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看此文,它不是写给你看的——禁果效应对教育的启示

首先,说一下自己不是标题党,纯粹是今天谈的这个心理学效应,启发了我要给此文起这样的标题。

01 禁果效应

我们似乎都有这种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这种逆反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禁果效应: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和亚当偷吃了智慧树上的禁果而被驱赶出伊甸园,因为上帝明令他们不可吃这树上的果子。因此,禁果效应似乎成了人的一种天性,不管在孩子身上,还是在成人身上,似乎都逃脱不了这种心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自然是好奇心作的祟。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探究、求知的动力,如果对一件事情不做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更具有吸引力和神秘感,越是神秘,越是不可触知,人们便越会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之上,结果偷食“禁果”以使心理平衡。

应该说,有很多商家和政治家经常利用群众的这种“禁果效应”心理而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或政治目的。

02 禁果效应的启示

了解禁果效应,对我们成人或教育孩子来说,都可以带来不少的启示。

首先是真正危险或不好的东西,我们需要明明白白地跟孩子说,不遮遮掩掩,人为地增加它的吸引力。如果我们把危险或不好的东西设为禁果,那么只会增加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一探究竟,而后果必然是不堪的。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禁果格外甜”,中国也有一句古诗曰“抽刀断水水更流。”特别是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常会出现禁果效应。因此,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一些“雷区”,面对孩子的疑问,要学会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以免孩子通过别的渠道、别的方式去偷尝禁果。

其次,故意地“卖关子”、“吊胃口”,把孩子不喜欢但又有价值的事情设成禁果,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儿子从未学过拼音,有时候他指着绘本书上的拼音符号,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他,这是拼音,但你现在不要学,等大班了再学。

他听了,自然就对拼音产生了兴趣。后来我在平板上下载了一个学拼音的应用,他看到了,问我这是干什么的?我又告诉他,这是学拼音的,但是你现在不要学,我是先下载着,你以后再学。

从那以后,他每次认完我要求他认的字之后,都要偷偷地用拼音应用自学一段拼音,完全不需要我的监督。

这样一来,满足了他的“禁果效应”心理,我也如愿地让他认识了拼音。

03 小结

因此,“禁果效应”启示我们,一方面,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孩子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利用禁果效应,把孩子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从罗密欧和朱丽叶,从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们知道,自古以来在家庭教育中,禁果效应如果没有处理好,势必会给孩子与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总之,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我们要运用科学教育的方法,切忌情绪化教育,注意禁果效应的特点:你越是反对,我越是要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万不要看此文,它不是写给你看的——禁果效应对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