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宋·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饴,所指便是麦芽糖浆(膏)。
麦芽糖人人吃过,但以前走街串巷唤卖麦芽膏的小锣声响,可是有固定音调的,我想这也许很多人并不一定知道。一面巴掌大的小铜锣,卖糖的货郎手臂悠然搭吊在肩上的扁担末端,小铜锣掌控手里,手指微微点动,与小铜锣绳子连接的小木槌子断断续续的沿途敲响。您仔细听听,这小铜锣发出的声音,不正是与我们海岛闽南腔调的“麦-芽-膏-”音调和韵律如出一辙吗?
初秋周未清晨,懒床的我被清脆悦耳的“铛-铛-铛”声响所唤醒,由远而近传来“麦芽膏”那悠扬的叫卖声。这不由让我想起儿时满口麦芽香甜的滋味。童年时的麦芽糖,应该算是在我《古城往事》文集中,自己所喜欢的众多“疯乐童玩”之一吧。
小的时候,敲糖块和麦芽膏,应该是我们那个年代孩子们的两个最爱。走街的卖糖郎,肩上那一条扁担,挑起可是两筐孩子们“甜蜜的盼想”。担子的前箩筐盖卧一个箥箕,顶头放置一矮扁状铁桶,遮一小块“蠓罩布”(蚊帐网状布质),里面装着的就是拉好的金黄色透亮的麦芽糖,箥箕上还有绕挑麦芽糖所需的小竹片小竹扦。小竹片抹了油,与糖膏能起分离和润滑作用,这样小竹扦和手指才不会被麦芽糖黏住。每当有人前来购买,货郎随时择地卸担,双腿或跔或蹲,轻轻地揭开铁桶盖布,双手并用,娴熟地用竹片从桶里缠拉出一小撮麦芽糖,迅速绕在竹枝顶端,再用宽刃大剪刀果断一铰,即便达成一笔生意。
糖敲担子与卖麦芽膏相似,一块像刨刀片的铁块,小锤敲着叮当响,卖糖块的担子同样晃晃悠悠走街串巷,赚的是小孩的零花钱,三五分可买,或拿个废牙膏皮、鸡毛猪骨、废塑料前往兑换也可以。“叮”的一声,敲一小块中间厚双边薄尖不规则的“糖敲”放在你手里,这淡黄色小碎糖吃在嘴里嘎崩脆响,再嚼一嚼,绵甜粘糯。糖担子后面,通常会跟着几个馋嘴的小孩童,流着口水眼吧吧地瞪着那糖筒看,也不怕眼珠子会被糖粘住,但在小的时候,大家不正都憋着一股馋劲吗?“龟笑鳖没尾,鳖笑龟粗皮”,所以谁也无暇去笑话谁了。
货担另一筐头,对孩童们来说一般是不会去关注的,这对孩子们的需求点来说并无关联。因为筐子里面装的是居家生活才有需求的山里杂货,比如“伸根藤、观音串”之类土特产等食用药材,以及针头线脑等日常用品小物件,还有就是农家自己压榨的香麻油之类的食材调味品。
说起敲糖块麦芽糖,我想,在许多中老年人脑海里,应该有这样一个美好的记忆画面:小的时候,每每听到铛、铛、铛声响起,紧接着便是“鸡毛肉骨……鸡胗膜唉……废铜烂铁呵……”的吆喝声,这时,孩童们便会在家里翻箱倒柜“抄搬找寻”,当如获至宝抓起旧物火急火燎追到货郎,最终能够将废旧物换成糖敲块。抑或花上一二分钱得到一小枝麦芽糖,心满意足地舔吮起来,甜香弥漫舌根,味蕾即刻唤醒的感觉令人怀念……
多年之后与糖有关的“相濡以沫”,满满的幸福感总会荡漾在我回忆的涟漪里,久久难以忘怀。
也许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恐怕难以理解,或者还会觉得这是个笑话。但是在那个经济困难、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在一般家庭能够吃饱饭尚且都成问题的状况下,大人们实际上是舍不得一分两分给孩子零花的,先是以“小汉囡仔吃糖会生牙虫蛀齿”先行慰劝恐吓,进而把麦芽膏糖冠上一个极恶的称号----“鸡膏”,乡腔本意即为鸡的排泄物,直白说,就是鸡屎,极具贬义丑化。不过对于馋嘴贪吃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心甘情愿去接受这个有着恶心名称的零嘴而不管不顾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糖敲鸡膏糖”虽然说不是糖果,但岂绝对是糖果不二的替代品,因而“粘上了便乐糖不疲”,成为陪伴孩子们童年的美好记忆。
