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为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吗?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你想为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吗?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_第1张图片

成人世界的阅读与儿童阅读相同也不同。成人可以有目的的阅读也可以无目的的阅读,考试、掌握一门工具、方法论等生存类的书籍阅读是有目的的阅读,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同一领域的书籍来提高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小说、散文、历史哲学类的书籍阅读更多的是享受阅读当下带给自己思想的开阔、观念的延展或者内心的平静。

相比而言,儿童阅读往往更为发散、更为天马行空,教育学者并不提倡儿童“井底蛙”似的阅读,同一作者、同一题材的阅读在儿童早期阅读阶段并不是最佳选择,拒绝任何形式的探索,体会不到井外世界的多姿多彩。

但共性都是通过阅读打开一片天地,在文字中思考、共生、求同存异

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能够让“阅”和“读”真正成为“阅读”,也就是说无论成人和儿童,都应该让阅读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书中的文字成像在瞳孔中这般简单。

很多人在读完书后,会有似曾相识却又很陌生的感觉。为什么读完这本书后,我想用到书中的理论甚至哪怕是只言片语都很吃力,或者书中的文字我看了、读了,别人偶然提起时才连连点头想起自己曾经也看过,只是为何此时此景我却没有想到。方顿悟,原来阅读这件小事也是需要学习和练习的。

在如今信息爆炸、知识轰炸的时代,人人都需要信息整合、知识管理,中国的CPI增长是美国的4倍,你有信心和能力让自己的学习能力超过美国人的4倍吗?我们的下一代呢?中国的“教育”还是老师填鸭式的教,学生囫囵吞枣式的接受,你能确定未来我们的孩子不会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吗?

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要教会人主动思考和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无限的可能,而这个无限可能的来源便是阅读。而怎样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和增强阅读的感受,就是老师和家长需要探讨和关注的重中之重。

分享、表达、评论——是开启孩子阅读大门的金钥匙。

分享热情、分享困惑、分享关联性。

除非我们把读过的书拿出来讨论,否则我们无法真正明白自己对一本书的看法。

我们分享对于一本书的喜欢,可能是一个情节、一段话,甚至是书中大为不满的内容,意见不一的交流更容易激发情绪、让探讨持续下去。

我们交流书中情节的疑惑、不解时,我们往往也能发掘出这段文字对自己而言有什么意义。

我们会发现书中字句的构成模式,把握其中的叙事模式,获取文本中的脉络。例如,“三只小猪”中的大灰狼都会在盖完屋子后来破坏,三兄弟中往往都是最小的那一个通过考验等等。这些模式,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关联起曾经的阅读感受和片段,加深孩子对文学作品的认知。

开放的表达

“把想法说出来”的动机不仅止于聆听自己的内在,同时更希望通过和听众的互动理清自己的意图,而通过充分的表达,每个人的思考能力都会获得提升。当鼓励孩子试着说出来他想法时,听众可以将听到的内容内省消化,反应给孩子,孩子会重新检验自己的发言。而当集思广益的发言能够将孩子对一本书的理解拓展,挖掘出比个人单兵作战更有意义的东西。一个人的发言会激发听者新的关注,也可能会解释自己的疑虑,或者重新引领听者向其他的思路走下去。当群体的表达激烈正酣,作为引导者的老师,该思考的是如何让听众专心的听话、如何让发言者和听众都进入明白的状态,而又不会破坏阅读的乐趣。当读书讨论产生新的变化时,老师们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当新想法出现时,我们如何确定它的新鲜度?

儿童就是评论家

孩子们多半会想了解自己的洞察力,并期望老师能让他们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孩子们希望老师帮助他们说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事情,而不是替他们发言,或者解释来龙去脉。他们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发掘出自我表达的能力。

首先是选对书。选择一本孩子能力所及的书,语言、图画、内容和故事的叙事方式,都是他所熟悉的。

其次,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读书伙伴,这个人能引导他发言,帮助他集中注意力,让他学者读,也学着评论。

例如在绘本中,很多叙事观点是用图画来表达的,孩子通过图画接触书中的文字,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倾听别人的意见、互相交换图画感受,同时也能够学习对故事内容做精确的辨识。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要接受孩子们的意见,让他相信所有的看法都弥足珍贵。因为太多孩子知道他们的反应经常被称为“错误”、“蠢”、“幼稚”,渐渐的,他们学会了不轻易说出内心的想法。贬抑孩子真心的想法,将导致他们对阅读教学产生反感,惟老师的意见是标准,他们将习惯于无视发自内心的感想和看法,发展至此,学生的思考能力也将因为长期的自欺欺人而腐化。

在与孩子讨论时,老师和家长不要急着发表“高见”,以免被学生当成是“钦点”的观点。如果孩子追问意见时,你可以回答“我待会儿再告诉你,但现在我想听听你有什么看法”,“当然好啦,可是有一件事我总是弄不懂,我倒是想问问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响应、怎么提问、怎么带动讨论氛围,是老师和家长需要把握的。

在群体讨论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凸显讨论的主题。如“你喜欢(不喜欢)这本书的哪些地方”,“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些重复在书里出现的固定模式”,通过这些问题来找到孩子们对于书中的一些共同关注的焦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出心里的答案。


对于老师和家长,需要在选书、提问、主题导向、洞察孩子新想法等方面来辅助孩子阅读和分享,一个经验丰富的引导者会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行为。我想这需要一批从事该领域的服务者来探索和推广。

!����/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为孩子打开阅读的大门吗?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