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

第一次知道“伊卡洛斯”这个词还是在当年看《天降之物》的时候,是一个(据说很有内涵的)肉番,伊卡洛斯是里面大胸主角的名字,声优是很喜欢的早见沙织。

剧情嘛,就是后宫漫的套路,废柴男主,天上掉下来个万能天使,每集日常小剧场,隔几集跑出来个妹子填充后宫,各种让人流鼻血的杀必死,欢声笑语中打出GG。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_第1张图片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

片子没啥能记住的闪光点,不过“伊卡洛斯”这么有特点的名字倒是听说过就忘不了了,巨乳,粉红的头发,天然呆的属性,唱的还不错的角色歌,还有——

那一对标志性的天使大翅膀。

后来看了下百科,才知道这对翅膀可不得了,学问都在上面。

伊卡洛斯(希腊文:Ίκαρος英文名称:Icarus)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与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

一个浪漫到死的悲剧人物。

伊卡洛斯,蜡做的翅膀,飞翔,太阳,坠落……这些都是关于求索,关于自由,关于毁灭,关于权威的绝妙的隐喻,而这个名字又是文艺盎然逼格满满,所以自然会被反复的用在各种文学,影视,二次元的作品上。

比如这部,网飞出品,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纪录长片:

《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_第2张图片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

伊卡洛斯:对运动员的“缺席评判”

中学的时候走读,每天中午急急忙忙的赶在12点前狂奔回家,就为了等《体育新闻》。虽说个人的兴趣也只是在足球,篮球,但是别的也囫囵的看一些。

于是知道了一个世界上最牛逼的自行车比赛叫环法,而这个环法呢,每年最牛逼就那么一个人,叫阿姆斯特朗,天天分站赛冠军,年年环法冠军,毫无疑问的统治力。对中二时期的而言,算不上偶像,但是钦佩之情如滔滔江水源源不绝也是有的。

就是这样一个童年英雄,励志偶像,后来爆出了禁药丑闻,被虢夺了全部环法的冠军。老实说,当时看到这条新闻,我是懵逼的,也是有点心痛的。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_第3张图片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

我一个路人体育迷都是这样,更不用提作为业余自行车手,视阿姆斯特朗为神的布莱恩·佛罗尔了。自己崇拜的图腾坠落,可想而知他是多么的受打击,多么的惊愕。

然而我的路人心痛最多持续几秒钟,之后还是该干嘛干嘛。而作为车手和导演的布莱恩,这事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决定以身试药,一是看看这药到底效果如何,二是看看如何联合专业人士,突破层层的药检。

他决定把过程拍下来,因为吃药,变强,和药检机构博弈,想想就挺有趣。

这就是这部纪录片,前半部分的故事。

前40分钟,着实很有趣,抛开禁药这个沉重的主题,电影更像是在讲一个中二少年如何变强并与某个邪恶组织对抗的热血故事。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_第4张图片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

少年在一次比赛中仅得到了14名,并且意识到自己的天赋有限,再上一步几无可能。但是听闻北国有一神药“大力丸”,可增强功力,于是遍访高人。幸得前辈罗琴科夫相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

是不是有种少年漫画的观感?

但是故事的关键是,“大力丸”是禁药,是作弊,是邪魔外道,是与魔鬼的交易。

然在影片对“大力丸”的态度却耐人寻味,感觉作者对运动员服用禁药的这个事实极为暧昧,与其说是谴责,鄙夷,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和同情。

从运动员和禁药的关系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伊卡洛斯和蜡翅膀的隐喻。但是作为一部纪录片,作为被评判的主体之一的运动员却是失声的,除了几段阿姆斯特朗的“认罪"采访节选,电影中完全没有运动员对整个禁药事件的观点和发言。

这也难怪,对于运动员群体来说禁药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承认自己服药就等于否认自己过往的一切荣誉和努力,而在公众面前发声无论怎样都可能会被过度解读,一个不小心就有失去一切的风险。即便是已经实锤的丑闻主角,他的背后牵扯的利益和团体,也不可能让他随意大放厥词。

不过没关系,找不到别人,导演就是运动员啊,操作手段和心路历程,就让导演一步步做给你看吧。

导演服药完全是个人行为,没有外力的介入,而通过观察导演,或许我们能一窥一些服药运动员的心境。

“我是14名,我与前面的那些人有着层级的差距。”

意识到自己天赋有限,是很伤人的事情。

自己把所有的青春,所有热情都耗在了一项运动上,结果走着走着突然就明白了自己的上限也就这样了,前面的那些人,感觉是触手可及,实际上却永远也追不上。

穷途末路。

有些人选择吃药,其实是因为不认命。

为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太阳,他们选择了插上蜡做的翅膀。

不过导演参加比赛的结局更像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吃了药的他虽然一开始表现良好,但是由于状况频出,后面的名次居然不断下跌,根本进不了前14名。

装上翅膀,反而飞得更低了。

这其实是电影有意无意的警告:虽然我体会到了那种追求卓越的心理,但是通过吃药这种作弊的手段,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

然而事情后面的发展,却让这个警告,显得像泡过了的泡面一样软弱无力。

伊卡洛斯:翅膀更硬,还是太阳更烈

片子以导演的视角和实验切入,引出罗琴科夫这个真正主角,再以他为线索,抽丝拨茧,牵扯出俄罗斯禁药丑闻的巨大黑幕。

所以电影的前后两部分几乎是完全割裂的,前半部分还是一个中二少年的成长故事,后半部分就变成了一个充满阴谋的政治悬疑剧。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_第5张图片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

而两部分的主题虽然都是围绕禁药,但是探讨的格局已经大为不同。

前一部分的格局是:个人选择;

后一部分的格局是:共谋,集体意志。

在初衷方面,两者并无本质不同,无非都是取得好成绩,个人是拿奖牌,国家是多拿奖牌。

在行动方面,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差别,无非就是协同,疏通,瞒骗。

最大的差别,也就是在人数上了。

个人选择,最多关联的就是几个人;而集体意志,贯彻下来,就是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一群一群的人。

一群一群的人,协同,疏通,瞒骗。

实现的过程并不复杂,套用《1984》的公式,学习,理解,接受,三步而已。

但是让人们乖乖的服从,背后若隐若现的,必然是巨大的权威的影子。

直到有一天,外界的力量掀开了冰山一角,揭露了这场共谋,被抛弃后逼到走投无路的人抱着一半寻求庇护一半鱼死网破的心理发声,世人才发现,亮闪闪的奖牌背后的不见五指的一点真相。

然而故事到这里,也就停止了。

没有更进一步,没有完美结局。一个人的真话并没有传说中那般强大,博弈的牌桌上,只有力量说了算。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_第6张图片
《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

只能感叹,一个人的伊卡洛斯的翅膀自然一下子就会被晒化掉。但是一群人的伊卡洛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翅膀,不惧烈日,甚至可以遮天蔽日。

所以,想想片头乔治奥威尔的那句话……

又能怎么样?有用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伊卡洛斯》:真有那么烈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