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6,风吹铃动【三步学习法:编码、巩固、检索】

拆页七

来自第四章《知识的“滚雪球”效应》

P79

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

编码

假设你是米娅,站在沙坑里看教官解释并演示伞降着地技巧。这时候大脑会把你感知到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形成了一种心理表征。大脑是如何把感官感知到的东西转化为有意义的心理表征的,就目前来说,人类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一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叫作编码,同时把大脑中的这种新表征称为记忆痕迹,它就好比我们摘记的笔记或便签上的几句话,是短期记忆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短期的、不规则的记忆会指导我们处理很多事情。

例如:今天健身换衣服的时候,如何修好储物柜上损坏的插销,上完健身课之后记得在半路给车换机油。

这类记忆都不会存在太久,这是一件好事。但必须要牢记那些将来有用的经验与知识,而且要记很长时间。

就拿米娅来说,她需要记住那些特定的跳伞步骤,不然落地的时候就会扭断脚踝,甚至丢掉性命。

巩固

这类心理表征强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被人们称为巩固。新学到的东西并不稳固:其含义并未完全形成,因此会被轻易改变。在巩固过程中,大脑会识别并稳定记忆痕迹,这可能会需要数小时或更长的时间,而且涉及对新资料的深层次处理。科学家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会重放或重新演练学到的东西,赋予其含义,填补空白,并把新知识和过去的经验联系起来,和已经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其他知识关联起来。理解新知识的前提就是具备已知。另外,巩固也非常讲究搭建新旧知识间的关联。米娅拥有丰富的运动技巧、不错的身体素质,以及先前的经验。这些知识都可以和一次成功的伞降着陆所需要的元素联系起来。不管用什么方式,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长期记忆巩固起来,都是需要时间的。就像我们之前指出的那样,睡眠似乎有助于巩固记忆。

大脑巩固新知识的方式和写文章的过程非常相似。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初稿会非常干瘪、不严密。你在下笔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想表达什么?几次修改过后,文章有了些起色,无关的观点也被删除了。先不管这篇半成品让它发酵一下。等你一两天后重新拿起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想表达的东西在头脑中更明确了,或许你现在能意识到,自己要表明三个主要观点,你把这些观点和读者熟悉的案例以及辅助信息联系了起来。你重新安排并整理的论点,让它更具说服力,也更精炼。

同理,人们在学习某样东西的时候,一开始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因为最重要的方面并不是最明显的。巩固有助于组织并强化学问,同样的道理在一段时间后进行检索很明显也有同样的效果,因为从长期记忆中检索一段内容的做法,既可以强化记忆痕迹,又可以让这些东西变得可以修改,具体来说就是让他们能和最近学的东西关联起来。这一过程被称为再巩固,是检索练习修正并强化学习的方式。

检索

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想让学习成果牢固可靠,我们要做两件事情。

首先,在把短期记忆重新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做扎实。

其次,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种类的线索联系起来,以便我们今后回忆这些知识时能够游刃有余。掌握有效的检索线索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经常被人们忽视。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转化为记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检索知识,和学习本身一样重要。

即便有人教我们打绳结,我们还是记不住方法,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练习,也没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假设某天在城市公园里,你碰见了一名鹰级童子军(美国童子军年龄最高的一级组织)在教打绳结。你一时兴起学了一个小时。他演示了1种或10种绳结样式,解释了每种样式的用途,让你进行练习,临走还送你一条小绳和一本小册子。你回家后下定决心要练习这些绳结的打法,但是生活太紧张,没有练习的机会。绳结手法很快被忘掉了,整个事情也就告一段落,什么也没学到。

说来也巧,第二年春天,你买了一艘小船,想钓鱼。你想把铺系在缆索上,但是手拿绳子不知所措,只记得要把绳子末端绕一个圈。这时,你其实就在练习检索了,你把童子军小手册找出来,重新学习如何打单套结,你用绳子绕了一个小圈,然后将短的那一头从圈里穿过,嘴里默念着口诀“兔子钻出洞,绕树走一圈”,然后再回来,再次检索后,你开始上手,而且绳结也打好了,就和你的心里想的童子军的作品一样。之后,你在椅子旁边放了一根绳子,在电视播广告的时候练习打单套结。这就是进行有间隔的练习,在之后几周里,你吃惊地发现,只要有一根打好结的绳子,很多小事情做起来都会非常轻松,这也是在进一步进行有间隔的练习,到8月,你已经彻底了解了单套结在生活中的所有用途。

