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小的手机屏幕,撬动几十年的利益格局

用小小的手机屏幕,撬动几十年的利益格局_第1张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大家好,欢迎收听龙湖小轩,我是陈云凯。互联网是一个造就神话的地方,大家都关注互联网的神话,我相信互联网神话的背后是人类利用互联网进步和变革的神话。我接下来要谈一个只有不到四年的故事,我看这个四年的历史,仿佛看到了一百年一样久的历程。

2013年前的北京,我相信北京的朋友们都深有体会,那就是打车难。这种打车难有几个痛点:1. 等候时间长;2. 司机挑客人;3. 拒载和满天议价;4. 黑车泛滥缺乏监管。这个问题其实不是北京才有,全国各大城市其实都有类似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痛苦?从经济学的原理分析,这是由于两项管制政策导致的问题:第一是数量管制;第二是价格管制。

首先说数量管制。北京的出租车牌照是受限制的,从1993年到2013年,这20年间,北京居然没有新增出租车牌照。那么北京总共有多少辆出租车呢?6.6万辆。可是大家知道北京有多少人口吗?北京的总人口是2170万人。平均下来,每328个人才分到一辆出租车。同时,北京的面积有多大呢?北京的面积是16411平方公里,我算了一下,也就是每平方公里4辆出租车。由于数量管制,出租车数量之少,根本无法在出行高峰期提供足够的出行服务。在数量管制的前提下,又出现衍生出来一个扭曲的现象,那就是每一个牌照都是专营权,形成了“垄断租金”。在北京,出租车牌照在个人与公司、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转让价格,从几万人民币上涨到了几十万人民币。这些费用全部重新转嫁到每一个出行消费者的身上。

其次说价格管制。在一个数量管制的情况前提下,交通高峰期出租车提供的出行服务就成了稀缺品。出行服务也是商品,根据最为基本的供需原理,在需求旺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必然要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为了保障市民出行的权益,实行价格管制,这本来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可是却违反了经济学规律。每一个出租车司机都要赚钱,在出行高峰期,堵车的油费成本、运营的时间成本都是很大的,司机无法在价格上盈利的结果,那么挑客、绕路、甚至罢运就成了一个必然选择,这甚至都无关职业道德了,因为在一个无法盈利的扭曲市场,没有人会用亏损的方式去提供服务。

由于出行困难,使得每一个家庭都渴望拥有一辆汽车,以此来解决这种出行不方便的问题。于是过去的十几年,中国的私家车也呈现爆发式增长,这使得本来就已经拥堵的公共道路网雪上加霜,更增添了出行难的问题。

用小小的手机屏幕,撬动几十年的利益格局_第2张图片
(北京的堵车状况,图片源自网络)

这三个问题的解决直到有了打车软件。打车软件有天生的互联网基因。第一突破了数量管制的瓶颈,大量的私家车等于绕过政府管制渠道,直接进入市场,大量提供有效的公共出行服务;第二不再有价格管制的瓶颈。在原来的出租车体系里,由于份子钱、牌照费在隐形市场产生的高额成本转嫁给了司机和消费者,使得司机赚不到钱、乘客得不到优质的服务。在打车软件构建起的生态里,不再有这个问题,能够让司机真正盈利。我之前在上海用打车软件乘车的时候,专门问过一个上海开滴滴出行的师傅,他说正常一个月能有1万以上的月收入,这个就相当可观。第三,打车软件运用了共享经济的原理,节约了大量的资源。大家知道吗?大部分人买一辆车只有5%的时间在开,而有95%的时间是停在那里,但我们为此却要付出100%的费用,而整个城市要为这5%的使用效率修建更多的停车场,这是资源的浪费。同时,一辆车有4个以上的位置,却为一个人服务,空转了4分之3,这也是浪费。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顺风车和拼车两项服务,一年下来能为中国节省5.1亿升汽油燃烧,减少1355万吨碳排放,相当于多种11.3亿棵树的生态补偿量。这是极为令人惊艳的数据。

所以,一个打车软件,突破数量管制、突破价格管制、运用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原理,在小小的手机屏幕上,撬动了几十年的利益格局,仅仅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建立了便捷、健康、环保的出行生态,不可不为是一个神话。关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还有非常多精彩的思维和有趣的话题,我们找时间接着聊。

(欢迎关注微博&喜马拉雅:龙虎小轩,长按二维码关注 龙虎小轩 公众号)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 龙虎小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小小的手机屏幕,撬动几十年的利益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