿美元(约700亿人民币)。
莫迪选择中国APP下手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APP是虚拟产业,对印度就业影响不大。
相比之下,如果封杀中国手机损失则会大得多:
小米、OPPO、VIVO都在印度兴建了工厂,雇佣了大量印度工人。
▲小米部分印度门店logo被覆盖,改为“印度制造”的标语
那印度不怕中国的反制吗?这笔账莫迪可能也算好了:
从两国外贸结构看,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都是原材料,对华出口总额为174亿美元。
其中,最大宗的商品是铁矿石和棉花,两者占出口总额的54%,相当于93亿美元(约650亿人民币)。
如果中国不从印度进口铁矿石和棉花,与封杀的100亿美元的中国APP企业损失大致相当。
所以,这次莫迪是有备而来,每笔账算的很清楚。
精明的莫迪通过封杀中国APP,向印度人民展现了自己强硬的一面,貌似可以与中国人打个平手。
但从战略层面来说,印度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莫迪觉得中国现在正忙着和美国打贸易战,自己做点小动作,中国为了顾全大局不会有太大的反应。
毕竟,印度仅仅动了100亿美元的利益,与特朗普动不动就叫嚣“增加5000亿关税”比起来,微不足道。
莫迪想要模仿特朗普也要看看自己的底牌。
特朗普和中国打贸易战的目的很明确:一是减少贸易逆差,二是吸引制造业回国,增加美国就业。
美国本来就是制造业强国,在中国制造崛起之前,美国制造业占全球的31%。
不是美国制造业技术不行,而是利润少、成本高,美国制造业才会纷纷来华设厂。
反观印度,国内还有6亿文盲,缺乏合格的产业工人,基础建设极差。
▲特朗普与莫迪
2003年,韩国浦项钢铁想在印度设个厂,为了征用农民土地,前前后后谈了5年都没搞定。
好不容易盖好了厂,又发现印度工人素质极差,生产出来的钢铁不合格。
附近的农民还天天搞环保抗议,心力交瘁下,韩国浦项钢铁关闭了印度工厂。
特朗普主要支持者是失业的美国蓝领工人,特朗普为了他们不惜低价转让土地,让国外资本盖厂。
福耀玻璃的曹德旺算了一笔账:
“中国的人工虽然便宜,但美国土地便宜、水电便宜、税收低,足以抵消掉用工成本,我为什么不能在美国开厂?”
特朗普不是傻子,他与中国打贸易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2019年美国制造业GDP增长突破5%,遥遥领先平均GDP增长。
可莫迪干的事,只顾面子不顾里子,毁了印度在国际投资者心里的信誉。
哪一家企业愿意在一个没有保障、打不过就玩封杀的国家投资?
现代资本最看重的就是信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国而无信谁敢投资?
当年,在中日因一些事情引发争端时,全国各地曾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日游行,爱国群众纷纷扔掉自己手中的日货表示抗议。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依旧保持了冷静,把争端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蔓延到经济,没有封杀日本企业,中日关系陷入了“政冷经热”的局面。
为什么我们不封杀日本企业?
为的是保持中国良好投资环境的形象,继续吸引和利用外资发展经济。
相比之下,印度把边境问题经济化,显然是步“臭棋”。
这也许就解释了:
为什么中国经济能一飞冲天,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印度人均GDP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国内还有6亿文盲,8亿人没有厕所的原因所在。
2017年,美国的高盛财团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印度拥有12亿人口,平均年龄只有26岁,充满活力。
莫迪上台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投资的改革,效果明显,有理由相信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靠着资本热捧,2016-2018年,印度GDP增长连续三年突破7%。
印度的高增长吸引了大量中国资本的进入,阿里在印度的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
中资对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创新产业,比如:
中国有支付宝,印度有Paytm,2015年,阿里直接向Paytm注资6亿美元,持股比例达40%;
中国有美团,印度有Zomato,2018年,阿里又向Zomato注资1.5亿美元;
中国有滴滴,印度有Ola,2017年,腾讯领投Ola 4亿美元,取得近10%的股份。
▲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APP:Paytm
截至今年3月,印度前30家独角兽公司中,有18家有中资支持(独角兽公司:未上市,估值在10亿美金以上的创业公司)。
中资占领了印度创新产业的半壁江山。
不难看出,中资对印度创新产业的投资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国内的布局,简而言之就是:“中国有什么印度就投什么”。
这么做的好处是,这些公司在中国都有成功的案例可寻,商业模式成立,风险低,回报大,甚至在运营遇到问题时,中资方可以直接派出团队指导。
在印度封杀中国59款APP后,外媒猜测下一步会不会针对这些被中资“控制”的企业下手?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内业人士表示:这方面的可能性极小。
制裁这些企业,本质上伤害的是印度本土公司。
▲印度独角兽公司背后的中资。数据来源:印度全球关系智库Gateway House
中资入股的企业安然无恙,中资海外运营的APP横遭厄运,给中资“出海”提供了一些可贵的经验。
就算中国企业在印度采取本土化运营措施,各方面符合当地法律标准,但没有印度资本,印度政府仍可毫无顾忌的封杀,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增加一些短期失业人口。
对于中资“出海”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引入当地的资本,最好有20%的当地资本,这样中资既不会失去控制权,也让当地政府制裁时投鼠忌器。
只有把双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才是安全的。
恰如英国外交名言说的那样:“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THE END
来源:精神拯救所,一个有趣有用又独立思考的公众号,陪你见证这个时代。
如果只读一个人的书,就能让你变得博识有趣,非张岱的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