早期印象中,卖糖的货郎特别喜欢在学校附近转踅叫卖。手掌里那面小铜锣,间隔时长不一,轻轻敲击,“叮——叮——当”清脆而悠扬的金属声,嘴里吆喝声断断续续时近时远,慢慢的便引出了你口里的馋虫、勾住了你的魂。
下课的钟声一响,同学们就像“放出巢笼的小鸟”,循着“叮叮当”的小铜锣声响处,找寻到早就那儿等待生意的卖糖郎,人手一竹签麦芽糖或糖敲块,拿在手里像宝贝一样,吮吃着甜甜的、软软的。因不舍得大口吃,慢慢就着糖块的边沿舔,小心翼翼的感受麦芽糖香甜,抿在嘴里,让它慢慢融化。吃麦芽糖,嚼食的时候千万记得别用后槽牙用力嚼,不然啊,既会甜得让你倒掉大牙,同时还来不及细细回味,这么快就把这“啖糁仔”(解馋的零食)吃完,既好生“浪费”又后悔不已的。
当然,你也可别瞧不起“鸡毛肉骨”等废弃物回收利用的意义,那年代家家户户勤俭节约。同样也别不把牙膏皮此类的小东西不当一回事,那时的牙膏皮不同于现在的合金铝材或塑料等材料,而是选用金属纯铅质材,集中回收后溶解成铅液,可制成海岛鱼钓工具的沉坠,多用途再利用,值钱着呢。
依如今的营理学说,货担们通过“鸡毛肉骨”换糖敲糖块,等值交换、各取所需、上门服务、实现双赢……极富营销技巧和商业手法。每当有孩子招呼唤叫“卖鸡膏唉~”“糖敲唉~”……需要买糖换糖了,即便歇担休息,坐在随身携带的小马扎上,悠然地讲个故事给环围在四周的小朋友们听,鼓动衣兜里没有零花钱的小朋友们,尽快回家寻找旧物前来兑换糖敲块。记得小时候,邻居一小朋友嘴馋了,故意将自家的牙膏里白花花的膏液挤掉,拿着牙膏皮前去兑换糖敲糖。后果可想而知,当然是逃避不了,让家里的大人们“请了好丰盛的一餐竹仔鱼宴”(暴揍一顿)了。
长大以后慢慢才明白,麦芽糖又叫饴糖,是著名的闽南美食之一,讲闽南话区域的大多地方普遍称为“麦仔膏”。它既可以作为食物加工的原料,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现今多在药店销售)呢。我们在春秋季食用麦芽糖,不仅能够润肺止咳祛燥,更有健脾养胃,抗菌排毒滋养等药用功效。麦芽糖虽然甜度不及蔗糖,但它色泽金黄光润,富有黏性,软滑清甜助消化,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老辈人平日里遇到卖糖的货郎,也乐于买一些存放在家里,时不时给小孩子们充当零食解解馋。
现如今,各种精美可口的零食种类繁多,什么休闲旅游食品,什么古早味伴手礼,均冠以传统纯手工制作名头的零食,可谓琳琅满目,虽然那花花绿绿的精美包装十分诱人,倒是媒体不时曝光或者警告消费者:某某食品添加剂防腐剂食用色素等等严重超标哦。
每每不经意间,从街头巷口处,传来小铜锣或刨刀片敲击的声响和久违而熟悉的叫卖吆喝声,总能回想起小时候卖糖敲块、麦芽膏糖货郎一幕幕鲜活画面。虽然,现在的人们是如此的淡化它,我想,大多缘于我们再也品啖不出浓涩香醇的乡愁,和童年时麦香里那甜中带苦的滋味吧……
杜甫诗曰:人生几何春与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记忆中卖货郎肩挑筐担,踅趖于古城大街小巷,小铜锣声起,一路吆喝异乡腔调:“麦芽膏~麦芽膏咯~”,他们的身影,慢慢靠近,而又渐行渐远。
糖敲块麦芽膏,虽然很单一,仍然给我们回不去的童年带来巨大的满足。《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这也许就是“甜糖”与“鸡毛换糖”的叙说……
2018/10/08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