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准眼科医生,每天在医院的病房里穿梭不停,见到形形色色的病患和家属,心里有点滴感悟,有些于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提醒着在我行医路上慢慢成长。
场景一:医生办公室
“医生,您好!”一位年轻的母亲敲开医生办公室的门,探进头来问道。旁边站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孩,还有她的爸爸。
今天是星期天,那时候是早上十点多钟,早上查过房后,师姐下班走了,只留下我和一位值班的白内障组xx老师在办公室里敲病程。
“你找谁?”我问道。
“啊,xx医生,你还记得我么?”年轻母亲带着孩子一脸兴奋地走向xx老师,后面跟着小孩的爸爸。
“哦,你是xx县的吧,你小孩怎么样了?”xx老师背过电脑,看到年轻母亲,回道。看样子以前是xx老师看过的。
“她还是说在幼儿园里看不太清楚黑板的东西,来给阿姨看看眼睛。”年轻母亲把孩子带到xx老师跟前。
xx老师从兜里取出小电筒查看了下小孩的眼前节和眼位。说道:“看起来眼位不斜,还得需要到门诊验光看看。”
“今天早上我们从县城里坐车来的,来不及挂上午的号了,我挂了张下午的号。”母亲掏出挂号单。
xx老师看了看说道:“这样吧,我打个电话给**主任,他估计这会儿还在门诊,你带孩子过去给他再看看,听他的。”说完,xx老师拨通了电话:“**老师,您还在门诊是吧?我这边有个小朋友想让您验个光再看看,行吗?...好的,我让她们马上就去!”
“你带孩子现在去门诊找**医生吧。”xx老师挂断电话对母亲说道。
“好的,谢谢你了,快说谢谢阿姨。”母亲说完,回过头教小女孩说着,“阿姨再见。”
“谢谢阿姨,阿姨再见。”小女孩发出甜美的声音。
一家三口慢慢走出办公室。xx老师又回到电脑前敲着病程。
场景二:病房里
“老太太,您是哪里出生的?”
“我是山东潍坊xx村人。”老太太带点北方口音回答道。
“那您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年轻的时候在扬州江都区国营商场当营业员。人老了要有三靠嘛:一个是靠我夫妻两个,我丈夫是退休干部,在青岛市的,他退休了也回不去原单位的地方;二是靠单位嘛,我工作的国营商场,现在单位倒掉了;三是靠子女,我女儿,儿子到这个市里工作,我们老两口就来了。”说这话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太太,那会儿我想搞清楚她的基本情况。
“哦,是这样。”
老太太比我奶奶还大一岁,是双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还有高血压,神经官能症。一次在检查中,她坐在裂隙灯前莫名其妙就笑了起来,起来时她说道,“这个毛病(神经官能症)很多年了,我也控制不了我自己,你们这看不好,我要去四院看看。”
老太太平时住院,有个阿姨照顾她。
老太太两只眼睛都做了手术,手术签字是她儿子签的,她儿子是市一家连锁餐饮店老总,平时查房也见不到他儿子面,工作也很忙,签字时候看过一次,五十多岁模样,看起来倒挺有修养的。
场景三:病房外走廊上
“哎呀,你干什么?”一声尖锐的叫声从过道传出,一个年轻的妇女惊慌失措,“这个老男人想干嘛!”妇女和同伴说道。我当时跟在1床后面,看着1床伸出手刚好摸到那个妇女身上。妇女生气地走了。
1床是位左眼无功能,右眼青光眼急性发作,刚过花甲之年大叔,精神矍铄,手术前经常戴着一副墨镜,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脖子上戴着一根粗粗的黄金项链,左手无名指上还戴着个大大的金戒指。看起来蛮有点黑帮老大的派头。
”听说你们家是武术世家?”我打开换药碗。
“是的,年轻的时候我是武术运动员。我儿子还是市少年宫的武术教练,经常带那帮孩子出去比赛,还上过中央电视台,拿过奖。成龙还和他合过影。”提起他儿子,大叔一脸的骄傲。
“大叔,你左眼怎么看不见的?”我好奇地问了句。
“三十多年前和一帮朋友喝到了假酒,一个朋友喝死了,我左眼也喝的看不见了。”大叔回道。
“啊,这样的。”我换好药说道:“好可惜。”
换好后,“等会儿,xx医生(师姐)看过眼睛之后,就可以给你办出院了。”
“好的,谢谢”,大叔和旁边的病友开始闲聊。我给下一床包眼睛。
一会儿师姐过来查房,我来到1床病房叫起大叔去看下眼睛。我们走出病房,大叔探出手来便摸到了那位妇女的身上。原来大叔一只眼睛看不见,另一只已经被我给包上了,他只是伸手去扶过道的扶手而已。
结尾:每天的生活看似重复,却变化多样,一位医生每天的日常生活里忙碌着,却不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