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三招,你也可以成为高效人士

每个人的一天同样都只有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做很多事情,而且样样可以做好?

原来,高效的他们都注重以下三方面的管理:

1、能量管理

学会这三招,你也可以成为高效人士_第1张图片

能量就像一座银行,只有不断的增加储备,才能取之不尽。

(1)养成有规律的作息

如果可能,请早睡早起,停止没有意义的刷手机。

那些年轻时熬的夜,迟早有一天要用健康来偿还。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熬夜猝死,年轻人不再是猝死的绝缘体。

如果不能早睡早起,请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有些人一放假就选择通宵熬夜,第二天睡到下午才起,成功的错过早餐和午餐。

这样的放松没有起到休息的作用,因为它打乱了固有的节奏,反而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精力。英国作家埃尔伯特.哈伯特说“没有比刚度完假的人更需要度假了。”

村上春树每天晚上10点睡觉,第二天4点半就起床创作,这一习惯坚持了30多年,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产出。

(2)锻炼身体

有一句话说得好:“所有的工作最后都是拼体力”。

很多人把锻炼看成高大上的行为,认为去跑步机上挥汗如雨才是锻炼,从而迟迟不肯走出第一步。

锻炼身体其实只是一种生活的常态,在家就可以完成。比如做几个俯卧撑,简简单单的拉伸,或者跳绳几分钟等,都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有锻炼意识的人,总能找到机会锻炼。比如等公交的时候,可以练习瑜伽的树式;工作累了的时候,做几个保护颈椎的动作。

这就是把锻炼身体融进生命里。

(3)不在小事上消耗精力

在《自控力》一书中,作者提到:

自控力像肌肉一样有极限,而且从早到晚减弱。

聪明的做法是剔除掉无意义的小事

比如扎克伯格几乎每天都穿同样的衬衫,并不是他生活低能,而是他把选择衬衫的精力运用到重要的事情上。

而有些人,却在选择衣服上纠结半天,有些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郁闷一整天,有些人为了省五毛钱,不惜讨价还价半天。

凡事斤斤计较的人,很难做出一番成就,他们的生命专注在与小事死磕上。

2、情绪管理

学会这三招,你也可以成为高效人士_第2张图片

一个情绪大起大落的人,必然不是高效人士。高效人士,懂得从以下两方面管理情绪。

(1)换位思考

亦舒曾经说: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

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只是因为立场不同而已。理解他人的第一步是换位思考。

父母和子女之间,如果不能换位思考,就会有数不清的“代沟”。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不理解父母,等自己做父母了,却能真正的感同身受。因为他们当时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而现在站在父母的立场。

双方都想想对方的处境,世间就能多几份理解和包容。

(2)保持理性思考

有个理论叫“情绪理论ABC”。

A是诱发性事件,B是信念,C是行为后果。

出现非理性行为,是由事件直接跳到结果,忽略理性思考的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大家有不同的做法。

有些人生气的时候,任由情绪泛滥,最终导致局面失控。

比如别人骂你一句,你的本能反应是愤怒。然后十句甚至百句的骂回去,越骂越气,甚至动手打起来。

这种遇到事情不加思考,放任原始冲动的人,我称之为情绪的奴隶”。

周国平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和傻瓜论短长。”

和傻瓜争吵的人,即使赢了会沦落为傻瓜。

生气前保持理性思考、能管理情绪的人,才是“情绪的主人”。

3、时间管理

(1)批处理

在《如何高效学习》中,作者说到:

批处理就是将类似的工作集中一次做完。

比如你要做一份word文档、一个PPT,一般人的做法是先做完一项再做另一项。

而高效的人,是先搞定word和PPT的文字部分,然后一起调格式、插图。

再比如,写文章的时候,一般人是一篇一篇的写。而高效率的人,是先收集所有的资料,然后一次性写三四篇,最后再一起调格式。

因为我们的大脑分为不同的认知类型,不同任务之间切换会耗损能量。

(2)利用“生理黄金时间”

依旧是《自控力》一书,作者提到:

我们的自控力从早到晚减弱。

即能量有“波峰”和“波谷”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差别。有些人喜欢早上写文章,比如亦舒;而有些人晚上文思如泉涌,比如巴尔扎克。

在“波峰”的时候,适合处理最重要的任务。在“波谷”的时候,可以处理日常琐事,比如拿个快递。我们也可以选择休息,养精蓄锐。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只有成为高效人士,完成应该做的事情,才有时间做想做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这三招,你也可以成为高效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