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

        当自驾旅行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部《中国城乡公路网地图册》、几本经典自驾线路攻略,就成了我案头上的常备书籍。时常打开,对着一条条线路遐想,或在心绪烦燥时或在情绪高亢中。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在指间轻易划过,心也在那广袤无垠的大地间徜徉难回。

        北京至乌鲁木齐间的高速公路,也称京新高速,在中国高速公路网上编号为G7,去年七月全线贯通,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一段高速路。途经的几百公里长的无人区,连鸟儿都没有,但这条路却使丹东至乌鲁木齐的公路里程缩短了近千公里。

        穿越沙漠无人区自驾到新疆,自然成了今年自驾行的首选。九月二十一日,老黄历说可以出行,我们一行四人驾驶着升级版的大黑,离开丹东奔向西域。东边日出西边雨。离开丹东到大孤山时,天上仅是零星落下几滴雨,进入岫岩雨逾发地大了,一度成暴雨,前风挡玻璃的雨刷器需开到最高档,方能看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路。秋雨无长,好在到了锦州雨已停,到了朝阳天气已是晴空万里。我们这次是从丹东到锦州经朝阳奔承德,绕行北京六环过居庸关、八达岭进入河北省,第一站是张家口地区怀来县所属的鸡鸣驿村,这一天我们行程1030公里。

        鸡鸣驿,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驿站,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若干年前从一本杂志上知道了他,就一直想去看看这个充满着古风,弥漫着江湖气息的古驿站。喜欢鸡鸣驿还有一个原因,我家祖辈在民国时也开过客栈,其中客栈大门的一副对联中有“鸡已鸣亦,北上的客商整行装”的句子。

        我们是在晚上八点多钟,从挂着大红灯笼的鸡鸣驿古城的城门,沿着口驿道开进城内,寻找到一家名为古驿小栈的小店住下。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古城游觅,方知鸡鸣驿是明永乐年间京师北路的第一大驿站,该驿因山得名、因驿得城。这个古城城垣周长二千米,城设东西城门,城内既有驿丞署、指挥署等军政机关,亦有日杂、酒肆、典当等商业店铺;既有公馆、马号、军号、驿仓、驿学等驿站设施,亦有儒、释、道俱全的寺庙场所。所以称之为现今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邮驿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居住的客栈一墙之隔是贺家大院,清末的一处大户人家的宅院。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和光绪母子慌张逃离京城的第一站就落住在此。看着仅容一人通行逼仄的胡同,当年这一对母子的窘迫可想而知。两个小时不到,我们已将古城转个遍,我也在反映古驿生活的一组雕塑前留影。临近中午我们离开了正在举行中国邮政文化节的鸡鸣驿,踏上了西行的路程。

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驿道驿站体系是与国家同时形成并产生的一种制度,我国早在殷商时就有驿传,到了隋唐驿站已通布帝国,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的《唐六典》中已达一千六百三十九所。那时的驿传也似今天的邮驿,但传递军情报告是其最重要的职能,到了宋代驿传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最快者可以“日行四百里”。《马克·波罗游记》写道:“每一个驿站,常备有四百匹良马,供大汗信使来往使用。所有专使都可以有替班的驿马,为他们留下疲惫不堪的马匹,可在这里换上健壮的马匹。”

        步递,是以跑步的形式传递信件。那时大约每五公里都有一个小村落,有几十户人家,步行使们身缠腰带,上系有数个小铃铛,每人快路五公里。当他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听到铃声,下一个信使会及时准备,接到邮包后又跑向五公里外的另一个村落交给下一个信使。这样接力式的传递,传达着帝国的情报或指令,但这一古老的邮驿文化最终在西方的邮改制度冲击下衰灭了。

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鸡呜驿:千年古驿引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