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辣手”面前平淡的“有”——《英詩金庫》掇拾之二

時間“辣手”面前平淡的“有”——《英詩金庫》掇拾之二_第1张图片

      西洋詩看譯本,可以瞭解一個大概,但如果要體會得入味一點,卻還是要接觸一下原文。比如《英詩金庫》里選的這一首莎翁的商籟體十四行詩第六十四首,本來是無題詩,金庫編者加了一個《Time and love》的標題。全詩是這樣:

When I have seen by Time’s fell hand defaced

The rich proud cost of out-worn buried age;

When sometime lofty towers I see down razed,

And brass eternal slave to mortal rage;

When I have seen the hungry ocean gain,

Advantage on the kingdom of the shore,

And the firm soil win of the watery main,

Increasing store with loss, and loss with store;

When I have seen such interchange of state,

Or state itself confounded to decay,

Ruin hath taught me thus to ruminate——

That Time will come and take my Love away;

——This thought is as a death, which cannot choose

But weep to have that which it fears to lose.

      按:起頭第一句里,用了一個不經見的作形容詞用的fell和一個deface,互相一對應、一比照,便馬上有了極強的語言上的味道和語義上的「勁道」了。時間的「辣手」,把過去時代花費了多少人事財力而得到的奇珍異寶弄得面目全非。曾經的高塔亦已傾圮。 而「brass eternal slave to mortal rage」這一句里, eternal、slave、mortal、rage這幾個詞擺在一道,互相比照,致命的暴力,讓古羅馬詩里常被稱道的永恆青銅,都只能「稱臣拜伏」,可見這時間的辣手,實在是要讓想在時間面前昂首不屈的任何不朽物事,都只能做一個時間的奴僕。

時間“辣手”面前平淡的“有”——《英詩金庫》掇拾之二_第2张图片

      接下來幾句,也便是所謂「滄海桑田」,簡單說就是滄桑,那其實也是對著時間辣手的感慨。而細看其中的用詞,那個味道是有多麼的豐富。「hungry ocean」的hungry,實在是用得平直卻是漂亮而有味,幾位中文譯者,有的譯作貪婪,有的譯作欲壑難填,都是很好。不過,直接看原文,這個hungry,只是餓,就是那個吞吃的樣子了,海岸王國的邊疆好像是怎麼也守護不住。但是在時間面前,這樣飢餓吞吃的海洋水域也總還是又會被堅實土地取勝而嬴回去。這就是所謂得了又失,失了又得,而歸結還是「逝者如斯夫」。

      上面所說的這些,都還是下文所謂「interchange of state」,莎翁在這裡卻是更進一步,「Or state itself confounded to decay」,不只面目全非,到最後甚至這面目本身也歸於模糊而無影無蹤了。奇珍異寶、參天高塔,歸為塵土瓦礫,那還是形貌的改變,到最後連個塵土瓦礫也隨風而逝,無從憑吊,情更何以堪。

時間“辣手”面前平淡的“有”——《英詩金庫》掇拾之二_第3张图片

      最後,Ruin hath taught me,莎翁直接用了作「衰而亡」解的「ruin」,世上萬事,面目全非之後又無影無蹤,這個教導人反復思量,你所愛的,時間都會來取走,取走也就是不見了。到了這裡,莎翁也終於不再繞著彎子來說話了,直陳這個念頭就象那個死亡一樣,真是要命,沒有選擇。於是就是那最末一句:「But weep to have that which it fears to lose.」在幾種有名的中譯當中,屠岸先生譯作:只好哭著把唯恐失掉的人兒抓牢。還有一位譯者譯作:它只能夠哭著去把那刻刻怕失去的佔有。如果我們先只看中譯,想著譯者翻譯為「抓牢」或「佔有」的,莎翁會用個什麼詞。回到原文一看,卻只是一個平淡的「have」。

      其實,在時間的辣手之前,能夠平淡地「有」一個東西,已經是夠好了,其他的如抓牢或者佔有,都有點太用力了,而且也是無用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時間“辣手”面前平淡的“有”——《英詩金庫》掇拾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