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第6章 输入/输出系统问答题

 

第6章  输入/输出系统

 

1.输入/输出系统包括哪两部分?

输入/输出系统简称I/O系统,它包括I/O设备以及I/O设备与处理机的连接。

 

2. 评价I/O系统性能的参数主要有哪些?

(1) 连接特性(哪些I/O设备可以和计算机系统相连接)。

(2) I/O系统容量(I/O系统可以容纳的I/O设备数)。

(3) 响应时间。

(3) 吞吐率。

 

3. 反映存储外设可靠性能的参数有哪些?

(1)可靠性:系统从初始状态开始一直提供服务的能力。

(2)可用性:系统正常工作时间在连续两次正常服务间隔时间中所占的比率。

(3)可信性:服务的质量,即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合理地认为服务是可靠的。

 

4.通常用哪两个特征来区分磁盘列?

大多数磁盘阵列的组成可以由以下两个特征来区分:

1)数据交叉存放的粒度。

2)冗余数据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磁盘阵列中的存放方式。

 

5.在磁盘阵列中设置冗余需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1)如何计算冗余信息。当今的磁盘阵列大多都是采用奇偶校验码,但也有采用汉明码或Reed-Solomon码的。

2)如何把冗余信息分布到磁盘阵列中的各个盘。

 

6. 盘阵列有哪些分级?

(1) RAID0:亦称数据分块,即把数据分布在多个盘上,无冗余信息。

(2) RAID1:镜像盘,使用双备份磁盘。

(3) RAID2:位交叉式海明编码阵列。

(4) RAID3:位交叉奇偶校验盘阵列。即数据以位或字节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储在一台专用盘上。

(5) RAID4:专用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即数据以块(块大小可变)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存在一台专用盘上。

(6) RAID5:块交叉分布式奇偶校验盘阵列。即数据以块交叉的方式存于各盘,冗余的奇偶校验信息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磁盘上。

(7) RAID6:双维奇偶校验独立存取盘阵列。可容忍双盘出错。

(8)RAID7:是采用Cache和异步技术的RAID6,使响应速度和传输速率有了较大提高。

 

7.简述RAID10RAID0+1的区别。

RAID10又称为RAID1+0RAID01又称为RAID0+1,它们都是RAID0RAID1相结合的结果,其区别在于先做什么,即先镜像还是先按条带存放。RAID1+0是先进行镜像(RAID1),然后再进行条带存放(RAID0)。RAID0+1是先进行条带存放(RAID0),然后再进行镜像(RAID1),即组内按条带存放,组之间做镜像。

 

8.实现盘阵列的方式有哪几种?

实现盘阵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软件方式:即阵列管理软件由主机来实现。其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要过多地占用主机时间,并且带宽指标上不去。

2)阵列卡方式:即把RAID管理软件固化在I/O控制卡上,从而可不占用主机时间,一般用于工作站和PC机。

3)子系统方式:这是一种基于通用接口总线的开放式平台,可用于各种主机平台和网络系统。

 

9.磁盘阵列技术研究的主要热点问题有哪几个方面?

1)新型阵列体系结构。

2RAID结构与其所记录文件特性的关系。

3)在RAID冗余设计中,综合平衡性能、可靠性和开销的问题。

4)超大型磁盘阵列在物理上如何构造和连结的问题等。

 

10.按用途分类,总线可分为哪两类?它们各有何特点?

 (1)CPU存储器总线。CPU存储器总线比较短,通常具有较高的速度,并且要和存储器系统的速度匹配来优化带宽。

 (2)I/O总线。I/O总线要连接许多不同类型、不同带宽的设备,因而比较长,并且应遵循总线标准。

 

11.按设备定时方式分类,总线可分为哪两类?它们各有何特点?

 (1) 同步总线。同步总线上所有设备通过统一的总线系统时钟进行同步。同步总线成本低,因为它不需要设备之间互相确定时序的逻辑。但是同步总线也有缺点,总线操作必须以相同的速度运行。

 (2) 异步总线。异步总线上的设备之间没有统一的系统时钟,设备自己内部定时。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送用总线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异步总线容易适应更广泛的设备类型,扩充总线时不用担心时钟时序和时钟同步问题。但在传输时,异步总线需要额外的同步开销。

 

12. 通道分为哪三种类型?它们分别适合为哪种外围设备服务?

(1)字节多路通道:一种简单的共享通道,主要为多台低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服务。

(2)数组多路通道:适于为高速设备服务。

(3)选择通道:为多台高速外围设备服务。

 

13. 通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 接收CPU发来的I/O指令,根据指令要求选择一台指定的外围设备与通道相连接。

(2) 执行CPU为通道组织的通道程序,从主存中取出通道指令,对通道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需要向被选中的设备控制器发出各种操作命令。

(3) 给出外围设备的有关地址,即进行读/写操作的数据所在的位置。

(4) 给出主存缓冲区的首地址,这个缓冲区用来暂时存放从外围设备上输入的数据,或者暂时存放将要输出到外围设备中去的数据。

(5) 控制外围设备与主存缓冲区之间数据交换的个数,对交换的数据个数进行计数,并判断数据传送工作是否结束。

(6) 指定传送工作结束时要进行的操作。

(7) 检查外围设备的工作状态是正常或故障。根据需要将设备的状态信息送往主存指定单元保存。

(8)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完成必要的格式变换。

 

14. 通道完成一次数据传输的主要过程?

(1) 在用户程序中使用访管指令进入管理程序,由CPU通过管理程序组织一个通道程序,并启动通道。

(2) 通道处理机执行CPU为它组织的通道程序,完成指定的数据I/O工作。

(3) 通道程序结束后向CPU发中断请求。CPU响应这个中断请求后,第二次进入操作系统,调用管理程序对I/O中断请求进行处理。

 

15.简述字节多路通道的数据传送过程。

在字节多路通道中,通道每连接一个外围设备,只传送一个字节,然后又与另一台设备连接,并传送一个字节。

 

16.简述数组多路通道的数据传送过程。

数组多路通道每连接一台高速设备,一般传送一个数据块,传送完成后,又与另一台高速设备连接,再传送一个数据块。

 

17.简述选择通道的数据传送过程。

在选择通道中,通道每连接一个外围设备,就把这个设备的n个字节全部传送完成,然后再与另一台设备相连接。

 

18.如果使用物理地址进行DMA传输,存在什么问题?解决方法有哪些?

存在的问题:

1)对于超过一页的数据缓冲区,由于缓冲区使用的页面在物理存储器中不一定是连续的,所以传输可能会发生问题。

2)如果DMA正在存储器和缓冲区之间传输数据时,操作系统从存储器中移出(或重定位)一些页面,那么,DMA将会在存储器中错误的物理页面上进行数据传输。

解决方法:一种方法是使操作系统在I/O的传输过程中确保DMA设备所访问的页面都位于物理存储器中,这些页面被称为是钉(pinned)在了主存中。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虚拟DMA”技术,它允许DMA设备直接使用虚拟地址,并在DMA期间由硬件将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算机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