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实现目标仍有待升华

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智慧城市建设从盲目追捧期走向实施落地期,智慧城市建设投资逐渐回归理性。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在国家相关政策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推动下,2015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IT投资规模达到2480亿元,年投资增长率为20.4%。“十三五”对智慧城市有着很高的憧憬,但是智慧城市说到底还是一种提升居民生活的技术手段,目前的智慧城市重点是从以下几个领域入手:

智慧城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实现目标仍有待升华_第1张图片

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目前来看智能交通主要覆盖的层面有:智能交通的基础层,即城市交通灯系统与高速公路的信息化建设,包括对原来交通系统的改造;智能交通的设备层,即实现智能交通所需要的视频监控设备、射频追踪设备以及公路照明设备等;智能交通的软件层,即导航地图、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云平台等软件应用等。

可以看到,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相对来说还只是一种比较被动的“智能”,主要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改造。这在路况正常的前提下是一种锦上添花的表现——驾驶确实更加的方便,但是在极端条件下,面对路况遭到破坏依然显得“笨拙”与无能为力。比如说碰到极端寒冷时路面结冰,就会造成整个交通系统瘫痪。所以,智能交通应该需要增加一些主动处理极端条件下的能力。

智能物流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物流将会在智慧城市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物流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可忽略。据统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左右,也就是达到10万亿级别总市场。

正因为如此,采用智能物流,增加物流的速度与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显得尤其的重要。而打造一个完善的智能物流网,整合所有快递公司将会是一种趋势,充分利用目前的资源,实现共享,把货物流通的数据打通,形成一个巨大的即时信息平台,最终实现网上下单购物,24小时内送达。

智能物流看的是货件的管理能力与运输能力,在极端天气的条件下对于物流的影响也是极大的,所以打造一套完善的,足以抵抗极端自然条件下的物流系统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说,一套完善的无人机运输网络,可以很好的抗击路面交通不流畅的情况。

智能电网

国家能源局曾经表示,中国在未来5年内智能电网建设总投资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这对于智能电网的市场来说,是一剂强有力的催化剂,将会方便整个市场的成熟与落地。

国家投的2万亿主要是对于骨干网络的智能化升级,比如说智能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或者智能电表。而这其中辐射出来的电网ICT产业市场也是很大的,然而智能电网所面临的来自于极端天气的挑战也是最严重的。所以对环境的实时监控与故障预警将会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需要对现有的输点设备进行加固处理,以增加其自身的抗极端天气的能力;然后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与预警,对电线等设备可能出现的隐患进行及时的处理。这都将提升智能电网在天灾中的生存能力。

关于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还是很大的,上述三点就是比较典型的代表,其实关于智慧城市是什么,可能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智慧城市之于不同的人、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立场,都会有不同的定义。

上班族说:“路上不那么堵,过年回家买票不那么难,就是智慧城市。”;老人家说:“我有心脏病,如果我在家里突然跌倒爬不起来了,有人能很快把我送到医院,就是智慧城市。”;小孩子说:“我不想一板一眼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要是在家就可以学习,能向老师提问,还能跟小伙伴交流,就是智慧城市。”;创业者说:“我想办个公司,可是不知道流程,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合作伙伴,如果这一切都更加方便,就是智慧城市。”;公务员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上访的人呢,如果他们的想法能早点跟我们沟通解决,大家其乐融融,就是智慧城市。”;消防员说:“最好没有火灾,有烟雾苗头就能自动扑灭,但假如真正有大火了,我们能一路畅通地迅速抵达现场,这就是智慧城市。”

而这些也都是能够使得智慧城市脱离面子工程,达到实实在在的惠民目的的场景,智慧城市是融合人类的智慧而非技术的智慧,说到底还是一种提升居民生活的技术手段。

或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物联网手段可以使得智慧城市达到很不错的“智商”,能够进行复杂的运算及问题处理。但是既然是智慧就总得有一定的“生气”,才会让人觉得有活力。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都有一种趋利避害本能反应,所以,一套高级的智慧城市系统不应只是一台死气沉沉的机器。

毫无疑问,在目前的条件下,当遭遇冰灾、雪灾、台风、甚至地震等极端的自然条件时,智慧城市的“智慧”二字就会显得太过脆弱与无能为力,或许当有一天,智能城市能够真正的主动进行适当的反应,去解决一些突发状况时,才会是智能城市的又一次升华。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慧城市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实现目标仍有待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