「I,重述知识」

简述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第一步:编码(从感官感知到短期记忆)

人们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大脑中被处理成化学和生物电形式,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表征,是不规则的记忆痕迹。

第二步:巩固及再巩固(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

先前得来的记忆痕迹还未稳定,甚至极易被擦拭、祛除,为此,大脑需要花费数小时及更多时间进行深层次处理:包括识别这一新的心理表征,重新播放和演绎一遍,寻找之前长时记忆库中的已知,对新知赋予意义,将二者建立关联点,还可能要睡一觉,或者相隔一两天,来完成新知和旧知的不断提取、重组、修改,直至二者自然粘合、无缝对接,完善新的长时记忆网。

第三步:检索(快速提取并运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组块)

检索的前提有二:有关该新知的编码、巩固步骤工作必须扎实可靠;通过学习、记忆、遗忘、再温习、再检索、再记忆的循环反复,拥有稳固的长时记忆,以及尽可能多的有效线索利于达成新知的迅速搜索和提取。

就像练成打绳结一样,先是光学不练;再是观摩童子军实操演练一小时,还拿到了操作手册;然后是遇到开船缆索的实际问题,开始意识到检索,拿出操作手册边看边练;之后的几周到一个月继续进行有意识的不断练习,直至熟练掌握其中一种单绳结编织办法。

实例:“提供劳务者损害纠纷”类型法律分析技能习得

某天我听同事说起一个劳务派遣超龄建筑工人伤亡事故索赔的案例,聚焦到《侵权责任法》第35条对于劳务工人自身损害由接受劳务方担责,除非劳务派遣单位存在过错承担补充责任的规定,抓取到这个表征痕迹。

如果我就这么丢在一旁,这个知识点还是会很快消失的。于是我转而去搜索更多类似的司法判例,比如《人民法院报》上刊登的一则“发包人与有资质的会展承揽方、及实际包工头与其所雇佣的工人之间存在何种劳动(劳务)用工关系”。此时,我不仅会再想起先前的建筑工人案例,还会给《侵权责任法》第35条的灵活应用加入广告承揽中的用工责任这一条新线索,以便逐步积累起有关“提供劳务者损害纠纷”这种类型案子的定性分析技能。

「A2,规划运用」

请拿出最近你要学习的一个知识或者技能,运用学习的三个关键步骤,为自己设计一些学习活动,以帮助将这个知识或者技能强化运用到工作或者生活中。

“重塑/换框”思维训练

此前赴沪学习过“国际专业调解员”C类技巧中的“重塑/换框”思维,觉得很管用,不管对于促进式调解的成效,而且对于提升“会说话”的沟通力。

1、先要进一步强化编码与巩固环节:

我打算用一周时间,系统整理C类技巧这天课程的随堂笔记。主要是加深对什么是“重塑/换框”、如何进行、在调解中何时运用、欲达成何种目的的全方位理解和短期、不规则记忆。

接着我要回顾当天下午两个案例的模拟训练,最好结合之前2天下午的四个案例,一起回忆其中需要用到“重塑/换框”思维的点有哪些,讲师或其他学员用得恰如其分的方面,特别是琢磨课堂上关于每一个“重塑/换框”实例的讲师点评——这其实已经概括出常用的“重塑/换框”类型,提炼过没有被“重塑/换框”过的话语跟改头换面过、促进双方沟通及和解的“中立、中性,不带攻击性和不良情绪”的语言陈述的实质区别,是我们真正理解“重塑/换框”思维精髓的切入点和模仿参照物。

2、刻意练习、学会从知道新知过渡到随时检索切换新知思维:

比如,讲师在茶歇时候问学员:今天糕点好吃吗?学员答:这个太差了。讲师马上“重塑/换框”:哦,你的意思是茶歇质量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是一则思维活学活用的例子,其实可以给我提供一种模拟的情境。

生活中,先生嘟囔一句:你不是不坚持原则,你是根本没原则!我接茬:嗯,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是要我先考虑清楚该有的原则并树立起来。——去掉了指责的语气口吻和不屑的冷嘲热讽这些刺激闹掰的不良情绪。

……等我有了新的感悟,还会继续添加案例的。或许,还是在相隔一段时间,差点忘掉这个知识点的时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RIA学习力」《认知天性》No.6,风吹铃动【三步学习法:编码、巩固、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