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札记1: 初识佛教,疑惑多多

自旅居国外得闲后,圣经与佛经都成为学习、领悟的范围。

年初开始接触佛经,深知见识浅薄,兹仅将个人的想法真实地纪录下来,权当学习笔记。


学佛札记1: 初识佛教,疑惑多多_第1张图片


一.初结佛缘

在小城一个华人读书会上结识一位居士,有缘一晤,相谈甚欢。

居士赠予一本书《缘起的止息--六讲纲要》(法海闲人讲述),并告知此书乃经书法宝,需妥善放置,尊重珍惜,也不得随意涂笔。立时让我心生敬畏。

圣经还算读过些许,但还从未读过佛经。于是决定好好学习。

但回来读了一章,却觉太难理解,完全不明究理,只得放下。


二.初识佛教

上kindle搜索,觅得两本佛学入门书,立时下单。

《佛学入门四书:佛教常识答问》(赵朴初)

《因是子佛学入门》(蒋维乔)

两本书初读完毕,甚合心意,比较符合初入者。于是重读两遍,一回生二回熟,先前陌生的教义也开始渐渐熟识起来,虽然并未完全领悟。

兹对这两本书及作者简单介绍:

赵朴初(1907-2000),安徽省太湖县人,赵朴初先生生前曾任佛教协会的会长。《佛教常识答问》对于佛教的源流、佛学的基本内容和态度、佛教在印度与中国的传播与发展都作了详细的表述,采用答问的形式,把深邃的佛理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蒋维乔(1873-1958),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江苏武进(今常州)人。《因是子佛学入门》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别、佛教的成立开始讲起,介绍佛教的历史、教理、经论,并讲述了佛家的修行方式——戒定慧、禅观、念佛及持咒等。读之,可快速地直达核心,了解佛教的整体概貌。而且,本书每章后面还用心地配有习题,以帮助巩固学习。


三.学习感悟

(1)佛教博大精深,必得找对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读佛教,只觉博大精深,令人望而生畏。

对于刚接触佛法的有心人,需找到一个好的入门书,以增添兴趣,提升信心。

每人都有各自的读书方法,我喜欢先建立框架,才深入细节。先读薄,再读厚,再读薄。先入书,再出书。

上面两本书是我目前找到的比较好的入门书。唯有了兴趣,打下基础,才可能进一步修为。

读这两本入门书,先行了解释迦牟尼的身世,探究佛教在印度、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史,之后才接触佛法的内容,慢慢熟知四谛、八正道、缘起论、三法印等等内容。


(2)从疑处用心

胡适“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一直谨记遵守。这也是读书常用的思考方法。

但念及经书圣典,若再存疑妥否?

恰巧读到星云大师《从何处下手学佛法》我们学习佛法──从淡处落眼,从无处着手,从疑处用心,从拙处力行。其中提到从疑心处用心,正好说到了我的心坎。

星云大师说,一般的宗教总是要信徒们对教义要有绝对的信仰,不容许丝毫的怀疑。佛教当然也讲信仰。但是,佛教除了正信之外,还有某些与一般宗教不同的特色,那就是佛教还建立在疑情上面。

我们平常说“学问”,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出疑问,“做学问当在不疑处有疑。”我们不断地提出疑问,然后努力去寻求答案,有一天这些疑问获得解决时,我们的见地就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儒家说:“学而不思则罔。”这个“思”字,就是要我们提出问题,也就是宗的“参”

于是我开始放心大胆地正视我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开始寻找思考答案。


四.问题及思考

这些问题,部分已有答案,有些还在探索之中。

1)佛教为何在印度衰败却在中国兴旺?佛教为何在中国几起几落?这中间有什么深层次的缘由?

2)初读佛经,语句晦涩难懂,难以建立体系。相对而言,圣经语句浅显,易于理解,且基督善用讲故事的方法布道,蛮吸引人的。不知佛经是否有类似讲故事的方法?

3)佛教看人生,就是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盛。总而言之,做人就是痛苦的。基督徒则不然,他们为人是乐观的,他们乐于服侍家庭、社会、国家,以及全世界,他们觉得越是能多服务,越是能荣耀上帝。

从这个角度看,可否认为佛教对人生的看法,是悲观消极,基督徒对人生则是乐观积极?

从我个人看,也不认为人生有那么苦,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如有困难就想办法解决,也不会久困其中。若确实努力过了,还是解决不了,就算了。我不喜欢逃避,也觉得没必要那么困苦地修行,办法总比问题多嘛!那如何理解佛教这种苦呢?

4)佛教认为众生即佛,佛即众生,应是泛神论或无神论,为什么又去拜神呢?

5)佛教吃素,但出家人却不顾家人,这合乎情理吗?释迦佛先出家,后来影响了他的妻子、姨母、表兄弟及宫女,也出家为僧为尼。之前也看过弘一法师西湖决绝妻子的故事。从个人角度,很难接受。

6)佛教修行,虽有在家修行的居士之说,但普遍认为出家才能获得最高的修行。倘若人人如此,这人类经济发展如何保证?人首先要生存,吃住行才是基本保障。

7)佛教徒修行是靠己力,守戒积功德,强调自我修为,自己救自己,靠的是自力;基督徒明白,人不能靠自己,只有信靠上帝的救恩,事事都有主带领,靠的是他力。两相一比较,佛教对个人要求是不是太高了?个人也没那么强大,相信全能的上帝不是更让人轻松些?

8)有一种说法,现今世界,太凡信仰基督教的国家,经济发展都不错,如欧美。反之,信仰佛教的国家,经济相对比较落后,如佛教的起源地尼泊尔等一些亚太国家。如何看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佛札记1: 初识佛教,疑惑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