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知名专家的思考


2017年4月8日零时,北京市2605家医疗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不含中药饮片)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顺利实现信息系统切换。

过去挂号个人需要付费2块,现在改10块了。

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解释说,医事服务费是给医生劳动所付出的费用,诊疗是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劳动,对这种劳动的尊重,才是对医生真正的尊重,这才是医改真正的方向。

今天上午到医院给父亲看病,医院门诊楼上依然高悬横幅,向公众说明4月8日零时正式启用新系统,配合落实新医改。

挂号过程中我认真看了下挂号费,也就是现在已经改的医事服务费,普通门诊50元,副主任医师60元,主任医师80元,知名专家100元,急诊70元,住院100元/床日,价格上的确比原来贵了不少。

对医改本身我举双手赞成,既尊重了医生的劳动成果,又把医生过度依赖药品提成的怪圈中解脱出来,而且还变相挽救了很多医生,必定药品提成这个事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必定医生已经被绑定在这个不仅仅是错误,涉嫌犯罪的活动;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药品价格的下降更是直接的效益。

我对医改的评价: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降低药企成本,进而降低药价;通过提高医生正当收入,让医生价值得以体现,让医生更有尊严,当然牺牲了医生隐形的更多但涉嫌违法犯罪的收入,比如药品回扣,比如手术红包等;通过提高医事服务费,让患者多出点,再通过降低药价总体降低患者看病成本,对各方都是有利的事情。

由于父亲户口在老家,没有北京医保,只好比原来多出了好几十挂一个号。

今天我真正想说的,是价目表中标注的知名专家,我个人对这个称谓更有兴趣,对怎么看待这个称谓更好奇。

我挂了一个知名专家的号,他的诊室牌子上,在姓名后面附着教授,并没有知名专家的牌子。从这个牌子来理解,似乎知名专家=教授。但这与我们日常的一些理解是有差异的。

教授,是同行对一个人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一种认可,至于他是否知名,并没有明显的关联。此外,对于患者来讲,不是来搞学术交流,也不是来学习医疗知识,而是来看病。这么看起来,似乎另一套体系更加合适,比如主任医师,这是同行对一个人医疗水平的认可,而这才是患者真正关注的。但即使这样,也不能把主任医师与知名专家划等号,因为事实上,两者的医事服务费相差20块呢。

那么问题来了,知名专家代表的是哪些人呢?肯定应该比主任医师更强,但似乎又没有更高级别的职称可以形容了,于是就出现一个知名专家。问题又来了,这个名是谁来评定的?老百姓的口碑?领导的认可?业内同行的公认?几个人的互捧?是否有一个标准来评定如何从主任医师到知名专家?多少人评价好就可以认定?多少同行认可就可以?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位医生在参加评定职称的答辩会上,为了说明自己的医术高明,宣称自己手术成功率100%。其实业内人士都明白,这个宣称意味着什么,人有失手 马有乱蹄,再厉害的专家总有一些失误的可能,或者病人本身体质问题或者当时手术状态不好,或者手术材料问题,想一辈子保证100%非常难,当然一段时期还是有可能的。当有专家提出这个疑问时,这位医生也不得不承认,之所以能够保证100%因为他有选择性进行手术,首先尽可能选择容易做的手术,其次选择没有风险的手术,再次选择自己擅长的手术,于是落得了一个好名声,他也成为他们医院的高手。这样的高手显然不能称为知名专家吗?但所有手术成功的普通民众会宣扬,会认为他是专家。

还有一个听来的事实,一位知名专家对病人诊断后,对病人说了这么一番话:由于病人身体状态不好,如果动手术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可能会有较大风险,这个一定要提前说清楚,甚至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对医生还是对病人都是很大打击,所以很多医生会选择不治,因为那样医生更安全。所以,如果病人希望继续治疗,医生就希望病人多一些理解,每个医生都是完美主义者,都希望自己的手术完成好效果好,但一旦出现其他情况,病人及家属也能够给予理解。对这位专家的话,一名普通病人会怎么理解呢?是选择相信专家,还是考虑换掉专家?

人各有志,缺乏判断标准,人们也只能随性而为,随意选择。

生活中每件事都是实实在在的,都是有前因有后果的;生活不是在做科研,写篇论文完事,至于有什么用有什么效果导致什么后果都可以不考虑(我不是在黑科研工作,尽管我们当前的现状就是这样)。

对这个称谓的思考,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对医疗行业来说,每个人都有很多看法,野蛮无序发展了这么多年,医患矛盾这么突出,肯定有太多的因素导致。就简单的这个称谓,各大医院或者行业内都没能给出一个参考标准,可见整合行业存在的问题有多少。

在这里我真心希望行业能够尽可能进行规范,促进整合行业更加健康地发展,也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对知名专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