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国如何规避凡尔赛条约

      虽然一战后,德国受到了“凡尔赛合约”的限制,但是德国还是做到了巧妙地避开凡尔赛合约的不利条件,保留了军事人才,更新了技术装备,实现了军事复兴。对此,个人分析如下:

一、 人才保留

虽然有种种限制,比如“10万陆军”、“不得拥有空军”、“不得组织总参谋部”。但是通过许多或明或暗的手段,德国还是做到了对人才的保留。

陆军方面,泽克特将军在“10万陆军”上大做文章,吸引了很多三军人才,比如指挥员、飞行员、有经验的水兵和技师等留在陆军,也是这10万人,在后续的战争中,成为了德军的主心骨。至于没有总参谋部,魏玛共和国(20世纪20-30年代的德国政权)设立了所谓的“国防军部队局”,实际上就是总参谋部换了个名字而已(比如曼施坦因——那个后来制定入侵法国战役的军事天才,和古德里安——德国装甲部队的建立者,都曾在部队局任职)。

而空军方面,德国组织了很多民间的飞行俱乐部以或多或少地训练新的人才(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哈特曼就是从飞行俱乐部成长起来的)。另一部分的飞行员和技师就进入了民用航空(二战王牌飞行员加兰德就曾经进入了汉莎航空),但战时依旧能回到军队服役。最后,还有一部分空军人才分流到了“10万陆军”。

海军方面,分流了一部分人才到“10万陆军”,也在舰艇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老兵及指挥员(未来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加入了潜艇部队,而号称德国最好的水面舰艇指挥官吕特晏斯曾在鱼雷艇部队任职)。同时,德国还采取了很多其他措施来保护人才,比如将技术人才租借给外国(比如苏联),纳粹党也建立了准军事组织如冲锋队和党卫队(党卫军的一部分就是从希特勒的冲锋队和党卫队发展过来的),以使更多人接受军事训练。最后,德军也暗地里继续训练了一部分军队,甚至派遣了士官去盟国(如意大利)进修。

二、 装备发展凡尔赛合约对德军装备的限制,主要为以下几点:

(1) 陆军禁止生产重武器(重炮、坦克及重机枪等)。

(2) 海军只能保留6艘万吨以上的轻型战列舰和其它若干船只,不得拥有潜艇及重型战列舰。

(3) 不得组织空军。

德国对此的应对:凡尔赛条约对德军限制的严重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德国采取的规避方案,也使人拍案叫绝。首先,德军开发了一系列划时代的武器,比如MG34通用机枪,虽然没有达到凡尔赛合约规定的重机枪范畴,但是火力已经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重机枪。再比如海军的德意志级装甲舰,虽然在凡尔赛合约的战列舰规定内,但是火力却可以勉强达到重型战列舰的水平,而航速却可以远超同时代的许多战列舰,甚至超过以快速著称的巡洋舰。其次,德军更改了很多武器的编号,意图蒙混过关。比如空军的一些运输机(比如容克-52型)打的是民航编号,再比如装甲部队的I号坦克,最开始被命名为“克努伯I型农用拖拉机”。再次,德军通过“合同转包”的形式,将武器出售给其他国家,以便继续制造武器(甚至开始制造新型的战斗机),保持国内军工的活跃。德国一部分军工企业也把设备转移到了国外(如苏联),以便继续生产武器。最后补充一点,德军的一部分武器,都是以开战后能进行升级而设计的,意图在开战时进行简单的升级便可以赶上时代(如bf109战机,设计时速400公里,但是后来升级成了600公里)。

综上所述,德军虽然受到了凡尔赛合约的种种限制,但是他们却用以上的办法,使凡尔赛合约成了废纸一叠。当希特勒上台,一声令下重组军队之时,一支全新的、更好的德国军队,就展现了世人面前——不错,纳粹德国,带着凡尔赛合约的枷锁,跳出了震惊世界的舞步。


初稿完成:2017年12月

成都

你可能感兴趣的:(纳粹德国如何规避凡尔赛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