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鲁迅在《海上的儿童》一文中曾经提到过: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方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绝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
鲁迅先生不愧是大师,他提到的这两种育儿方式仍旧是当今社会育儿的主流方法,只不过这两种方法通过“化妆”之后以另外一种方式在家庭中呈现,我们通常称之为“严父慈母”模式。
如今的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爸爸都抛弃了“孩子不打不成材”的传统观念,放下棍棒,立地成佛。但是他们仍旧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实现对孩子的“控制”,那就是——惩罚,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厉声责骂、罚站、罚抄,等等。
而承受十月怀胎之苦、想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的妈妈,通常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娇纵和妥协,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给孩子过多的让步、包办其本该拥有的能力、过度保护孩子,等等。
通常,爸爸们的惩罚在短期内非常有效,他们会责怪妈妈们的宠溺,而妈妈们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中想摸索出一条介于惩罚和宠溺之间的育儿方式,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也许孩子大些就好了。”父母们这样想到。长此以往,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在孩子的青春期遭受严重的挫折,因为他们的方法,在孩子的青春期——都!失!效!了!
一个在“严父慈母”家庭环境中成长出来的青春期的孩子,通常在家里很少说话,像是藏着心事,他常常会和父母们顶嘴,对学习毫无动力或者阳奉阴违地执行着父母们的各种要求。这个时候,父母们往往会用“现在的物质条件更好了,孩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孩子到了青春的叛逆期”等等借口来掩盖问题,然而也会暗自失望:真搞不懂现在的孩子都在想些什么。
2
如果我说,青春期的孩子也可以坦诚布公地与家长们交流,也可以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你信不信?你当然会信,因为这是别人家的孩子。
如果我说,是你错误的管教方式把孩子越推越远,你信不信?也许你信了,你知道自己的方法存在问题,但是又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于是,在主流的教育风气之下,很多父母在育儿的道路上摸索出一套“折中”的教育方法——讲道理。这个方法不打不骂,充满着理性的光辉,真的是太棒了。让我们来看看《爸爸去哪儿5》中,大明星吴尊爸爸用这套方法在自己两个孩子身上的示范。
有一集中,一大早吴尊带着姐弟俩一起吃早餐,早餐也比较普通,只有淡馒头和粥。弟弟Max咬了一口馒头后就不要吃了,于是就拿来给吴尊吃,吴尊接过馒头之后就吃了起来。聪明的Neinei知道馒头并不会很好吃,但看着吴尊津津有味地吃着馒头,就脸带疑惑地问到:“爸爸,你喜欢吗?”这时,吴尊不但没有生气,还用心地告诉孩子,“很多人要吃很多东西,并不是什么好吃就多吃,不好吃的就不吃。你们不能浪费,因为都是粮食。”吴尊还告诉Neinei:“我们现在喝粥还有鸡蛋,有很多人只有白粥,什么都没有,所以,你们要乖。”
Neinei一听完,就主动去吃桌上那些普普通通的早餐了,虽然她嘴上还是说着:爸爸,你是在骗我。弟弟Max看到姐姐在吃早餐了,也开始尝试吃了起来。
节目一经播出之后,吴尊此举引起了不少人士的一致好评,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育儿方式,纷纷给吴尊点赞。
但是,在我看来,吴尊的育儿方法,也存在着瑕疵。因为他的方式,说白了,就是一种“锄禾日当午”式的说教。“你看看别人有多惨,我们有的吃,所以要珍惜。”而从整期节目的录制中,我们也看到了,每次喂孩子吃饭,还是成为了吴尊最头痛的问题,因为他必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说服孩子们吃东西。
3
那有人说,直接把孩子丢到贫苦地区,让他们感受一下别人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体会到苦头,是不是就会有所触动呢?
答案是肯定的,湖南电视台有一档叫做《变形计》的节目,就是把一些在城市里看上去“无可救药”的孩子丢到贫苦家庭,体会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从而改变他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从节目的播出效果来看,“熊孩子”们在节目的最后,都或多或少地“改掉”了身上的毛病,有一些甚至出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不过,据网友爆料,不少“变形”回来的孩子,在行为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或者说,他们及他们的父母在短期内因为“触动”而改变的行为,没过多久,又回来了。
我们很难选择或马上改变家庭的物质条件,但是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却是旷日持久的。教育(Educ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的“educare”,意思是“引出”。只有当父母首先做对了,才能引出孩子的正确行为。父母要做的,不是惩罚、不是娇纵、也不是讲道理,他们可以用一种更有建设性的工具,那就是正面管教的工具。
“正面管教”是一套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亲子教育模型,它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合作精神、相互尊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构成的理念和工具包括:
相互尊重。
成年人通过尊重他们自己和情形的需要来示范“坚定”,通过尊重孩子的需要来示范“和善”,并帮助孩子从中学习到尊重和接纳差异、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发现儿童行为背后的信念。
有效的管教模式会通过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引导儿童改变信念,这样做远比直接试图纠正他们的行为有效得多。
有效的沟通技巧。
父母和孩子们(甚至是小孩子)都能学会很好地倾听,并用尊重的话语去要求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父母们会了解到,当让孩子们思考并参与,而不是告诉他们想什么和做什么时,他们会更好地“听”。
理解孩子的世界。
通过了解孩子面临的成长任务、并将诸如出生顺序、性情及已掌握(或缺乏)的社会和情感技能等其他因素考虑进去,你的孩子的行为就会变得更容易理解。
专注于解决问题,而非惩罚(追溯责任)。
责备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鼓励(而不是表扬)。
鼓励关注的是努力与提高,而不是成功的结果。鼓励帮助孩子建立长期的自尊和自我驱动的授权,以及内在的自我价值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