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远庖厨的吃货

喜欢让嘴巴去旅行,

喜欢让美味讨好味蕾,再治愈心灵。

喜欢让所以记忆都能被味道唤起。

   我嘴角有一颗好吃痣。旅行远足,每到一处对美食的寻觅,甚至早于风景。我不觉得吃货是个贬义词。


   苏轼说“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汪曾祺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酸西辣,都要尝一尝。”所谓“食色性也”,纵然如他们这般高人也不能免俗。一个真正的食客,对于吃是讲究的,当别人的烹饪满足不了味蕾的挑剔时,他们只好自己动手。所以高级的吃货,也应该是一个出色的厨子。苏轼创造出东坡肉和东坡肘子,汪曾祺也是厨房里的行家里手。更羡煞旁人的是,他们可以将具体的美食化成抽象的文字,给自己留念,又让别人嘴馋。随心所欲的写下人间至味,读罢仿佛口齿留香。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右手持笔左手拿刀,可以在书房里激扬文字也可以在厨房里翻云覆雨。君子远庖厨,姑且望文生义的话,实在是一句不大不小的玩笑话。当然理想只是少数人的现实,不过退而求其次,学会制作美食,倒也不错。


做一个不远庖厨的吃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对美食的欲望,自然是对生活最基本的热爱,而对烹饪孜孜不倦的尝试,应该是把对品质的追求以最简单的方式付诸实践。小火慢炖,还是武火爆炒,生活的节奏权都牢牢的攥在自己手里。爱吃的人懂得享受生活的美好,会做的人懂得创造生活的美好。

我曾以十足的吃货自居,却是个彻头彻尾的做饭门外汉,我笑称美食于我如恋人,恐不能朝朝暮暮。厨房于我如战场,每一次进去都是狼烟四起,最后不是我丢盔弃甲,就是鱼死网破。现在想来做个吃货怕是不合格的。我曾将做饭看做是不饿肚子的生存技能。让我有所思,明白那些道理的,该是朋友圈里那些中华小当家们。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拍成照片隔着屏幕都能闻得到香味。人的眼睛只能看到有限的光波会有幻象,人的耳朵只能感受一定频率的震动会有幻听。只有味蕾的感动是最真实,酸甜苦辣在入口的一瞬间就刺激味蕾,行成反射,传入大脑,不容有假。人们在做很多事的时候因为权衡众多左右思虑而往往心有杂念,只有在烹饪时的思想是最单纯,最专注的。因为都只有唯一一个目的,好吃就行。而做菜的刀工和火候是容不得毫厘之差的。

做一个不远庖厨的吃货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烹饪精致的美味应该需要上等的食材,炉火纯青的技艺,还有真情。如果不想在苏子,汪曾祺等文豪的笔墨后狗尾续貂的话,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吃货最高境界,应该是自给自足的同时也能犒劳他人。希望工作餐可以吃着自己做的便当,希望以后遇见喜欢的人,可以送给她,亲手做的早餐,希望可以为父母露一手拿手菜,希望操刀为久别重逢的朋友做一顿家宴。这就是烹饪的动力和心情。


做一个不远庖厨的吃货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实那些苦苦求索的诗和远方,就在油盐酱醋与煎炒烹炸之间。所以盛赞别人端上桌的美味的同时。你的围裙是不是可以系上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个不远庖厨的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