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需要欢声笑语的地方

      发现孩子的变化是从上初中开始。小学时候孩子是个爱说爱笑的小人。每天饭桌上叽叽喳喳讲着班里的大事小情,晚上写完作业也会缠着我下下围棋,甚至学会了幽默逗笑,远不像我和老公的性格。但常常是老公晚上应酬回来,孩子已睡。老公在乡里工作,一起吃饭,大多时是我们娘俩的事情。孩子上了初中,面对考重点高中的压力,饭桌上我们谈的最多的是学习,晚上作业后是做不完的辅导书。周六日比不放假还忙,学琴,上补习班。一家人在一起更少了欢声笑语。怕打扰孩子学习,晚上我和老公要么看书,要么外出散步,极少在家看电视。孩子的性格也变了,似乎不再会说笑,对我们说的话也只是“嗯”,“啊”的应付,不多说一句。我常想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吧‘过了青春期就好了。老公是乡里的一把手,事情和应酬特别多,每天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孩子上了重点高中开始住校了。每周只有半天假,回家洗个澡,吃顿饭就走,到了高二高三时三周才放一天假,我们除了问几句学习和孩子几乎不再有交流。老公更是只有在三周一次的假期里才能跟孩子坐下来吃顿饭。常常一顿饭也说不上几句话。我常想熬过这三年就好了。一家人就可以开心的一起去游玩儿,去外出吃饭,一起聊天......

      去年,孩子终于考上了重点大学, 全家人都无比开心。我想这回该解放了吧。孩子把假期安排的很满。减肥健身,学英语,呼朋唤友的游玩,整个假期极少在家,更别说欢声笑语。仅有的几天相互陪伴就是我带着她和同学的孩子去旅行了一次。对于每天忙工作的老公并不觉的失落,可是我却是说不出的滋味,只能安慰自己,孩子长大了,她在外面不是有说有笑很活泼吗?孩子的性格没问题。转眼大二的暑假来临了。孩子参加社团活动去山区支教七月底才回来,八月二十号又计划去旅行并直接回学校,算算在家的时间只有二十天。孩子除了三天两头出去同学聚会吃饭,在家就是玩儿手机和电脑。我终于忍不住问孩子“你在家怎么不说也不笑啊?你跟我们没话说吗?”“没有话说啊。我爸不也从来不说也不笑吗?”“你爸他工作忙啊。”“我也忙啊。”我这才意识到我们一家三口已经不会在一起说笑了。我们的说笑都给了家庭之外。在酒桌宴席上老公常常是主角,又说又笑,开朗幽默,大家都喜欢他。我与朋友在一起常常带头玩儿的不亦乐乎,也留下活泼开朗的美名。孩子在同学眼里风趣幽默,爱说爱笑。可是我们在家里除了说事,或是因对方做错事情相互指责,真是极少说话了,并且由先前的不习惯到现在的慢慢习惯。原来以为等到一切压力消失了,欢声笑语自然就回来了。可我忘了,当我们的生活形成了一种固有模式时,我们就会适应一种新的习惯,而忘记了旧习惯,甚至淡化压抑了心中的渴望。

        家,本应该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本应该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卸下面具轻松自由的地方,是一家人交流感情表达亲情的地方。而我们却因生活的种种压力,把家变成了只供休憩的港湾,歇脚的旅馆。夫妻之间把本该自由表现的恩爱隐藏起来,羞于在孩子面前做秀,只把工作的努力,取得的成绩偶尔交流,以为这样给孩子做了表率。孩子把本该有的活泼压抑起来,用努力学习和做事表达着自己和家人的期望。我不知道中国有多少这样的家庭。这又是不是一种悲哀。前几天孩子在微信中给我转发了一篇文章《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我也曾读到过这篇文章,并被震到,父母之间的爱是需要当着孩子表现的而不是隐藏,从而使孩子也学会向家人自由的表达爱。我把文章转给了老公。庆幸的是我们一家人都有了这种觉察。觉察促使我们改变。家的确是需要欢声笑语的地方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是需要欢声笑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