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需要考驾照,生娃是否也需要考个生娃证?

前两天陪女票去更新驾照,回来的路上,聊的一段话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她说“驾照这玩意真有趣,许多人都感慨我将近10年无违规记录,升到了最高级的金卡。但我其实从拿到驾照之后就根本没开过车,基本上也忘了该如何开车。即便这样,我也被认证为一个合格的老司机。”

不仅仅是驾照,升学考试,入职面试,各种各样的证,这一类的验证机制,本来就不是,也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熟练掌握了某一项技能,或者能否胜任某一项任务。

这个机制的本来作用就是把不合格的筛选出来。这本来就是为了选出不合格的验证机制。

合格的不一定都好,但不合格的基本上都有相应的理由。

她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让一个驾驶技术和心态不合格的人拿了驾照,其实是对路上的其他人的不负责任。比如我要是去开车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当然,责任在我自己的身上,但是换个维度,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是这个社会的验证机制允许像我这样的人开车的。”

就好像在一家公司里头,

如果只有一个人犯了错,那么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个人原因;如果一群人都犯了错,那么很大的可能是领头羊的问题;但要是大部分人都犯错,那么就是这家公司的制度出现了问题。

所以,马路杀手的核心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制度问题。


那几天刚好在看武志红老师的<为什么家会伤人>这本书,于是联想到了一件让我觉得毛骨悚然的事情。

即便有了驾照制度,也依然会出现马路杀手现象;那么没有这种验证制度的那些事呢?

比如,成为父母这件事。

为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好,但许多人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许多父母就会想法设法为孩子设计人生,周末得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考试要拿高分,上学得去重点等等。

这些都是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是按照自己心理需求一厢情愿地以为这就是为了孩子好。且奉为真理,不容改变。结果往往是他们出于爱心的教育,最后却缔造了孩子的悲剧人生。

书中有一个例子。

有一家,父母都是某师范大学教师,他们为孩子设计了一套“完美”路线,要求孩子验证按照该路线去发展。孩子小时候还不错,但年龄越大问题越多。第一次高考时,没考上重点大学。在父母的要求下,他第二年参加了复考。就在考试成绩公布的前一天,因为担心自己考不上父母要求的重点大学,他跳楼自杀了。

作为教师,这对父母显然无法容忍“自己的孩子教育不成功”这样的结果。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无疑是对他们自身的嘲笑和否定。

在他们与孩子的关系里,并不是人与人的对等,而人与物的从属关系。孩子最好不过是他们实现目标的工具而已。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潜意识里已经发展出了一个独立的自我。不甘于被操纵,意识层面又无法忤逆父母,这种矛盾把他逼上了绝路。

从结果来看,这对教师显然不是合格的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子女。但是在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又有谁知道呢?

我们这个社会根本就没有一个排除不合格父母的机制啊。

又,我们根本就无法创造出这种筛选机制。

我妈是我妈,这样的闹剧已经太多了;王安石变法的教训也是历历在目。

那孩子的命运就只能看脸么,看他是否投了个好胎?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目前只能是这样的了。

但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答案又是不一样的。

比如犹太民族盛产牛人,这个并不是因为某个个体的作用,而是因为整个民族意识的力量。

再比如说,中国的经济崛起并不是马云马化腾这些个体作用。虽然他们起到了超级节点的作用,但核心还是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的全方面提升。

那么再回到我们自身来。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我们的孩子,命运是掌握我们自己手上的。

这个社会没有给我们一个验证自己是否合格当父母的机制,我们自己可以验证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车需要考驾照,生娃是否也需要考个生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