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拿起了钱钟书的《围城》读了起来,再读又是另一番滋味。
钱钟书在《围城》的序中写道:“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
看着这一段话,我不禁想到,这对才子佳人琴瑟和鸣的爱情是多么令人羡慕啊!
俗话说得好,只有当你自己足够优秀,才有底气和福气去般配其他的优秀。
钱钟书,当时的清华才子,是“清华三杰”中的“清华之龙”!他非常的优秀,他的老师吴宓曾多次在师生面前夸赞:“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凡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1910年10月20日,钱钟书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非常有名望的教育世家,在这个大家庭中,他居长。父亲钱基博更是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
在钱钟书满周岁时,钱家为家中长子举办了抓周,因他一下就抓中了一本书,于是家里人便为他取名钟书。
钟书十五岁返家度暑假,第一次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这类古文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原因是他数学只考了十五分,而按照当时清华大学的招生规定,只要有一门科目考试不及格就不予录取。
可是与他数学成绩成反比的英语和国文成绩竟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的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
钟书酷爱读书,进入清华后,他没有让破格录取他的校长罗家伦失望,国文和英语水平令同学敬佩,时常在考试中取得名列第一的好成绩。钟书一进校就立下了“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愿,从此清华的图书馆里时常出现他的身影,现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书上的笔记也大多是钱钟书所做。
1932年初春,古月堂前微风吹拂,翠鸟鸣唱,庭院清幽。钱钟书在这里认识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并收获了令他人为之羡慕的爱情。
这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杨绛,与钟书是同乡。
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出生于无锡一家名门望族。父亲杨杨荫杭早年曾留学日本,后来成为了江浙一带著名的律师。其三姑母杨荫榆便是明国著名的女校长。
1928年,杨绛想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她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四年后,又准备在燕京大学借读。
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书时就非常有名,具美貌与才气于一身,有“洋囡囡”之称。杨绛有个朋友,名叫费孝通,追了她许久。但杨绛都没有同意,她明确地告诉费孝通:“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而不是过渡。”
费孝通见杨绛决绝的态度,知道她一定已下决心,心中固然很难过,但也很是无奈。
初见杨绛,钟书就被这个面容姣好且身上有种别样气质的女孩所吸引;而杨绛也对这个身穿青布大褂,双目炯炯有神的男子留有很好的印象。
在古月堂惊鸿一瞥,两人便深深的记下了彼此,难以忘怀。
两人见面后不久,钟书便写信给杨绛,约她在清华工字厅相见。见面后,钟书便直说:“我没有订婚。”杨绛有些紧张,或许是第一次与男生约会吧,当听到钟书所说的话后,不由地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两人说完话后,都会心的笑了,彼此的心意已然明了。
两人交往后,杨绛在好友蒋恩钿的劝说下,转学进了清华。两人几乎每日通一封信,钟书文采飞扬,写的情书自然是锦绣华章。感情也在这一封封书信间愈来愈浓,愈来愈深。
钟书曾为杨绛写诗称赞她面容姣好:“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他们是在对的时间爱上对的人,爱得刚刚好。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华北危急,学生请愿游行此起彼伏。时任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主任的钱基博由于身体不好,便让在北平的钟书回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恋爱中的两人一个在北平,一个远在上海,相隔千里,只有把心中的思念写成文字,来传递彼此的爱恋。
一次杨绛写给钟书的信恰巧落在钱基博的手中,他出于好奇,没有经过钱钟书的允许,便打开了来信,见信上写着:“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钱父看完后大赞:“此诚聪明人语!”他认为杨绛识大体,明事理,才华横溢,一定能成为儿子的贤内助。他并未将此事告诉钟书,便写了一封信给杨绛,将其表扬了一番。不久,在钱基博的张罗下,钱钟书与杨绛订了婚。
1935年,钟书获得了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资格,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杨绛时,杨绛立刻决定同他一同前往英国学习。
两年时间的相处,杨绛已非常了解了自己深爱的男人。她知道钟书出身教育世家,从小各方面都依靠家人的照顾,此番如果他一人去英国学习,是绝对照顾不好自己的。
她爱他,自己也是名门闺秀,可为了自己爱的人,宁愿时刻在他身边陪伴与照顾。
1935年夏天,在他们出国之前,钱钟书与杨绛这对才子佳人终于结婚了。婚礼一共两场,杨绛娘家举办的是西式婚礼,而钱家举办的则是中式婚礼。炎热的夏天,等仪式结束后,两人全身早已汗透,疲惫不堪,但当两人四目相对时,幸福的笑容在眼中蔓延。
婚后不久,钟书与杨绛同赴英国、法国留学。
牛津大学拥有世界顶级的图书馆,各种藏书极为丰富。两人在牛津大学的时光过得无比的幸福,对于两个酷爱读书的人来说,这里无疑是人间天堂。
他们醉心于图书馆里的各类藏书,每一卷都爱不释手,每读一本都做好详细的笔记。在英国,他们几乎把闲暇的时光都留在了牛津大学的图书馆里了。
两年后,女儿的到来更为这个家锦上添花。
钟书不会做家务,杨绛生产住院期间,一次钟书去看她,像个犯错的小孩,低头说:“我犯错误了,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
杨绛笑着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说,“墨水呀!”
杨绛安抚他,“墨水也能洗。”
回家后,钟书又把台灯砸了,杨绛依然笑着说,“不要紧,我会修。”
这就是满满的爱啊,夫妻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多年后,钟书的母亲曾夸奖杨绛:“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真是痴人痴福。”
钟书很爱杨绛和女儿,他曾认真地对杨绛说:“假如我们再生一个孩子,说不定比阿瑗好,我们就要更喜欢那个孩子了,那我们怎么对得起阿瑗呢。”
1938年秋天,钟书和杨绛带着一岁的女儿钱瑗回到了祖国。
此时的祖国遍地狼烟,清华大学和国内许多高校已南迁至昆明,并组建了西南联大。钟书应西南联大之邀,前往昆明教书。
杨绛则带着女儿到上海。几经周折后,钟书从昆明回到了上海,与杨绛和女儿在一起。
身处乱世,生存显得十分艰难。钱家经济也大不如从前,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即使生活再艰难,再困难,夫妻二人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他们依然过得很快乐。
在这异常艰难的日子里,钟书的《围城》出版,一经推出便震惊了整个评论界,并且翻译成多国文字,经久不衰。而杨绛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也大放异彩。
两个相爱的人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彼此关爱,彼此照顾,相濡以沫,这正是伟大爱情的可敬之处啊!
许多年前,杨绛曾读过英国传记作家概括的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当杨绛把这句话念给钟书听时,钟书立即回答:“我和他一样。”
杨绛答:“我也一样。”
人的一生中最幸运的是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相爱且相知,这是何其的幸福。而钱钟书与杨绛是幸运的,他们彼此相爱,牵手走过了一生!