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上,关于阶层固化的观点很热,
大家各抒己见,从社会学的角度看:
阶层的稳定性本身就是社会稳定性的一部分;阶层流动性太强,往往社会的动荡就非常大;但有个适中的上升通道就好。
在战争、改革的重大时段,是社会阶层重新大洗牌的时期;处于和平年代,社会相对比较稳定,社会阶层流动性比较弱,但不等于社会阶层完全固化。
每个人仍然有很多机会去往上爬的,只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和机会。
我们大致把社会阶层分为:贫困阶层、中产阶层和精英阶层。
从贫困阶层走向中产阶层,最高效、快捷的方式便是教育,只要具备两点就可以了。家庭支持孩子上学和孩子愿意上学,即父母和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当前我国的高考入学率还是很高的,除了那些实在贫困和不愿读书的人,大部分人都能上大学。
到了大学,你获取的教育资源就相对比较广了,去掌握一项技能或者多项技能很重要,而且这也是立竿见影的。并且,它与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的好坏关系不大。因此,对于最底层的人,只要能认真读书,并不需要那么优秀的成绩,也能完成进阶的第一步。
这是最容易完成的的另一个原因是,在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产阶级是数量最多的群体,因此进入到这个群体的机会比较大。
如果想从中产阶层向精英阶层过度,那就难了,比如,很多人这一代当了公司白领,他可能并不希望自己孩子读书还是像自己一样为了单纯一份工作,他希望孩子进入到管理层、领导层,成为精英。
完成这一步进阶很难,它不仅需要个人能力、家庭背景,还与运气有关,个人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获得,家庭背景我们只能接受现状,但运气这个东西,我们能控制多少呢?
给大家分享一个古老励志段子:98、99年马云、马化腾、丁磊,用50万创业而非买房。媒体赞之,鸡汤颂之。
其实呢?商业周刊统计创业成功率约为2%,假设创业成功者赚5000万(不低吧),创业者人均回报率是100倍×2%=2倍。
若那时买房,傻子都至少涨5-10倍,成功率100%,算上按揭杠杆(3倍),人人实际回报近15-30倍。
所以,在1998年,作为一个理性决策者,你还是应该买房,而非创业。
因为,呆在一个有100%运气的领域,可能比天赋、能力、努力都重要。
但这是后话,当时谁都不知道房价会暴涨,这只是让大家认识到运气的重要性。
我们无法改变运气,但可以改变运气的运气;即把自己带到优势的境地,是一切努力的第一步。
你也许听说过比较优势原理,即在一个社会里面,不论个体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如果他们把有限的资源,包括时间和精力,只用来生产他们的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也就是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能够达到最大,而且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是高还是低。
也就是我们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这个优势是自我比较的优势。
对于没有太多资源,又没有过人禀赋的普通人,该做什么呢?
长期做正确的事,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相对优势境地;
不要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死磕,除非你能改变那种"不擅长",并付出的成本不至于得不偿失;
正确得做事,死磕到底。
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习惯,也许是最重要的条件概率了。
坚持以上原则,可以增大我们的好运概率,短期内或者不会起作用。
但时间一长,或好或坏的运气,就会依照数学原理,逐渐稳定下来。
阶层突破是马拉松比赛甚至是几代人的马拉松比赛,不要拿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这样只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