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1)

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一,过于关注学业成就,忽略相关性差距。

第二,过于关注了解性知识,忽略知识内涵的掌握。

第三,过于强求专业知识,忽略与生活相关的“软知识”。

——摘自《为未知而教   为未来而学》

今天,我们仅先来讨论下第一个原因。

作者引用了达林哈蒙德在《扁平化世界与教育》中呈现的一些证据表明“在高级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习机会方面,各个学校差异悬殊。”

我想对这一观点大家应该没有太多异议,因为我们一直都承认一类校与二类校、三类校学生之间的差距,所以通常我们会将学习难度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做很大的调整。而从学习机会来说,先进的地域与更好的学校确实提供了为孩子们更多参与、选择与学习机会。正如那年我们深深被震撼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拥有学校博物馆、各种技能教室,还能时常与比尔盖茨、菲尔普斯等大咖面对面,这样的学习机会真得超越了我们的想象。

但让我感到吃惊的是,达林哈蒙德接着说,“令人惊讶的是,被认为学业表现不佳的学生反而能够从高难度挑战中获得更大的收获。”我很疑惑,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我们一般都会认为高难度的挑战可能会脱离某些学生的实际,学业成绩表现不佳的孩子应该没有办法较好的完成。书中写道:”过去40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学校对学业成就的贡献主要体现为教师质量与课程质量的结合;同时,与初始学业成就水平相比,获得课程资源的机会才是决定学生最终成就的有利因素。“那是不是说,如果我们设置了高难度的挑战,有可能会促使学生们为了完成挑战目标而获得更多拥有课程资源的机会?

“教什么”果然是一个需要一直思考的问题。作者提出了“相关性差距”概念,它与具有生活价值的学习直接相关。学业成就差距主要涉及“掌握特定内容”,而不是“提供具有生活价值的内容”。如果以缩小学业成就差距为目的,那我们需要的是设法更有效地传递已经在教授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是要解决相关性差距所带来的挑战,则需要先深入思考学校应该教什么。而这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是巨大的,因为传统课程中所涵盖的诸多主题和内容都有可能被取代、减少或重构。这大概是许多人不愿意去改变的原因,因为跳出了“舒适圈”便意味着艰辛。

庆幸的是,我的教师圈里,依然能看见那些怀抱教育理想、拼命努力实践的人,一路跟随,一路鼓励,一路美好!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何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总是陷于被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