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眼的黑暗,右眼的光明

曾听过一句话,当你左眼看到黑暗的时候,要用右眼看到光明。当时的我,深深的相信了,以为黑暗与光明是并存的,庆幸至少还有光明。

选择新闻学,当时看是兴趣,如今,却发现,兴趣、喜欢、爱好却真的不能决定什么。因为写论文的缘故,林林总总看了十来篇南方周末的绿版报道。起初确实是看的很艰难,至于我为什么在这里废话,既不是因为我看不下去了,也是因为我看不下去了。

所有的问题整合报道,说的大义凛然一点叫曝光,可是结果呢?可是结果呢?是不是这个时候该有人告诉我说,新闻的定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本身没错,可是,报道之后和报道之前的区别若仅仅是让人们知道了这个事实,而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那报道的意义何在?

每一篇文章看下来,读者了解了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可是却没有看到事情的解决有任何的进展。

公司厂房底下埋废料,公开秘密,竟尘封三年。工人上访,历经波折,十年间小镇面目全非,地下水污染已经极其严重。早在2009年之前,镇政府门口便竖起两块大型户外广告牌,“燕尾港镇人将于2009年12月31日前整体搬迁完毕”。随后,这个日期被更改为2010年,又改为2011年……五年过去,仍没有任何实质行动。距离老镇3.5公里的海滨新城建设好后几近空城,但镇政府和区管委会却早已搬去办公,只有镇里的人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动迁通知。这篇文章发表于2014年2月14日,一年多过去了,没有后续报道,不知道小镇的人们是否已经搬迁,还是依然靠买超市的矿泉水度日。

也许有人觉得这毕竟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无关痛痒,何必多管闲事。那我们身边呢?是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不,不是。

实习的同学告诉我,路边采访事先安排好的某工程的小领导,却被乱入的工人抢镜,得知施工过程竟强拆了一所幼儿园,可采访的记者呢?却悄悄的关掉了摄像机,静静的听工人说完离开,继续采访。新闻播出,新工程落成,一派欣欣向荣的样子。那些该上幼儿园的孩子呢?怎么办?好像并没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被关注。

总是有人说,记者应该客观、公正,只可以报道事件,不可以引导舆论。那然后呢?当各种舆论开始涌现,意见领袖出现,最终还是有人要出来引导舆论。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让了解事情真相的记者,拥有理智头脑的新闻工作者来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呢?难道他们只能是记录者,只能机械的重复事件发生的各种因果吗?只能把事情披露然后没有下文吗?那他们那么拼命的努力有什么用处?事情没有得到解决的每一件报道,我实在是看不出记者背后的努力其意义和价值所在。

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也不过是每个人解决好自身的小问题,那么这个社会也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而新闻则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问题最直接的反映,记者则是筛选这些小问题的第一道防线,先把黑暗晒在阳光下,继而尽力用光明驱散黑暗。如果连他们都选择了视而不见,那黑暗才真的会有恃无恐。

如果你成为了一名记者,那么我希望你可以让我们左眼看到的黑暗少一点,右眼看到的光明多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左眼的黑暗,右眼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